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蔚蓝旖旎的海洋(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9000000029

第29章 无情大海有脉搏

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海边,大海总是在那里波动着,或是巨浪如山,或是微波荡漾;即使是在难得出现的海平如镜的日子里,只要你仔细一瞧,大海也还是在动荡。这姿态万千的波动,象征着海洋的脉搏,显示着它无穷的力量。

海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能把码头破坏,使船只沉没,甚至像沧海桑田变迁中看到的那样,改变海岸的面貌,带来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色。

虽然用科学仪器记录的海浪高度还不超过20米,但它冲击海岸却能激起六七十米高的浪花,斯里兰卡海岸上一个60米高的灯塔曾被海浪打碎过;法国的契波格海港,拍岸浪曾把三吨半重物抛过六米的高墙;荷兰的阿姆斯特丹,20吨的海中混凝土块被举起七米多高,又抛到距海面1.5米的防波堤上去;苏格兰威克地区,巨浪把1350吨的庞然大物移动了10米。1952年,一艘美国轮船在意大利海岸附近被浪腰斩成两半,一半抛上了海岸,另一半冲到很远的海洋里去了。

海洋里为什么会有波浪呢?"无风不起浪",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谚语,它说明,浪是风吹起来的。风一吹过水面,空气便对水施加压力,水面起了皱纹,变得凹凸不平,波浪便产生了。因为这种波浪是风直接吹起来的,所以叫做"风浪"。

风逐渐增大,浪也不断加高。三四级风的时候,皱纹消失了。代替它的是杂乱无章的锥型而略带透明的波浪;五六级风时,海面出现了白浪花;刮到七八级,白浪花到处可见;风再大,海面简直是白浪滔天了。

或许你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小水塘或游泳池里,即使来了台风,也掀不起大浪啊原来,风浪的大小不只是与风的大小有关,还受风吹的区域(风区)以及风吹的时间(风时)的影响。同样大小的风,风区小的地方,风传给水的能量少,风浪也就小了。小水塘也罢,游泳池也罢,充其量不过几十至几百米长短,能够从风那里得到的能量少得可怜,那里的风浪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辽阔的海洋,纵横千万里,可就大不相同了。像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夏季多吹东南风,风从海上来,风区长度少说也有几千公里,虽然风力一般只有四五级,风浪也不见得小;相反,冬季吹的多数是北风,风力强劲,常可达到七八级,但因风从岸上吹来,沿岸海域处在风区的开头,风区短,所以风浪并不太大。

当然,在一定的风力下,风吹的时间长,风浪就大,反之则小。每当夏季海上雷阵雨来临时,常有七八级大风出现,但因它一吹而过,待不了几小时,风浪自然来不及成长。

南纬四十度海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浪区域,大海终日奔腾咆哮,有"咆哮四十度"之称。那里不仅是风大,而且这一带没有陆地,海区辽阔,风区特大。再说,这里一年四季吹西风,风时也特别长。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是世界海运交通要道,也是"咆哮四十度"内风浪特大的区域,十五米高的怒涛常可见到。全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有六米高的狂浪,就是风浪较小的日子,浪高一般也都在两米以上,给航行带来很大的威胁。

前面已经讲到过,15世纪时,人们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还不很了解,葡萄牙国王听说遥远的东方有个中国,遍地黄金白银,十分富足,便派船沿非洲西岸南下,希望能在非洲大陆的尽头转向东,航行到中国去。可是,越往南,风浪越大,一艘艘航船都没能航到大陆尽头,便被迫返航了。1487年,一个名叫巴塞罗缪·迪亚斯的人,带领三只小船驶到了很南的地方,并在惊涛骇浪中瞧见了一个海角,很想绕过去,但终因风浪太大,没有成功。他返回葡萄牙时,对国王说,他航到了一个很南很南的"风暴角",绕过这个"风暴角",向东航去,就有到达中国的希望。国王听了他的报告,又看了他绘制的地图,非常高兴,随手将地图上的"风暴角"划去,改为"好望角",说,既然绕过这个海角有希望到达中国,那就叫他"好望角"吧。从此,非洲南端的这个海角就一直沿用了这个名字。了解了海浪成长的规律,我们就能知道好望角风浪之所以特别大,是因为那里风区特别大,风时特别长的缘故。

后来,有一个叫达·伽马的航海家,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终于绕过了好望角,到达了印度,开辟了一条新航线。这样,经过好望角的船从此多了起来。不过,由于这里风浪实在太大,船只在这里失事的也有,知难而退的也有,怪不得人们说这个"好望角"好望不好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