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O2O死生启示录
13923600000004

第4章 喝自己的啤酒,把泡沫留给他人

现在大家都在讲互联网有泡沫,实际上泡沫是一个供大于需的状态。就互联网创新创业来说,优秀的创业公司不够多,而市面上钱太多了,这就是所谓的“泡沫”。

股神巴菲特认为:有泡沫的啤酒更好喝。当然,问题的关键是自己要喝到啤酒,给别人留下泡沫,这才是真本事。如何利用互联网思想、互联网文化的迭代,迅速提高自己团队的水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这是创业者要考虑的核心,这样的创业才是靠谱的,才能喝到新鲜美味的啤酒。

1、电商十年,该如何走下去

曾经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蔡虎,现在是爱乐活的创始人兼CEO。他认为无论B2C、C2C,本质都是零售。电商只做到零售总额的7%,美国也只不到8%,大家都认为到顶了,但其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还有更多电商未涉及的零售领域有待挖掘。

过去十年电商都是在复制零售业态,淘宝之于义乌小商城,天猫之于购物中心商场、一号店之于沃尔玛、唯品会之于奥特莱斯。只有小米是品牌电商。但这个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微信红包的几百万瞬间撬动了双11天猫的350亿元。人们不再坐在PC端上浏览大量无用的信息,或在淘宝上选货,使用手机端的时间更短,需求更精准

而未来,移动电商是基于一群人、一个圈子,先找准用户,再来找产品。这群用户有许多共同的爱好、特性,针对这用户来去深度挖掘真正的需求。生意模式都是由“人”来驱动的,这个人指的是用户,要学会从用户端倒挂思考你的商业逻辑。

移动互联网对电商来说是真正的大机会,但是能否抓住这个机会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自己的电商模式跟零售业态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蔡虎认为,电商能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三种模式:

(1)爆款,把自然搜索流量放大;

(2)花钱购买流量(直通车、钻展等),通过关键词吸引精准用户;

(3)品牌力,利用强大的品牌力获得免费流量。

蔡虎认为,对于O2O而言,产品和运营是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O2O对资金的要求更加的高,所以我认为O2O是有资源所做的事情。

2、不以靠谱为核心的O2O都是瞎扯

蔡虎说:经过近一年来的探索,我真的感觉到O2O是个蓝海,这个市场将拥有无法想像的巨大商机。但在我们尝试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户还是商铺、平台都遇到了众多的困难,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这个里面没有一个地方不暗藏着火坑甚至是火海。

蔡虎认为O2O和传统电子商务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电子商务它的核心是交易,这是传统电子商务B2C或者C2C的核心。与此类似,我们的O2O最大的核心是消费决策,因为很多东西是不可能在线上发生的。

既然O2O最核心的是提供消费决策,那么是否“靠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前O2O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蔡虎宣称:“一切不以靠谱为核心理念的O2O都是瞎扯,甚至是骗局。”

3、IDG如何看待C2C与O2O

O2O创造了很多新的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经在改变甚至颠覆了线下的服务方式,以求更能符合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需求。IDG花了很多时间去美国看O2O当中的C2C服务交易平台及共享经济,发现所谓共享经济这件事情,讲是一个更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方式。它面对的问题,解决的问题,都是叫做如何更好的售卖个人技能。你有的某种专业能力,怎么把它卖给另外一个需要的个人,所以我们讲这模式为C2C。

另外,在二线、三线的渠道和品牌发展,已经滞后于年轻人对于品牌、渠道和零售业在线下的需求。

针对C2C形态的O2O,IDG这样分类:

第一种是数字资产的交易,这是流动性最强的个性化需求对个性化供给,所有的东西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

第二种是偏标准化的O2O中的C2C,像PP租车、河狸家,时下最火的打车和美甲软件;

第三种我们称之为“复杂交易”,比如说众包,涉及到IT设计、IT外包、招聘的猎头服务、婚嫁、旅游、教育等等,这些服务交易流程和供需匹配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一种以上的职业技能,或者交易流程比较复杂,且交易时间比较长。

? 从投资的大逻辑上来讲,用户需求整体提高的比较快,同时解决方案在线下并不合理比如经常让你们不高兴,同时,专业服务的劳动者被剥削得又比较严重的行业,IDG都看好。比如说一对一家教,分给老师的学费只有22%,你说这个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怎么办?O2O。

4、O2O创业关键成功五要素

(1)基于时差选行业

不同产业受到互联网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不同行业O2O项目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不一样的。创业者要善于利用产业时差,去发现那些尚未被重视但是具备一定潜力的产业。当别人都在做餐饮,你不妨去做家政,当别人都在做家政,你可以去做按摩。

(2)基于痛点做产品

O2O只是形式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你所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用户的刚需?用户是否愿意为之买单?是不是属于高频次消费?这些问题都将决定这个O2O项目的生命力。创业者要剥开O2O时尚光鲜的外衣,找到这个产业的本质和用户的痛点。

(3)基于内容做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人人皆媒体”效应,使得媒介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优质的内容、事件是品牌传播的关键。叫个鸭子、鹅滴神这种项目的走红,和一个好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创业项目做传播,一定要重视内容运营。

(4)基于速度做势能

对于创业者而言,有些时候,速度胜过一切。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细分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进而去融钱聚人、整合资源,持续打造品牌势能。如果没把握好这个时间窗口,那么很可能会被巨头盯上,继而一掌拍死。

(5)有选择地规避平台黑洞

各种类型的O2O项目,在线上都面临“平台黑洞”效应。一些大的平台携用户和数据占有入口资源,会将很多新进创业项目吸入这个“黑洞”。创业者在自身资源和能力还不具备迅速做起势能的时候,要注意回避平台黑洞,不要去跟这些大平台拼流量,最好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

5、餐饮业这么玩O2O更靠谱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是O2O最容易触及领域。2014年,团购巨头美团以7亿美元完成D轮融资作为结尾,为O2O的围殴来展示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在此之前,大众点评联合饿了么站队腾讯系打造餐饮生态,创业企业美味不用等、点我吧、豆果美食、叫只鸭子等纷纷获得资本的青睐。

2014年的餐饮业,O2O从年头O到年尾,消息不断,餐饮界的互联网化俨然如潮汐般开始浸没我的生活。

但是,正如我们在第一章里所战士的:2014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那个“良夜”,不少创业梦想止于2014,没能走进2015。

2014的最后几天,北山的创业项目呆鹅早餐外卖停摆。创始人北山写了《慎入,呆鹅停了,早餐外卖谁更适合做?》一文以作反思。回过头来看,尽管不少反思的问题显而易见,但在创业的过程中却都被忽视了。

餐饮行业万亿级的市场晃晕了我们的眼睛,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尝到蛋糕的。基于长期对行业的观察,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对餐饮O2O的几个观点。

(1)想做大赚钱,先跨过中央厨房那道坎

2014年年初就有人问雕爷“雕爷牛腩现在赚钱么?” 常理上,客单价高,翻台率高,想不赚钱都难,事实上雕爷的回答却是“亏损”。为何?中央厨房!

餐饮企业做大的关键是餐品的标准化、集约化以及口感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餐饮做大企业会是火锅类呷哺呷哺、小肥羊、海底捞,菜品单一,易标准化,而这些工业化流程保障就是中央厨房。杭州外婆家就是一个典范,中央厨房保证菜品的稳定性和口感,某种意义上替代了“优秀大厨”。

不过,初期中央厨房的投入巨大,一方面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另一面需要门店数跟得上才行,不然也是对中央厨房产能的浪费。所以,雕爷牛腩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同样的例子在杭州也有出现。2013年年初,杭州的甘其食包子铺就风靡杭城,门店过百,记得当时销售最高单店,一天能卖出2万个包子,对于街边夫妻店来说,这个数字等于赚翻了,而当时的甘其食实则仍为亏损,中央厨房在上海,通过冷链物流,每天配送到各个门店,当时肉包1.5元一个,核算下来不赚钱。

当然,一旦过盈亏平衡点,就是雕爷说E=mc2,尝到蘑菇云的滋味,公司也就会进入高成长通道。

(2)重度垂直背后的暗示

2014年听腻了“重度垂直”一词,但重度垂直背后的深意是什么?是用户习惯的养成,所有从产品取名,各个方面给予用户暗示!

《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查尔斯·杜希格在2012年写过一本书叫《习惯的力量》,逻辑是从暗示入手,形成习惯,最终奖赏,让用户慢慢离不开你的产品。而巨头林立的如今,互联网巨头早就厌倦了这套逻辑,他们简单粗暴、有钱任性,打破常规逻辑,直接从奖励切入,用钱“砸晕”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动则几亿美金的融资额,直接的现金补贴。像淘点点这样的“富二代”,直面迎战他,是不可能的!

创业不应把这些巨头当做竞争对手,上来就叫板巨头,相反,感谢巨头为我们花钱教育了市场。吊丝创业者,可能还是要遵循这套逻辑从暗示入手,让用户容易形成品牌联想。比如,类似薛蛮子的天使的挑食,专做火锅外卖,用“挑食”来暗示火锅,培训用户习惯,当用户想吃火锅时自然联想到了“挑食”,奖励就是在突然任性想吃火锅的时候,吃到了火锅。杭州点我吧外卖就是品牌类外卖,想吃外婆家、新白鹿等连锁品牌就联想到点我吧,区别于饿了么,饿了么只是泛外卖、低端外卖。想象一下,日式料理是否也可以这样来做?

(3)寻找商家和用户两端的平衡点

餐饮管理系统实在是竞争红海,对于商家来说需要的是少花钱,好用,提高业绩。商家智能化、互联网是趋势,大家都看到了,大部分创业者是从B端切入,从卖管理软件的,CRM、干掉点菜宝等工具等各种角度切入。本质都是未然餐饮用户获取,用户留存,最终交易完成来做,完成O2O闭环,但是B端和C端失衡严重,以为做好了B端,C端水到渠成,B端和C端的极不平衡。

美味不用等是目前我看到做到这个平衡点最为协调的公司,从排队切入,C端切入,完成用户获取。排队是就餐最大的痛,免去排队,用户所至,迅速积累用户,有了用户,再切入商家餐饮管理系统,帮忙做餐品管理、CRM系统,解决了用户留存,最终完成交易,用户爽,商家也爽。大部分创业者看到了餐饮亿万级市场的大蛋糕,两端失衡,容易失去做大机会。

(4)餐饮O2O必然是苦逼的,必须得“熬”的住

如果涉足想要在这个行业里,必须得耐得住寂寞,苦逼是必然,“熬”出头才会有春天,大众点评“熬”到了春天,强大的地推能力和团队执行力是这行业的生存法则,谁也逃不过。就算是互联网迅速崛起的品牌,迟早会回归线下,慢慢“熬”,就像“叫只鸭子”一样,迅速建立品牌之后,还是回归了餐饮的本质,“苦逼”挨个城市攻城掠地,形成线下品牌连锁。

2014年,餐饮O2O领域不少优秀的创业项目涌现,当然不少项目停在2014,创业路上不断的尝试,才有我们生活方式升级。2015,崭新的一年,更多的创新将会渗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