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掌眼
1385100000022

第22章 秘密和习惯 (2)

钱丽生在医院里也待了几十天,子弹把他的大腿击穿,腿骨粉碎性爆裂性惨不忍睹性的骨折。当时侯马市医院的医疗条件不是很好,他又公然对抗警察,女护士都想趁机在他伤口上按几下泄愤,侯百万被收审,没人管他,再过几天,他的腿就会被锯掉。

冷王侯的冷老大听说了此事,设法帮他办了手续转了医院,这才保住了他的腿。钱丽生伤好之后,侯百万也从看守所里放了出来,冷老大亲自去看守所接侯百万。侯百万惶惶恐恐地不知冷老大为何要亲自接他出狱,正纳闷呢,冷老大对侯百万说,自己想收钱丽生为小弟,特意过来打个招呼。侯百万嘴上立刻答应了,可心里却不是个滋味,他不止一次地托人试探冷老大,说他自己想跟着冷老大混,给冷老大做个跑腿的小弟都是自己的福分,可冷老大就是不答应,想不到他这次亲自接自己出狱竟然是为了收钱丽生做小弟。

打那儿以后,钱丽生就离开了侯百万。侯百万事发后,钱丽生跟着冷老大去了香港,很少回来。冷王侯中的王某也销声匿迹,没人知道他隐居在何处。

钱丽生天生的忠肝义胆,这也是冷老大看上他的原因,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拦住警察不让进门的时候,他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可他还是抡着木棍打倒几个警察。抛开立场不谈,只说忠义和胆量。普通人也许不会觉得身边多一个这样的小弟有多重要,可对有钱人来说那份胆量和忠义却是千金难求,关键时刻也许能救他们一命。

最初,钱丽生是冷老大的贴身保镖,过了几年,冷老大派他到各地起货。起货就是拿钱买到土货并负责安安全全地押送回去。所以,钱丽生认为光有胆量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鉴定土货的经验。负责开车运货的一个伙计告诉钱丽生如何识别鉴定土货。土货里包括各种各样的文物,瓷器、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玉石、书画、石刻、印章、陶器、锡器等等多不可数。其他暂且不提,这里只说瓷器,鉴别刚出土的瓷器讲究可多了去了,先凑到鼻根儿下闻味道,闻闻瓷器是否散发着一股腐霉的土腥味儿。买袋松针土回去养一盆花,记得在花盆下施一层鱼骨蚌壳马蹄片什么的,别换土,别施花肥,经常往花盆中填埋少许油坊榨油后沉淀下来的油淤泥,养两三年后将花连根拔起,闻闻花盆下面的土是啥味道,记住了,这种味道跟出土瓷器上的味道极其相似。

另外还要记住,这只是瓷器刚出土不超过一个星期,并且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妥善保管后的味道。超过一个星期,或者搁在通风处晾晒过就不是这股味道了,味道会变成深秋时节田间地头刚被犁铧耕作过的泥土味,并且其中夹杂着淡淡的馊味。当然,这只是瓷器表面的味道,若瓷器是中空的容器,内部的味道会很浓,并且经久不散。若是用清水冲洗过几遍后,腐霉的土腥味闻不到了,那你就需要怀疑瓷器是否被人为地做旧后淹没在腐土中,是不是因为淹没时间短,腐土的味道并没有真正沁入瓷器内部的缘故。这只是疑点,并不能因此就断定瓷器必假无疑,但这足够引起你的警觉了。这是大多数瓷器的味道,还有很少的一部分瓷器即便是刚从陵墓里抱上来,你也闻不到腐土的味道,只有一股发霉的味道。那是穴点得好,墓建得好,防潮措施做得好。另外还有一说,这种只有淡淡霉味的瓷器叫硬器。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浇在瓷器上,借着水汽上扬去闻味道,这样不妥,会变味,还不如用水泡胎看胎的吸水性来得实在。

闻了味道,接下来就要看瓷器的釉色。同样是两个粉彩瓷罐,罐子上绘着嬉戏笑闹的顽童,其中一个瓷罐随便塞给一个路人,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都行,只要他能保证将这个粉彩瓷罐传给后人就行,粉彩创烧至今三百年了,所以他的后人也要一代代传下去,传三百年为止。另一个粉彩瓷罐埋入墓内,封口,也埋三百年,如果你不放心,怕粉彩瓷罐被盗,你可以委托跟你有仇的人下去坟墓看守着瓷罐。三百年后,把两个粉彩瓷罐摆到一起,注意看瓷罐的釉色,你会发现两个瓷罐的釉色彩绘都有很大的变化。传世的瓷罐光泽柔润,出土的瓷罐光泽亮艳,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差别。就像中年妇女和花季少女的皮肤一样。所以,别轻易断定瓷器表面有贼光就是现代货,土货瓷器上的光泽有时候比现代瓷更甚。

虽然釉色光亮,但有时候彩绘图案的发色却恰恰相反,你会发现出土瓷罐上的彩绘顽童变得有些阴森森的,你都不敢仔细盯着顽童看。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瓷器没有被墓土淹没。若是被墓土淹没了几百年,就需要看瓷器被土沁过的痕迹了。土沁会使瓷器表面长出土锈,就像夫妻俩的结婚照在房间里挂了十几年没动过,忽然有一天两口子吵架了,房间里有什么摔什么,摔得只剩下结婚照了,摘下结婚照来也想摔掉,这时候夫妻俩就会看到墙壁上原来挂结婚照的地方跟墙壁的颜色已经不一样了,挂结婚照的地方很白,比墙壁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白,两口子看着墙壁上方方正正的一块洁白,是继续吵架还是忽有感触和好如初,那就不关你的事儿了。你只要记住,只要瓷器上有土锈,你就要设法抠下一块或是用水清洗出一块来,看看土锈下面的釉色是否跟别处的釉色一样。真正的土锈是很难从瓷器表面剥离的,那种轻易就能抠下来的土锈,十有八九是用胶水粘上去的。

闻过看过后,就该听了。瓷器出土后,釉面通常都要开片,什么,哥窑?以前开过片了?那也得再开一遍。除非是考古所发掘时事先事后都准备好了文物的保护措施,即便是那样,仍然避免不了瓷器开片。出土前的温度湿度和出土后的大不相同,再加上出土前大部分都是密不透风的环境,所以瓷器出土后开片是必然的。开片的时间会持续几个月,其中最初的一两个月内开片现象尤为激烈。若有人把一件瓷器摆在你面前说,这件瓷器是上个月刚出土的,那就好办了,别看,也别闻,只需把瓷器放在茶几上,然后端出茶具泡一壶铁观音,守着瓷器品茶。

不到一壶茶的时间,你就会听到瓷器发出来清脆的开片声,那声音美妙异常,并且执著,哪怕你在跟人聊天,这开片声都会拨开你们的对话跃进你的耳朵里。若是等了半天都没有听到开片声,说明这瓷器至少出土的时间不对,若是你守着瓷器等了一天一夜,肚子都咕咕地叫过好几次了,却还没听到开片声,那你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了,刚出土的瓷器为何不开片,出土时间不对?出土时间有什么好瞒的,完全没必要嘛。或许出土时间准确无误,一年前买的瓷器埋入地下,一个月前刨出来,这也算是出土了。用耳朵去鉴定出土瓷器,只在瓷器出土后几个月内有效,虽然有时间限制,但却是百发百中极其灵验,决计不会判断错误。

入门的初级鉴定方法除了这几种,还有肉炒胎,水浸胎,火燎釉,松香拔,磨指头等等针对性较强的鉴定手法。

钱丽生就问那负责开车运货的伙计后边这些鉴定方法是啥意思,那伙计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了。钱丽生又问冷老大那些鉴定方法是啥意思,冷老大就呵呵笑道,别急,你现在是起货,不是要你去鉴定,敢用假货蒙我的人没几个,慢慢来,把真货看得腻歪了,才是学鉴定的时候。

钱丽生听从冷老大的安排,不再为土货的真伪费心劳神,一头钻进起货地点附近的苞米地里,顶着苞米叶在地里来回穿行大半天搜寻着,看有没有埋伏或是可疑人等,或是早早地趴在苞米秆丛中,静静地看着,看着起货的人安全离开后,才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离去。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年,但凡是钱丽生起货押货,从未出过娄子。

钱丽生认识林浩的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

那次去陕西起货,货主有四个人,话不多,但只要说话就是一口浓郁的陕西口音,以前交易过一次,从他们手里买过几坑唐朝时期的土货,主要是黑陶俑,另有一些数量不多的四系罐和金银器、漆器。那次的货很地道,价格更地道,黑陶俑大概有七十多个,是两坑的陶俑,分成两堆摆在地上,黑陶镇墓兽,黑陶门神,黑陶骆驼,黑陶马,黑陶乐俑侍女杂役。黑陶上的彩绘仍未脱落,从包裹在黑陶上的潮湿的墓土中露出来。唐三彩和黑陶俑都是典型的唐代明器,只不过唐三彩的数量较为稀少而黑陶俑的数量较多罢了。黑陶俑从质地上分好几个档次,质量最好的黑陶俑,价格上丝毫不逊于唐三彩。那次的黑陶俑便是质量最好的,陶俑提在手上,沉甸甸如同生铁铸造一般,胎质细密,漆黑如墨,不施釉,饰有彩绘。质量次的黑陶俑不仅重量上要轻,胎色也会泛灰。

有些黑陶俑刚出土的时候胎色看上去也是黑漆漆的,但过一段时间,等黑陶俑内的水分完全干透了之后,胎色就会变成灰黑色,还有的黑陶俑胎质松散,还能看到胎中心泛着暗红色,那是没有烧制好的缘故,价格上自然会低下去一大截。虽然黑陶俑属于陶器,表面没有施釉,但黑陶俑的造型却千姿百态,生动且具有想象力,另因黑陶俑通体黑润,看上去给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用钱丽生的话说,黑陶俑比唐三彩耐看,唐三彩若是写字楼里的衣冠楚楚的白领,那黑陶俑就是喜欢户外运动,肤色被太阳晒成小麦色的白领。哪怕用墨汁勾兑化妆品敷在皮肤上,也仿不出来这种健康的运动肤色。黑陶俑也是这样,造假者很少会去仿制黑陶俑,特殊的胎土和揉泥工艺使得黑陶俑沉重异常,而现代仿品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当时的工艺,甚至想到了在胎中包裹金属入窑低温烧制,譬如在陶牛陶猪的肚子里填充金属,烧制出来后重量虽然增加了,拿在手里的手感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细心的人一入手便会起疑心。

唐宋时期的黑陶俑在国内市场上价格低得可怜,但在香港台湾以及国外却极为抢手,价格高出国内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这直接导致国内很难见到高质量的唐宋黑陶俑,只流通着一些质量低次的黑陶俑。譬如说一件两尺高的人骑马黑陶俑,国内的价格可能只有七八万,香港台湾的价格会在五六十万,国外的价格甚至会到了近百万。而这件两尺高的人骑马黑陶俑起货时的价格低得令钱丽生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不论胎质和工艺,而是论高度,论寸卖,若是一尺左右的普通黑陶侍女俑则一寸一百元,一件一尺高的黑陶侍女俑也就是一千多,若是黑陶人骑马俑,一寸的价格是五百元。两尺高的普通黑陶俑仍是一寸一百元,人骑马俑的价格会涨到每寸七百元至八百元。那次起货时,七十多个黑陶俑全部按照一寸一百元结账。那七十多个黑陶俑总共花了十万多,而运到香港后,其中的一个武士俑就卖了十几万,更别提其中的骆驼、马、人骑骆驼、人骑马、门神、镇墓兽这些黑陶俑了。后来又找这四个人起货时,是一坑战国青铜器。

三个错金鼎中有一个残了,四个兽头衔环鎏金盖方壶,四个错金圆壶,少量的豆、缶、簋等青铜器,一套马车上所有的铜构件,一套少了几个的编钟,两柄青铜剑,青铜戈、斧、矛等兵器,另外还有十几件玉器和两三件没了胎的漆器皮。价格还是很厚道,起货价五十五万元。回去香港后一鉴定,里面只有一个素豆和一柄素青铜剑是真的,其余皆为仿品。这让很多人都纳闷,不知道这四个人究竟是何意图,第一批黑陶俑全是真品,第二批的青铜器差不多都是仿品,说他们是贩卖假货蒙人钱财的吧,又说不过去,两坑土货他们总共得到了六十多万,可那批黑陶俑的价值就在几百万差不多上千万了,能说是蒙人吗?可不是蒙人,却为何第二次全是仿货?并且仿货的工艺极为考究,用的都是战国比例青铜,铸造时用的是陶范失腊法,青铜器上的错金鎏金也都是真金。起货时负责鉴定的郝鸣虽然不是顶级的青铜器鉴定专家,可那也不含糊,只要他愿意,很多拍卖公司都乐意高薪聘请他。能瞒过郝鸣的眼睛的青铜器,直接就能上拍,根本不用当成土货偷偷地卖。

大家都想不明白,冷老大只是笑着对郝鸣说,以后注意就是了。过了一年,冷老大便让钱丽生返回洛阳老家,负责联系洛阳开封一带的土货,并嘱咐他,让他暗中查找那四个人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