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柳传志商业智慧
13686000000011

第11章 打造强势品牌(2)

在中国,网络通讯产品以33.4%的增长率高居IT行业之首。网络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然而,有一点却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那就是我国网络市场几乎为国际大公司所垄断。中国要想在未来的网络时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保证看不见的国境线——网络信息的安全,就不能没有自己的网络产品、网络品牌。人们自然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我国IT业最大的企业——联想集团。

其实,联想集团早就在筹划、行动了。从代理Cisco、D-link等的网络产品,到遍布大江南北的大型市场活动,联想在为推出自制的网络产品品牌作准备。联想的行动靠的不单单是爱国的热情,更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那就是技术和市场的进步已为中国企业介入网络市场创造了大好机遇。在网络市场发展的初期,很多开创者来自相关的领域,都在不断摸索和创新,只有那些大公司,才能凭着资金、技术的优势,不断推出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并争夺技术标准,谁也无法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起步较晚的国内公司只能充当旁观者。网络技术虽然还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大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主流技术和产品已经进入标准化和工业化时期,大多数网络供应商所做的仅在于模块设计的不同和系统的整合。当技术达到一定成熟度之后,国内企业完全有能力开发出自己的更适合国情的产品,参与竞争。PC之战是这样,网络产品也将是这样,这是IT业发展的一个规律。

而中国市场对网络产品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联想在代理国外网络产品中炼就的一支熟悉网络市场、了解网络产品的网络队伍,都为联想推出自制网络产品创造了条件。1998年10月6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将中科院计算所的改革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启动试点项目,由计算所和联想集团共建联想中央研究院。重组共建,使计算所的研究队伍更加精干,能更好地攀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峰,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为联想集团装上了强大的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使联想加速走上技术驱动型企业之路。

柳传志的目标是让联想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全线网络产品供应商,在某些领域成为网络标准的制定者。联想将致力于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产品,成为中国网络产品的第一品牌,不仅将涉足局域网产品,同时还将密切关注电信和广域网技术,未来将从局域网转变为广域网、局域网两者兼顾。联想深知,塑造自有品牌的路上还有许多困难。相对于国际大企业,联想在网络市场尚无足够的品牌优势;在网络尖端技术研究方面,与国际上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市场和运作方面,网络产品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与联想熟悉的PC领域有很大不同,还需进行新的探索;人们对应用国产网络产品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联想塑造出国际品牌的信心。

中国PC市场也是国外产品的一统天下,正是柳传志带领联想,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率先突破重围,和长城、方正、浪潮等形成了国产品牌的方阵,打开了国产PC的胜利局面。在网络领域,联想同样希望和国内其他企业一起,抓住机遇,迅速进入网络市场,形成国产网络品牌的强大方阵,打破国外品牌产品对中国网络市场的垄断。

联想品牌凭什么

联想凭什么在亚太地区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柳传志认为:“既然创名牌要历经风风雨雨和太多坎坷,那么一旦创出牌子,就要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决不能遇难而退,否则只会功亏一篑。”

寻找优势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组数据:1989年,联想生产的QDI品牌286微机主机板在德国世界计算机博览会上一亮相,就一举得到多个国家的几千套订单;1990年,联想产品被美国同行称作“VGA王”;1994年,联想集团的板卡销量占世界的十分之一;1996年,联想电脑台式机在中国的销量首次超过IBM和康柏,结束了美国人在中国电脑市场的独霸时代;1997年,联想共销售电脑43.586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9%……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消费者最喜爱的家用电脑品牌的评比中,联想荣获第一。

联想品牌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柳传志倡导的“不达到第一,绝不罢休”顽强拼搏精神是分不开的。回顾1997年的国内PC产业,人们发现,国有品牌PC队伍在迅速壮大,国有品牌整体层次有所提高,这对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联想电脑首次在中国台式机市场抢占榜首的时候,人们还存有疑虑。现在这种疑虑变成了首肯,变成了希望。计算机行业,这一中国起步最晚的行业,却承受了最大的压力。无论IBM、康柏、戴尔、宏基、NEC,每一闯进中国市场的著名品牌背后均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和早已被全世界所熟悉的品牌优势,中国计算机企业怎样立足?“对于联想能够参与这样一种高水平的战斗感到幸运,但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联想这样表示。

面对一个个形同巨人的国外品牌,联想品牌凭什么来竞争?答案就是寻找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本土优势,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不论外国企业具有怎样的雄厚实力,但在中国都有一个难以化解的劣势,他们都是越境作战。作为全球重要板卡供应商之一的联想集团,更深层的优势是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将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将在竞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无论如何,联想是中国企业,在本土总会得到各种形式的支持,而中国的许多事情又确实只能由中国企业来做。这样,联想确定的策略就是做大公司不愿做或外国企业不能做,而小公司做不了的生意。

迎接世界的挑战并不意味着封闭自己。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一点都不借助外力就过于狭隘了。在当今世界经济彼此渗透的情况下,不可能说由一个企业生产从CPU到机箱,从显示器到打印机的全套设备,即使是计算机业巨人们,也不可能。借助外力也是必要的,狭隘的观念只能导致失败。联想集团从很早起就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汇性经营格局。外国的资金能用一定要用,外国的技术能用的一定要用,外国的其他优势能用的也一定要用。实实在在地说,联想的民族工业大旗并不只是生产联想品牌的部门所扛起的,被许多人所不屑的外国公司代理部门为树立联想这一民族工业品牌做出了巨大贡献。

柳传志觉得走向世界,才体会得到外国企业是怎样竞争的。不断调整自己,克服在中国旧体制下形成的种种缺陷,以适应国际市场,这是联想感触最深的,也是花了最大力气而仍需继续努力的。在国际市场中,当企业生产已具有相当水准时,也同时具有了相当的机会,能不能把握机会,占据市场,要看你是不是已做好了准备,去战胜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并使它始终屹立不倒。

借势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