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上说:“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钻石。”冒险是对人生的一种探索,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时候机遇就是那扇虚掩的门,只要你用手轻轻一推,就会拿到胜利的旗帜,但是很多人由于恐惧而决绝迈出胜利的第一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成功有时候就是一种尝试,一个缺乏胆识的人,往往与机会失之交臂,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勇敢的人。
创造机会,慧眼成事
培根说: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不管哪一个时代,都会造就一大批富翁,而每一个富翁的锻造都是当别人不明白时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时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当别人明白时他已经成功了,当别人理解时他已经富有了。这是为什么呢?人的智商实际上相差并不是很大,那么为什么别人能够取得成功,而你却不能呢?原因就在于成功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面色肃然,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但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就是“十信”的生存之地!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城飞。“十信”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们、小商小贩们、学生们争先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长队,而且长盛不衰。没过多久,“十信”即名扬台北,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一定要创新路!”蔡万春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家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而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各个阶层一致拍掌说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十信”誉满台北。
就这样,“十信”汇涓涓细流以成大海,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的大社,位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打算。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令人难忘,更给人一种坚实感、信任感。
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们还来不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瞪大了眼睛:“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也一个一个地跑到“十信”去了。
天赐良机不可失,坐失良机更可悲,一个人要学会创造机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不断进取,踏踏实实地耕耘,才能获得成功。
当机遇敲门的时候,要是犹豫着该不该起身开门,它就去敲别人的门了。
某一天,正在书房找书的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书架上的一个花瓶。按照常规的话,人们一定会马上收拾起这些碍眼的碎片,但雅各布·博尔却突发奇想地蹲在地上凝视着那些碎片,心想这些碎片之间说不定会有什么规律。于是便小心翼翼地捡起满地的碎片,把它们放到桌子上,按大小分成三类,分别称出重量。
雅各布·博尔立刻激动了,因为他发现:这些碎片中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他将这个发现进行了理论研究后,把它命名为“碎花瓶理论”。
正是雅各布·博尔这次打破常规的科学实验,创造出了又一个新的理论,后来他将这个理论应用于实践,取得了神奇的效果。雅各布·博尔的名字,也从此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智慧和创造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只有在机会面前发散思维,善于发现机遇,才能让一个个大好机会露出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很多人,在机遇没有垂青自己的时候,往往感叹命运的不公,然后一味地寻找各种客观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愚蠢和无能,抱怨说: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掉到我的头上?那个价值连城的海洋之星的钻石为什么不遗失在我家的门口?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因为这样的人思想过于中规中矩、没有创意。要知道机会不可能永远以同一种面目出现在你的面前,当它不按常规出牌的时候,当它变换了出场形式的时候,你就认不出它来了。
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对时机的把握。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还相对落后,土地也没有现在这样“寸土必争”。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把握住了商机,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借巨款购买了大量的地皮。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也正是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资使他发家,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胆多大,路多宽
《塔木德》上说:“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钻石。”也就是说,“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攀摘成功的花朵,才会赢得人生的辉煌。而且,那种面临风险、谨慎前进的人生体验可以练就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准备斥巨资研制波音747宽体客机。在决策会上,一位董事说:“一旦发现情况不妙,我们还可以放弃这项计划。”董事长威廉·艾伦强硬地说:“放弃?如果波音公司说我们将制造这种飞机,那么我们就得制造这种飞机,哪怕把整个公司的资金都耗尽。”研制过程中,一位来访者问艾伦:“如果研制出来的第一架飞机刚起飞就坠毁了,你该怎么办呢?”艾伦沉思了一会儿,幽默地说:“我宁愿谈点儿令人高兴的事,比如发生一场核战争。”
艾伦的话意味深长:自己投入几乎全部财力研制的飞机刚起飞就坠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像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存在一样。难道因为有发生核战争的可能就终日生活在恐惧中吗?不为可能的风险而恐惧,正是成功人士挑战风险的秘诀。他们无一例外地具备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正如爱迪生所说:“不要试图用语言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在于你是否有行动的习惯。其中有一种就是畏首畏尾,它决定了你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而另一种则是敢拼敢闯,它注定你脚下的路必然通向罗马。”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在利比亚。无论是哈默本人,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领导员工,一提起此事,都会为之惊叹。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多。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在这里寻找石油,结果毫无收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几百万没有取得多少成效后,正准备撤退,但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在利比亚政府组织下进行着,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在他们的租借地上尽快开发,如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孔“干井”的土地,但也有多块沙漠地与产油区相邻……参加这次投标的是来自九个国家的四十多家公司。有些参加投标的公司,它们的情况比空架子也强不了多少。他们希望把租借地拿到后再转租给别人。另有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虽然没有雄厚的资金,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作的经验。利比亚政府通过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票,因为这首先可以避免受到大财团和大石油公司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什么资金有限问题。
虽然哈默信心十足,但能不能取得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因为,他不仅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同那些石油巨头们的实力相差太大,如果与他们竞争,肯定会有些不利。但决定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这些。
哈默的董事们坐飞机都赶来了,他们在四块租借地中投了标。他的投标方式有些特别,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为了帮助利比亚发展农业,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5%供他们使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们还将制定出一项计划,那就是一旦在利比亚开采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最后,哈默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那两块租借地,使那些竞争对手非常吃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放弃的。
没过多久,这两块租借地便给哈默带来了烦恼。他们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干孔,没有见到一滴油,仅打井费一项就花了近300万元,另外还有200万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贿赂金。于是,董事会里的许多人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哈默,说他干了一件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直觉告诉哈默,他的选择是对的。在股东和创业者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后,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的另外八口油井也出油了!这下公司的人可乐坏了,这块油田的油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日产量是10万桶。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便于运输。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自动喷油的珊瑚油藏井,日产7.3万桶。接着,哈默又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耗资1.5亿元,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元,足见哈默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之后,哈默又大胆地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使西方石油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巨头之一了。
正是因为哈默有着惊人的胆识和魄力,才使得他的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世上每一个有荣誉和利益的地方,都存在着风险。风险和利益并存。改变的结局只有两种:成功或者失败。倘若成功,我们得到的是梦寐以求的东西和欣慰;而失败则不过是孤注一掷后的无奈,外加撞到南墙再回头的经验教训。但只要你敢于放手一搏,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有收获的。
抓住机会果断出击
美国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勇士。他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上帝赐给每一个人的机遇都一样,但就像美丽的玫瑰花总带刺一样,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开创性的工作总是充满着风险,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敢于追求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标,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无法取得的成就。
零售巨头山姆·沃尔顿在坚定了小镇可以成功经营大型折扣百货店的信念的同时,又唯恐其他竞争对手也明白了这一道理后会迅速进入各小镇。因此,他必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扩张开新店。1965年,他新开1家店开始,截至20世纪60年代末,沃尔玛已有18家分店。商店面积从1000~4000平方米不等,多数在3000平方米左右。所有分店都位于人口5000到2.5万的小镇上。
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山姆也不断扩大商店营业面积并改进营业设施,如普遍安装了空调,更新了现代化的货架,一些新店的服饰区还铺上了地毯。
与此同时,山姆继续经营他的杂货连锁店,但分店数量不再发展,其营业额在沃尔玛集团总营业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例如,1967年,杂货连锁店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2%,利润的57%;3年后,销售收入比重降至26%,利润比重降至20%。
纵观整个60年代,沃尔玛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俗。60年代初,山姆只有十几家小杂货店,到1970年,店铺总数增至32家,包括14家杂货店和18家沃尔玛百货店;销售收入从300万美元增到3000万美元,增加近10倍,纯收入也增至124万美元,增长了好几倍。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经典作品《堂·吉诃德》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关着的门就有开着的门。”那扇为我们敞开着的大门,就是机遇。
机遇来了,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如果犹豫不决,或者决而不行,就会错过最好时机。抓住机会迅速行动,不但是军事上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生意场上取得胜利的精髓。
世间让人感到可惜的就是那些面对时机不能决断的人。事情对他有利时,他不敢拍板,前怕狼后怕虎,这也顾忌那也犹豫。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机遇更不会属于他。
机遇是十分难得的,所以如果有30%的成功把握,你就要考虑去做;有50%的成功把握,你就要着手去做;有80%的成功把握,那么就要决心去做;有100%的成功把握,一定要不做。因为100%是有绝对把握的事情,既然你知道绝对有把握成功,别人早就动手去做了。
把握机会就是抓住了自己的命运。上帝把机会抛来时,对谁都一样公平。没赶上航班,是因为你动身太晚,失去了商机,是因为你犹豫不决。有人捷足先登,有人随大流,有人姗姗来迟,还睡眼惺忪地说:“这是机会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于是捷足先登的天道酬勤,收获着财富,随大流的惊喜不已,得到意外的满足。只有姗姗来迟的人怨天尤人、捶胸顿足,时不时发问:“我怎么就得不到财富呢?”苏格兰有句谚语:扯住穿金制长袍的人,就有可能得到一只金袖子。面对变化的年代,不与时俱进,你就步步落后,直到被淘汰。要在变化中实现我们的梦想,就要把握主动权,主动出击,把握机遇。
冒险和收益是孪生兄弟
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获得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不要抱怨机会没有垂青于你,有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善于抓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纵然他们知道,前进的道路是坎坷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他们也知道,只有那些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够驾驭人生,做一个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