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掌眼
1385100000036

第36章 柴窑之争 (2)

后周皇帝柴荣就说,你吴越不能一直这样,凡是比你强大的国家都不敢得罪,那不行,想称臣于后周,就得发兵助我攻打南唐,否则等我灭了南唐后有你好瞧的。吴越国王钱审时度势,后周实在是很强大,连后汉和辽国两国的联军都能打败,战败南唐估计应该是迟早的事儿。吴越国王钱咬牙答应了,答应出兵相助后周攻打南唐。公元九五二七……不,说错了,是公元九五七年的正月,后周柴荣御驾亲征,挥师南下,直取南唐,吴越钱也同时发兵攻打南唐。南唐自然要抵抗,兵分两路,分别迎战后周和吴越。吴越的兵马不堪一击,被南唐击溃,而南唐的兵马又被后周击溃,南唐被迫向后周割让了大片大片的疆域,以求苟延。这一役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后周柴荣,吴越并没有像当初预料中的那样捞到好处,反而给自己惹了麻烦。在此之前,吴越每年都要多次向后晋南唐进献贡品,贡品中除了金银粮草外,还有越窑瓷器。

因为越窑的秘色瓷在唐代便是皇家贡品,珍贵无比。南唐战败后,向后周割地求和,与后周约定划江为界。南唐与吴越相邻,吴越虽然得到了后周的保护,但也不敢跟南唐翻脸,以前进献给南唐的贡品依旧进献。除了南唐要进贡,还有后晋,现在又多了个后周。不管怎么样,多进贡一家总比打仗亡国要划算得多。吴越钱派使者进贡给了后周柴荣一批瓷器后,使者请柬征求柴荣的意见,问其喜好什么样的釉色,柴荣批示:雨过天晴月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两年后柴荣亲征北汉的途中忽发急症,拔营回到开封后便去世了,柴荣第四个儿子柴宗训继位。第二年正月,柴荣曾经的手下爱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除柴宗训的帝位,建立宋朝。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先后灭了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吴越主动归降。至此,混乱不堪的五代十国时代终结。其中的吴越,在唐晚期便开始割据一方,直到宋朝灭了其他所有的国家后,才归降于宋朝,存在的时间可谓是五代十国中最长的一个国家。”

“看来我是犯了个错误,我不应该打断你的话,让你别说柴窑瓷器名字的由来,换个说法来说,结果呢,你反倒给我们讲起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来了,我们知道柴荣是个好皇帝,可惜命短,没有赵匡胤的命硬。你说柴窑,别说历史了。”龙依依叹道。

“要了解柴窑,就必须先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那段历史。五代时期,群雄四起,各据一方,把中国的版图割划得像个棋盘似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唯有吴越的外交政策和存亡之道,才免于战火涂炭,其境内的越窑照常开工,加班加点地赶制贡品,一天假都没放。唯一能跟柴窑扯上关系的,就是越窑了。再比较当时的青瓷工艺,越窑为冠,独领天下,这点毋庸置疑,毫无争议。皇家挑选瓷器作为自己的御用瓷,那自然是挑最好最精美的瓷器,不可能放着越窑瓷器不用退而选用档次较低的瓷器。”

“现在关于柴窑的说法众多,有说汝窑就是柴窑的,有说影青瓷就是柴窑瓷器的,还有说耀州窑才是柴窑,你凭什么说是越窑?”

“所以才要了解历史。先说汝窑,汝窑的建窑时间是北宋,前后烧制了约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都说汝窑珍贵,其珍贵之处有两点,第一是烧制时间短,所以存世量自然便会很少。第二是官窑,烧制出来的瓷器宫廷挑拣剩下来的才允许在民间出售。制作精美,并且在釉色上学习了越窑,在装饰上学习了定窑的印花技术。

“柴窑的名字由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柴荣的缘故。但是汝窑却是北宋期间才开始建窑,很明显,从时间上就不成立。后人说汝窑是柴窑的原因是汝窑的釉色也是天青色,或是最接近古人描述的柴窑器的釉色,但只靠釉色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出门坐车去潘家园,院子里天青色的瓷器多了去了,那些天青釉色的瓷器也能叫柴窑瓷器吗?不能,因为那些瓷器是现代烧制的,跟五代时期的柴窑相差一千多年呢。但是为什么有人会忽略掉汝窑和柴窑相差的时间呢?

“汝窑烧制了二十年,故而是其珍贵的原因之一。柴窑呢,柴窑烧制了多长时间,估计也就是两年左右。柴荣做了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批示后两年多就病逝了,后周也被宋朝取代了,柴荣的御窑能烧制多久大家可想而知。这也是柴窑久不可得的原因之一。

“影青瓷,同样,影青瓷也是北宋时期开始烧造,并且是在北宋中期才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创烧成功。这个时间和柴窑就差得更远了。之所以有人说景德镇的影青瓷是柴窑,我想是因为见到有些影青瓷质甚薄,再加上其半透明的瓷胎,映光见发,釉面明丽,便觉得影青瓷符合柴窑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把影青瓷说成是柴窑,和把汝窑当作柴窑一样牵强附会。为什么影青瓷和柴窑的间隔时间又会被有些人忽略掉呢?

“再说耀州窑,如果说把汝瓷影青瓷说成是柴窑是牵强附会的话,那把耀州窑说成是柴窑就显得有些,有些,唉,说不口了。耀州窑至唐开始烧造,听上去时间上倒是没问题。可是耀州窑的瓷器在唐、五代、宋主要都是烧造民用瓷,到了宋代中期,国家安稳,民富国强,百姓的需求量增大的时候,烧制民用瓷的耀州窑才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耀州窑也不是没有为宫廷烧制过贡瓷,烧过,可那都是主动烧造出来进献给宫廷的,就是说人家宫廷没点名让你烧制,你这瓷器离宫廷的御用瓷标准还有差距。可耀州窑仍然烧制出来一批瓷器进献宫廷,不管你宫廷怎么处理这批瓷器,都不关耀州窑的事儿了,反正耀州窑是给宫廷烧过瓷器,以后逢人便会说,我们耀州窑给宫廷烧过贡品瓷。这样说并不是贬低耀州窑,而是说耀州窑在唐末五代宋初这段时期烧制出来的青瓷,明显比越窑的青瓷要次一个档次。宫廷监烧贡瓷的官员可不是睁眼瞎。

“还有人说秘色瓷就是柴窑。秘色瓷指的是唐代时期专供宫廷的御用瓷,当时的越窑并不是专门烧制御用瓷,还烧制大量的民用瓷器。有古玩商喜欢把发色比较接近秘色瓷的越窑瓷器也叫做秘色瓷,说古籍中有记载,譬如宋史里记载,吴越进贡的物品中,哪一次有越器五万事,哪一次有瓷器一万一千事。有记载不假,但是记载里面只提了越器、瓷器,而没有提秘色瓷。秘色瓷虽然是越窑烧制,但是绝不能将普通的越窑瓷器称为秘色瓷。柴窑也一样,秘色瓷是为唐宫廷烧制的,柴窑是为后周柴荣烧制的,两者器形釉色都不尽相同。

“皇家的御用瓷规矩甚多,极其严格,最起码你烧制出来的瓷器先要得到监烧官的认可后,才会拿到宫廷里征求皇帝的意见,毕竟这瓷器进献来后皇帝每天都要用,器形釉色合不合皇帝的胃口都需要征求皇帝的意见,所以柴世宗才会做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批示。不只是柴窑有诸多说法,就连这句话的解释也有好多种,其中不乏稀奇古怪光怪陆离的解释。这句话真的令人难以理解吗?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那说的是以后的釉色要烧制成天青色。说明柴世宗当年作批示的时候,柴窑的釉色还没有定型。越窑的釉色主要有青色釉、黄色釉和酱色釉,其中青色釉当中又分出青黄色、青翠色、青绿色、青灰色等等复杂丰富的釉色。作为唐晚期时的贡品的秘色瓷大都是青翠色和青绿色。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越国由原来仅向唐宫廷进贡秘色瓷变成了向后晋、南唐和后周还有其他的几个国家进贡秘色瓷,数量猛增,釉色渐渐变成以青为主,青中泛绿、青中闪翠、淡青、郁青等等青釉。这样就不难理解柴世宗说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这句话的意思了。柴世宗面对一批进贡来的秘色瓷,从中挑取出一件较为接近天青釉的瓷器,跟监烧官说,以后就要这样釉色的瓷器。”

“你的意思是,后周柴荣的那个年代,只有越窑才有资格、有能力替后周烧制贡瓷?”冷涟顿了顿又问道,“那为何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呢?”

龙依依接口说道:“有的是闲着没事儿干,总想说出些惊世骇俗的话来吓唬人。有的是利益驱使,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是个事儿就想揽在自己身上,连慈禧太后究竟是哪儿的人都有好几家争得头破血流互不相让,更别提这一直没有答案的柴窑了。”

“有争鸣本来是件好事儿,可就怕把收藏者给弄得晕头转向的不知道究竟谁对谁错了。柴窑瓷器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一片难求,平时多留心,不要把柴窑瓷当作越窑瓷卖出去就行。”

“国内的故宫博物院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不是有柴窑器吗?”龙依依坏笑着说道。

“你说的是那个故宫里的柴窑花觚吧。后来不是鉴定过了嘛,那是建阳窑的鹧鸪斑乌金釉。唉,其实故宫里假货仿品的数量相当多,据我所知,故宫里伪品以青铜器居多,其次书画,再下来才是瓷器和杂项,至于令所有收藏者头痛的玉器,伪品反而最少。民国时期还有人在元代影青瓷的底足内加五代十国时期的显德年款来冒充柴窑,居然也有人上当。还有民国时期的收藏家、陶瓷家、故宫博物院委员郭葆昌老先生,耗巨资买了一件天青尊,郭葆昌自己鉴定为柴窑尊,去世后才被人鉴定出来为仿品。还有军阀张作霖,鬼迷心窍地花了几万大洋买了一件天青釉棒槌瓶,说是柴窑,唉,那棒槌瓶是康熙时期才创制出来的器形。”

“你的这个花瓣托碗哪里来的?能说吗?”

“好几年以前的事儿了,我一朋友说是有几件窖藏瓷器,让我看看有没有兴趣,他说的是宋朝的越窑瓷,可我看着不像是宋朝,也不像是唐朝,唐朝的应该釉色偏绿,更不像是南北朝的,南北朝的制作没有这么精美。究竟哪个朝代,说实话我也不能确定,不过至少能确定是真品,年代虽然不能确定,但是越窑到了宋朝逐渐衰败停烧,所以这年代至少是宋朝的。当时越窑瓷的价格还不是很高,我就把这几件瓷器全都买下来了。”

“有窖藏?窖藏是不是有个大地窖,里面满满的一窖都是柴窑瓷器。”冷涟惊道。

“呵呵,也不完全是这样,窖藏的数量有多有少,我买到的那批窖藏器数量不多,有七八件,我那朋友说,那是修建高速路的时候,在一个村子旁边挖出来的。当时挖出来的总共就这几件。很多有经验的收藏者都跟修建公路的大工头有联系,还有开砖窑的窑主、开挖掘机的师傅等等跟挖土方有关系的人,开石料厂的联系的就比较少。”

“哦,为什么呀?”冷涟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