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精品鉴赏
13658500000007

第7章 唐词篇(6)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祗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清平乐》共五曲,《花庵词选》作《清平乐令》,调下有题“翰林应制”,说明是李白应唐明皇之命而作的词。但前人对这五首词是否系李白所作,意见不一。《笔丛》曰:“太白《清平乐》,盖五代人伪作。因李有《清平调》,故赝作此词传之。”(见刘瑞潞《唐五代词钞小笺》12页)但《尊前集》已收入,就姑且列在李白名下。这五首词内容上没有联系,风格也不一致,欧阳炯《花间集序》说:“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四首。”黄花庵《绝妙词选》曰:“唐吕鹏《遏云集》载太白词四首,以后二首无清逸气韵,疑非太白所作,故只存其二。”

这是一首描写宫中舞女生活的词。她很富裕,体态也很美,善歌能舞,但生活却很空虚,白天作斗草赌博游戏,晚上在皇上面前歌舞,像一只笼中的鸟,似乎已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她是封建社会的祭品,是被侮辱、被损害者。诗人就要通过对其日常生活的描绘,让人们去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特点。

上片四句。“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这开首两句,点明了地点和时令:宫廷禁地,春光诱人,美丽的黄莺唱着动听的歌,它的羽毛五彩缤纷,十分好看。那莺也象征着词中的女主人公,她也一样美丽动人,这是采用了“兴”的手法。接着两句,“百草巧求花下斗,祗赌珠玑满斗。”那女主人公无所事事,千方百计找百草,在花荫之下,作斗草的赌博,比谁的草茎韧度强。“祗赌珠玑满斗”说明其赌注之大,一掷千金,写出了女主人公赌兴之豪和积攒之多。也从侧面描写出她能歌善舞,深得君王赏识。“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的描写,用之于此词中的女主人公,是同样恰到好处的。此外,我们还可以窥见这位女主人公嗜赌如命,一掷珠玑满斗的痛苦生活,她似乎对生活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无所追求了。因此,又使我们对她的不幸,寄予无限的同情。

下片从“春昼”过渡到“日晚”,按时间推移,进一步写歌舞女的生活。“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这两句写她晚间的生活。她到晚上就得梳妆打扮,在君王面前歌舞,取悦于君王。她是统治阶级的消遣品、玩物。“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也称霓裳羽衣舞,是一种歌舞曲,有歌有舞。最后两句:“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描写这位舞女腰肢优美,体态文静美丽,能歌善舞,深得君王赞赏。“谁道”,即何道,何必说。“窈窕”,形容体态优美的样子。“折旋笑得君王”,使君王笑得弯腰打旋,极写歌舞之令人倾倒。

这首词对女主人公的描写是成功的。巧求百草,在花荫下比草的韧度作赌博,赌注之大就用“珠玑满斗”,以及对其“闲舞霓裳”、“腰肢窈窕”的描写,都是符合其身份的,而最后一句“折旋笑得君王”,则是从侧面对其歌舞的高度艺术性作具体描写,也很成功。

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李白的这首《清平乐》是一首描写宫女孤独凄凉生活的词,同时它又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贪色和荒淫无耻的生活。

“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这两句为写景。宫闱清秋之夜,月色似水,朗照着宫妃的住房,从窗棂的隙缝里,射进一缕月光,它似乎要探视房中的一切。“禁闱”,即宫闱,后妃住的房屋。“清夜”,《花庵词选》作“秋夜”。“探”,窥探,拟人用法。这两句描写出宫闱月夜宁静寂寞的气氛。“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她。”这两句写内室。罗帐之内,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侣,正在倾诉着衷肠,山盟海誓,永不相忘。时光在悄悄推移,夜已深,人已静,烛已残。“鸳鸯”,喻情侣。“喷兰麝”,比喻,指吐露同心之言。“兰麝”,兰和麝香,皆为香料。“灺”,灯烛灰,指夜深烛残。这上片四句,就描写出花好月圆、温情脉脉的意境。

但是下片却不是顺着上面的意思描写,而是从宫中后妃之多,宫女的容颜之美,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反映宫女“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红颜暗老白发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的痛苦生活。“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这两句似是诗人对宫人的劝慰:六宫嫔妃有三千之多,皇上哪有专注的爱情,你的孤眠“宿空房”是必然的,不必说了。“罗绮”华丽服饰,代宫中嫔妃。“三千”,形容人数之多,充分揭露国君的贪色和贪欲。“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说嫔妃姿色绝伦,深得皇上宠爱,但因佳丽三千,皇上的心搁在谁一边好呢?言下之意,皇上对“一笑皆生百媚”的嫔妃,个个喜爱,只是没有真挚的爱情罢了。“百媚”,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意为千姿百态,妩媚可人。“宸衷”,指皇上的意心。“宸”,指帝王的宫殿,代称帝王。“衷”,内心。诗人用了一个问句,“宸衷教在谁边?”充分说明帝王对爱情没有真心实意,只是玩弄而已,愤慨之情,溢于言表。陈廷焯云:“三千罗绮皆工献媚,谁能得圣眷哉?所谓众女进而蛾眉见嫉也。”(《别调集》卷一)沈际飞云:“读末语,不胜低徊叹息,古来怨女弃才何限也。”(《草堂诗余别集》卷一)

这首诗,从格调上看,上片与下片似不能协调,但诗人正是用了这种不协调的对比手法,把“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的香艳、美好的意境,与“孤眠”、“六宫罗绮三千”的凄凉意境对照,从而产生了使人“不胜低徊叹息”的艺术效果。而词中比喻、借代、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描写与议论的交替,更使此词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力量。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梦魂归来。

这是一首抒写思妇离愁之作。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多少年来,多少诗人,曾写过多少思妇“闺怨”之作,表现她们夫妇分离的痛苦,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唱出了“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心声。王昌龄的《闺怨》,写出了少妇劝夫婿“觅封侯”的悔恨;杜秋娘的《金缕衣》,则劝君爱惜青春少年,珍惜爱情;金昌绪的《春怨》,写出了少妇欲在梦中与远离的丈夫相会。这些诗篇,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离愁之苦,读来那样真挚,那样感人。“闺怨”中的思妇,大多属于温饱阶层,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她们重情、重离别,与“商人重利轻离别”不同。她们对精神上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是强烈的。而这种追求,正是追求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能表现人性的自然、真实、美好的一面。

李白是一位善于描写“闺怨”的诗人,他在《忆秦娥》、《菩萨蛮》等篇章中,都十分成功地抒写过这一主题,成为千古绝唱。《清平乐》三又一次抒写了一位思妇离别之苦,“寄情甚远,含怨言外”(陈廷焯《别调集》卷一)。

上片写关山阻隔,分居两地,伊人一去,音讯杳然。写景抒情,真挚感人。“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女主人公的丈夫“在水一方”,两人被江河所隔,不能相见,要捎信给他,或他寄信给她,都无从寄达。“烟深水阔”,形容分隔两地,路途遥远。“无由”,无从,即无法。这两句落笔就交代背景。“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这两句写景抒情。夜深人静,明月当空,那景色是诱人的,但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又最能触动思妇的离愁,为什么那明月偏要照着那离人的空房啊!与“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偏照”,即偏偏照着。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与美好的月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像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忆弟,明月朗照,但诗人却感慨万千,发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叹息一样,这心情也愈见痛切了。“悬悬”,遥远。汉焦延寿《易林》:“悬悬南海,去家万里。”这两句刻画出女主人公痛苦、惆怅、怨恨、万般无奈的心理状态,“偏照”,“悬悬”用得极好。李白《长相思》二首有:“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差可与此上片词意相比。

下片由月夜思念转入白昼的“感事伤怀”。因为离别,她的生活失去了欢快,愁眉不展。她知道,现实是残酷的,她的期待会成为泡影,然而她的希望绝不会泯灭。诗人通过女主人公“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的描写,充分揭示了她内心“惆怅此情难寄”的痛苦。“尽日”,终日。“愁眉似锁难开”是比喻。“夜夜长留半被,待君梦魂归来。”这是浪漫主义的思想感情,现实不允许她与丈夫团聚,她只能寄托于梦中与丈夫共枕了。这是一位多么可爱的女性,热情、大胆,对生活充满着强烈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与人类进步的轨迹一致,而不可扼杀的,它是理性的,也是“可歌可泣”的。

正因为如此,这是一首写出思妇“闺怨”的力作,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成功的,人物的形象也是鲜明的,不能被认为是“词语浅薄”,“无清逸气韵”(见《全唐五代词》,4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低劣之作,但是否系李白所作则可存疑。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清平乐》第五首,是描写雪景的一首词。诗人一早起来,就听到报道下雪的消息,于是迫不及待地卷起帘子,眺望美丽的雪景。那纷纷扬扬、漫天飘舞的大雪,使诗人感到兴奋和喜悦,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咏雪的佳作。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这开头两句写得自然,点明人物、时间和事由。诗人一早起身,就有人来向他报告下雪。“画堂”,指华丽的堂舍。“坠”,落下。接着两句:“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前句写出人物的动作,他听到下雪消息,立即走到窗前,将帘子高卷起来,要去观赏飞雪的美景。一个“高”字,透露出他观赏雪景的豪兴。“帘栊”,即窗帘子。“佳瑞”,指雪,瑞雪兆丰年,冬天大雪预示着明年的好收成,故称“瑞雪”。“瑞”为吉祥之意。后一句描写雪景。银装素裹,大地一片洁白的颜色,故称“皓色”。远远眺望,连庭堂的阶台,也看不清了,故说“远迷庭砌”。

下片再进一步描写漫天大雪的景象,也把诗人赏雪的豪兴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同时受到了艺术的享受。“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是描写雪花飘舞,一片银白的世界,雪光映照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好像袅袅上升的白色的烟雾,草上也积起了白雪,好像晶莹的玉佩。这两句将天空中飞舞的雪和地上积雪合为一体,进一步描写出“皓色远迷庭砌”,烟雾弥漫的景气。然而诗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的视野进一步转向高空:“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诗人把空中狂舞的白雪比作白云,是喝醉酒的天仙,把白云揉碎成的。这种奇思异想,这种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而把大雪纷飞的景象描写得神形俱肖,无以复加了。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描写过雪,也不乏脍炙人口的佳句,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春雪》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都是佳句华章,但是与李白这首词中描写的雪景比起来,似乎李白描写的气魄更恢宏些,这也许就是因为李白是诗仙的缘故吧。

这首词结构自然、严密。上片以叙事为主,交代了人物的活动和经过,点明了“看佳瑞”。下片就着力描写“佳瑞”的具体形象,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而想像丰富,善用比喻,如“炉烟”、“玉佩”、“白云”、“天仙狂醉”等,均很贴切,并含有夸饰的成分,则是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连理枝

李白

雪盖宫楼闭,罗幕昏金翠。斗压阑干,香心淡薄,梅梢轻倚。喷宝猊香烬、麝烟浓,馥红绡翠被。浅画云垂帔。点滴昭阳泪。咫尺宸居,君恩断绝,似远千里。望水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

《连理枝》即《小桃红》。《词律》著录自“浅画云垂帔”至“守羊车未至”为三十五字。《词谱》收李白的《连理枝》为双叠,盖录自《尊前集》者,应可从。这词虽署名为李白之作,但历来甚少考订,都从旧说。词写的是宫怨,乃唐人诗词中习见的主题,大都是想像之作。因为深邃的皇宫,其生活的具体情况,宫外人是不许知道的,故题材大致相同,实作者想当然耳,殊少实感,甚少动人之佳作。这首词也相同,也不是至善的作品。

词一开头,描写的是深宫的雪天。气候当然是寒冷的,宫人们的活动只能是在室内了。从外面看,满盖着雪的宫楼是紧闭着。从里面看,那些用金翠织绣的罗幕都放下来,即使是白天,也是昏暗的。居住在这宫楼里的宫人,“香心”总是“淡薄”的。“斗压阑干”,“压”应是“鸭”之误。平时在阑干旁边“斗鸭”,即逗引鸭子玩,已经没有兴趣了。“梅梢轻倚。”这是依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句意化来的,说的是有所伫望,有所等待。而“轻倚”、“梅梢”的那种有所伫望的“香心”也已经“淡薄了”。因为失望的等待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在这天寒地冻,白雪满盖宫廷的时候,只有守着宫楼,看那喷吐的“宝猊”,盯着“香烬”。烬,皇甫松《望江南》词:“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指的是灯花,词里则指香的炷头而言,即麝香浓郁,熏着“红绡”做的“翠被”。有的说,“翠被”应是“绣被”之误。因为已经说了“红绡”,似乎不应再写“翠被”,说尚可从。从开头到这里,写了大雪天的深宫里,百无聊赖的官人守着薰篝或香炉、薰着绣被。环境是那么寂寞,更加使人感到宫人的空虚:她们消磨着长年如此的时光,送走了日日夜夜消逝的青春。

下片就直写宫人怨之所由。“浅画云垂帔。”帔,妇女的饰服,名曰披肩,“披之肩背,不及下也。”(《释名》)也叫云肩,因为“制如四垂云,青绿,黄罗五色,嵌金为之。”词里写的是“浅画”。这是用借代的写法,借披肩而代整个人的装束,指的就是宫人。她只能是“点滴昭阳泪。”昭阳,宫殿名,泛指皇后之所居。所谓“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别了昭阳,只能望着昭阳而点滴垂泪。看来这宫人不是一般的宫人,是具有一定身份的宫人,才能望昭阳而兴怨,而所怨的就怨在“君恩断绝”。说明曾受过“君恩”而现在“断绝”了。可偏又“咫尺宸居。”君王之居是那样近,从宫人来说却是“似远千里”。但宫人并未绝望。这里引用《晋书·胡贵嫔传》:“(武帝)并宠者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请。故宫人乃取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虽然“守羊车未至。”“水晶帘外竹枝寒。”但“望”仍然“望”着。君恩虽断,而妾心未死,凄怨永怀终日,其心之凄苦可知。

这首词只写了宫人的幽怨,但言情未显,实意难寻,一般的情事却费了许多笔墨,清人陈廷焯曰:“此词微病浅露。”最后的结语也欠委婉。如果真的出自李白的大手笔,似乎未臻高致。

秋风清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清》一名《秋风辞》,字数与《江南春》同,为汉武帝刘彻作,是根据楚地民歌体制作而成。《文选》说:武帝晚年巡行河东,泛舟汾河,与群臣宴饮,因依楚歌体制作此辞。

这首词的内容,是写一个秋高气爽,风清月明的美好夜晚,一对情人的幽会,他们相聚一起,有喜亦有忧。今夕相聚,此是喜;聚而又散,不知相见何日,此是忧。这首词对他们幽会时的复杂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深刻。

“秋风清,秋月明。”这开头两句先描写出他们幽会之夜的美丽景色,秋风凉爽,秋月高挂,洁白的银光泻照着这一对恋人,他们正沉浸在欢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