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蔚蓝旖旎的海洋(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9000000046

第46章 最大动物话鲸鱼

大象可称得上庞大的动物了吧,可它在海洋中的鲸面前,却算不了什么。生活在海洋里的鲸,最大的有四五十头大象那么大,有三十几米长,一百五十多吨重,光舌头的重量就足以超过一只小象的分量。它要是张着嘴,人站在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在它嘴里放一张四方桌,四个人围坐桌子吃饭,还显得相当宽敞。可见,鲸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鲸虽然也叫"鲸鱼",其实并不是鱼,因为它不像鱼那样用腮呼吸,而是和陆上许多动物一样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哺乳动物,这也和鱼不同。鲸在水中游一阵子,头部就要伸出水面换气,还喷出一股海水,形成高达好几米的水柱,宛如海上喷泉。

鲸分两大类,七十多种。一类口中有齿,只有一个鼻孔,叫做齿鲸,如抹香鲸、逆戟鲸、独角鲸、虎鲸等;一类口中无齿,有两个鼻孔,叫做须鲸,如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

鲸的身体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的用处很大。一条大鲸,可炼出三万公斤油。这种油可制肥皂、颜料、人造牛油、蜡烛、润滑油以及国防上用的硝化油等;鲸皮可制皮箱、皮鞋、皮包;有的鲸肚子上的皮可制电影胶片;鲸的肝可提炼鱼肝油,含大量维生素A,营养很丰富;鲸骨磨成粉,是很好的肥料;牙齿和须也可用来制装饰品和日常用具;抹香鲸肠子里分泌的龙涎香,可作高级香料和镇静剂的原料。鲸肉也是美味的食品。鲸身上样样都是宝。

鲸每胎只生一头,两年生一次。虽然有的小鲸一出世就有六七米长,五六吨重,但长大成熟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所以海洋里的鲸数量并不太多,加上一些国家的滥捕乱捉,数量就更少了。因此,保护鲸资源,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国际捕鲸委员会已先后将一些鲸种宣布为禁捕的保护对象。但是,一些国家出于商业的目的,仍然对鲸肆意捕杀,引起许多国家的强烈不满。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2006年6月18日,在第58届国际捕鲸委员会会议上,反对捕鲸的国家又一次挫败了要求恢复捕鲸的提案,反映了人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正义呼声。

鲸不仅能吃能用,还能帮助人们进行科学研究。2007年6月,美国华盛顿大学极地科学中心应用物理试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始利用鲸来研究海洋水温和气候的变化。他们说,研究海洋水温和气候变化,为什么只能借助于海温测量仪、气象气球、海洋和气象卫星,以及深海钻探和冰原钻探等方法呢?他们另辟蹊径,在三头独角鲸身上装了卫星传输设备,然后跟踪它们的行踪,来测定某一海域的水温的变化,从而研究气候的演变。

鲸的老家原本在陆地上,根本不会游泳,是个地道的"旱鸭子"。后来,由于环境的变迁和生物的进化,它们才迁居到了海洋。尽管它们搬了新家,却仍旧保留了陆上哺乳动物的许多习性,但已和陆地完全失去了联系,并且为了适应水中的环境,渐渐变成了鱼的形状,成为真正的海洋居民。

海洋里有不少哺乳动物,似乎还"留恋"它们的老家,不时来到岸上产卵或休息。海豹和海象是游泳的高手,虽然在陆地上步履艰难,但陆上常有它们的踪迹。

圆头尖嘴、花斑灿烂的海豹,能在许多地方的公园里见到,它原是生活在寒冷的海中,生育时来到冰上或远离大陆的海岛,以保证小海豹的安全。

海象也生活在寒冷的海洋,一对又长又大的门牙是御敌和挖掘食物的工具。它们常常成群到冰上或岸上休息。为集体的安全派出一两个"值班员"巡逻警戒,遇到敌情,"值班员"大声吼叫,海象群立即采取行动。如这响亮的吼声出现在茫茫大海之中,便预示着冰山的临近,航海者常常夸奖海象是保证航行安全的冰山预报员。

海狗在岸上行走得很好。它长得像海豹,常被人们训练成顶皮球的能手。但它主要仍生活在水中,食量很大,一天要吃几公斤鱼,仅白令海峡一个群岛上就有大约四百万只海狗,一年消耗七百万吨鱼!虽然它给海洋渔业带来损害,但它的皮毛美丽而富有光泽,它的肾脏,又是极佳的药物。

海獭虽然也是海洋哺乳动物,陆地仍是它的第二故乡,它们来到岸上生育小水獭,又常在岸边享受太阳的温暖。海獭的皮毛柔软、美丽、蓬松,像丝一样,经济价值很高。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能在水中追逐猎物,但和陆上动物已没有什么区别了。别看它身躯庞大,初出生的小熊才只有几两重呢!其他的海洋兽类还有海狮、海驴、海狸等,也都有一定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