书城心理学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364400000057

第57章 心理学的魅影 (3)

实验分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我们在实验室中安排三种不同的照明条件(由弱到强),让被试分别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对一个短暂出现的信号做出按键反应,通过仪器记录被试每次的反应时间。这样就可以了解照明对反应时的不同影响。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允许人们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实验室实验的缺点是由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条件下,由教师向两组学生传授相同的材料。其中甲组学生在学习以后完全休息,而乙组学生继续进行另外的工作。一小时后,再比较他们的回忆成绩。结果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成绩好。这说明学习后适当休息有助于知识的保持。由于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自然实验的结果比较合乎实际。但是,在自然实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

4.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做出回答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来探讨被调查者的机体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反应变量(即他对问题的理解、态度、期望、信念、行为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做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做调查。

调查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对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和物力。问卷的发放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的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5.个案法

个案法是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通常收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特点的资料。根据需要,也常对被试做智力和人格测验,从熟悉被试的亲近者那里了解情况,或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或他人为被试写的资料(如传记、病历)等进行分析。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例如,通过个案分析,可以了解电视台的不同节目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可以了解家庭破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等等。个案法有时和其他方法(如观察法、传记法、测验法等)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用个案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在现代心理学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个案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个案法的缺点是,所收集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而研究的结果也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因此,一般的说,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说,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设,则有赖于其他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远不止上述的几种,同时,上述几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几种方法,使之共同发挥作用,以便相互补充,使研究收到更好的效果。

掀开心理咨询的面纱

“咨询”一词有询问、商议、建议、忠告、给人以帮助的意思。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是指在心理方面给咨询者以帮助、劝告、教导的过程。国外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咨询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主要针对正常人。

2.为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的改变。

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其中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以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综上所述,我们给心理咨询作如下定义: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1.3对1规律

生活中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当你自己一个人想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别人可能一口回绝;如果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他可能就乖乖就范了。那么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实验表明,能够引发对方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3~4名。

当两个人统一口径诱使某人采取趋同行为时,他一般会坚持己见。如果人数增加到3人,趋同率就迅速上升。如果5个人中有4人意见一致,此时趋同率最高。人数增至8名或15名,趋同率则几乎保持不变。

但是,这种劝说方法在一对一的谈判或对方人多时就很难发挥作用。如果对方是一个人,你可以事先请两个支持者参加谈判,并在谈判桌上以分别交换意见的方式诱使对方做出趋同行为。以纸牌游戏为例,一般由四个人参加,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时机成熟,有人会建议提高赌金或导入新规则,同时也会有人反对。这时如果能拉拢其他两人赞同你的建议,三个人合力对付一个人,那么此人往往会因寡不敌众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2.贝勃效应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放上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左右手上的砝码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效应”。

“贝勃效应”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5毛钱一份的晚报突然涨了50块钱,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万的房产也涨了50块,甚至500块,你都会觉得价钱根本没有变化。

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也是“贝勃效应”在作怪。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给你的一点点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而当你们相恋许久之后,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便会觉得平淡如水了。

3.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这种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即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4.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5.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便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都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

6.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效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7.巴纳姆效应

有一位著名杂技师,名叫肖曼·巴纳姆。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过,因为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很受欢迎。他能使“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人们却常常认为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后,拿出两份检查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更贴近自己。事实上,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另一份才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而参加者往往认为前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算命,很多人算命后都会觉得算命先生说的“真准”。实际上,那些诉诸算命的人本身情绪低落、失意,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安全感。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大大增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很快就能觉察到求助者的感受,说些稍加安慰的话语,求助者立刻会升起一股暖意。算命先生接下来的似是而非、无关痛痒的“人生预测”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了。

心理小游戏

你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当你年老时,请想象一下一下三个场景哪个最令你向往?

1.闲来无事钓钓鱼。

2.与儿孙到户外去郊游。

3.与老伴相互依偎。

测试结果:

1.你希望对外表现自己,以满足自己的能力或主导事物的欲望。以满足工作、获取荣誉为目标,男性中有许多是这种类型。

2.内在导向性目标:精神方面的满足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胜于将自己的能力表现在外。珍惜与人的相处、爱情和友谊,因而追求闲适安静的生活方式,能享受家庭带来的幸福感。

3.快乐指向性目标,喜欢在吃喝玩乐中寻求人生的快乐。拥有更多的人生体验是你追逐的目标

此项小游戏到此结束,顺带说一句,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答案难以选择,那就表示你的晚年生活非常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