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1364800000054

第54章 国学各派圣哲的养生之道

国学中易、儒、道、佛等各大派的思想精髓,与中医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思想融会贯通,密切相连。各大学派中,很多代表人物,不仅是理论与思想的主导者、传播者,更是中华古今的长寿典范。

老子长寿的秘密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其著作《道德经》被道家奉为经典,为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其中蕴涵了不少养生观点,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这正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分体现,相信老子能够愈百岁之高龄,与其密不可分。

其次,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他认为追逐名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社会,我们一定要学会知足常乐,过多的贪念只会影响情志,损害健康。

最后,老子建议要“营魄合一”,“魂魄”有机地结合才能健体养生。旨在告诉人们,应当让内心闲适的情绪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要让消极或肉体的疲惫破坏了有机的心灵系统,出现精、气、神涣散。他还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被后世医家称为元气,指导着养生理论,演化成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家气功基础。

综上所述,老子正是抱着“顺乎自然、少私寡欲、营魄合一”的养生思想,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最终获得令人羡慕不已的愈百岁高寿,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不得志仍享高寿的奥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据记载,虽然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但他仍能高寿七十之多。其实,这与他的养生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孔子非常注重德行的修养和自我人格的完善。正如其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其次,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感情。他本人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亲自编订了《乐经》。在绝粮于陈地之际,他仍弦歌不绝,饥寒之中,也不忧愁,良好的心态与放松的精神对其养生大有益处。

再次,孔子十分注意健身活动。他不仅喜欢钓鱼、射箭、骑马,还特别喜欢登山和游泳,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几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必尽兴方罢,然后去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去。

最后,孔子对饮食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一生生活俭朴,安贫乐道。他从不在闹市的饭馆吃酒食,在家中坚持食五谷杂粮和蔬菜,居住以简朴、舒适为宜,反对铺张浪费。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平淡、俭朴是人生难得的幸福。

可见,孔子一生以德养寿,健身强体,以乐自娱,饮食有度,生活规律。这也正是他带给我们的养生益寿之启迪。

孟子带你清心养生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享有“亚圣”之称。其著作《孟子》,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作,不仅在哲学、文学上有重大影响,还蕴涵了其能得以八十高寿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养生大道。

首先,孟子清心寡欲,喜好平淡,懂得节制。他一生心态平和,在物欲、性欲等方面尽可能地节制,平时吃饭一般只是一小竹篮饭和一小壶汤,而且不为外界所诱惑。

其次,孟子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培养“气”,应终生善养浩然之气。他重视精神意志与人体元气盛衰,承认气是人生命的根本。关于养气的根本,他主张以精神意志为主导,只有神态安定、意志坚强、行事光明正大、胸怀坦荡无私的人才能使气保养充盛;反之,就会亏损、虚耗其气。正如他自喻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乃养浩然之气的最好方法。

再次,孟子善于调养精神,一生乐观豁达。虽然他有很高的才华和政治理想,但始终未得各国诸侯重用。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仍旧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此的豁达为他的高寿打下了坚实的心性基础。

此外,孟子还非常喜欢“田猎”,即狩猎时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破坏鸟巢、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小兽。他在运动的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这种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推崇。

管子的平正养生术

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著有《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不但涉及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而且蕴涵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其中有不少很可能为《黄帝内经》所吸取。

首先,养生应顺应四时,按时起居,饮食有节。正如《管子·形势篇》所言:“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其次,养生要求平正,即性情平和端正,用适当的方法调节喜怒忧思,使性情保持“平正”;平时言行不能过分,应受一定的理法约束。这样才能“平正擅胸,论治在心,此以长寿”。

再次,养生要懂得节制情欲。管子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精”构成的,人亦是由天地之精相合而成,故养生应以保精为首务。而精气受伤的原因,主要是欲望太多,尤其是对财与色的过度追求,因此,益寿保精需节情欲。

此外,管子还主张“老则长虑”,即老人积极用脑可延缓衰老,正好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常用脑,可防老”的养生观点一致。

鬼谷子的安神养生招数

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前者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后者侧重于养神蓄锐之道。

鬼谷子养生说是中国最早的养生理论之一,主张养生要寓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强调静态养生以调理养护精神,安定心志为主,动态养生则借想象,动作为引导精神与身体,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首先,鬼谷子将道德修养放在养生的首位,认为道德是养人心、肝、脾、肺、肾等五种脏器的根源,也就是追求养生的根源,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心境高远,不谋私利,则精神内守,五脏安和,自然身体健康长寿,否则,思虑过度,夜不得寐,从而导致精神和躯体功能失调,诱发疾病。

其次,鬼谷子提倡守时保身。正如他在《阴符经》所言:“天、地、人三者之间是互相侵害的关系。饮食可以治疗百病,但饮食不当就会生百病;运动可以平复万物,但运动不当就可以伤害万物。所以把握时机是最关键的,不能有一点差错,早了会太过,晚了又不及。所以贤能明达之士善于把握时机,不肖者只会保命。”

再次,鬼谷子还主张仿生养生,即通过吸进新鲜空气,吐出浊气的调息法和模仿自然界禽兽动作的方法调心、调气、调形,动静相宜,从而促进精神和躯体的健康,比较著名的有前面所述的“华佗五禽戏”。其实,他在《本经阴符七术》中也阐述了类似的方法,如“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散势法鸷鸟”等,可看做我国传统仿生理论的一个源头。

慧能指引我们步入养生最高境界

慧能,亦作惠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其一生说法的记录——《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禅宗的根本经典,不仅是慧能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养生的一部重要指导经典。

首先,养生需修心,修心必先修忍辱。修忍辱的人,要能够忍受任何对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在今天的社会,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智慧、力量、承担,真正懂得忍辱的人,才会始终保持从容不迫、波澜不惊的心态,这也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

其次,让心永远宁静、快乐,要学会随遇而安。人生漫漫,环境和遭遇常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关键在于一个人怎样面对不顺,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莫不如坦荡面对现实,随遇而安,免得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再次,禅坐与静坐均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能够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顺畅,缓解神经衰弱、心悸、乏力等症状,从而延年益寿。

此外,禅坐养生有几点事项需要注意:坐姿要端正,如端坐于椅子上、床上或沙发上,面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腭;要选择清幽的环境,而且空气清新流通的清静场所;要选择最佳时间,最好在晨起或睡前,时间以半小时为宜;禅坐后要调试,可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