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9400000009

第9章 固体废弃物(3)

焚烧法是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达到减少容积、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的目的。固体废物的焚烧过程要比普通燃料的燃烧过程复杂。由于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复杂多样,对于同一批固体废物,其组成、热值、形状和燃烧状态都会随着时间与燃烧区域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同时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组成和废渣性质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固体废物的焚烧设备必须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并有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操作参数的能力,才能满足需要。一般地说,差不多所有的有机性固体废物都可用焚烧法处理。对于无机和有机混合性固体废物,若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也最好用焚烧法处理,这样处理后还可以回收其中的无机物。而某些特殊的有机性固体废物只适合于用焚烧法处理,例如医院的带菌性固体废物,石化工业生产中某些含毒性中间副产物等。焚烧法的优点在于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可燃性固体废物的容积。如在一些新设计的焚烧装置中,焚烧后的废物容积只是原容积的5%或更少。一些有害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可以破坏其组成结构或杀灭病原菌,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还能提供热能,其焚烧热可用来供热和发电。这在当前世界能源紧缺而固体废物产量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新的能源途径。焚烧法的缺点:一是危险废物的焚烧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和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组分及炉渣,如将其直接排入环境,必然会导致二次污染;二是此法的投资及运行管理费高,为了减少二次污染,要求焚烧过程必须设有控制污染设施和复杂的测试仪表,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处理费用。

固体废物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热解法与焚烧法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气态的氢、甲烷、一氧化碳,液态的甲醇、丙酮、醋酸、乙醛等有机物及焦油、溶剂油等,固态的主要是焦炭或炭黑。

固化法

固化法是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固化剂使有害废物形成基本不溶解或溶解度较低的物质,或将它们包封在惰性固化体中的处理技术。通过这种处理,有害废物的渗透性和浸出性都可大大降低,利于进一步处置和运输,达到无害化或低害化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水泥、塑料、水玻璃、沥青等凝结剂和危险废物加以混合进行固化,使得污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不被浸出,从而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固化法在日本、欧洲及美国已应用多年,我国主要用此法处理放射性废物。根据用于固化的凝结剂的不同,此法又分为以下几种。

水泥固化法水泥固化法是以水泥为固化剂将危险废物进行固化的一种处理方法。水泥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水混合会发生水化反应,凝结后失去流动性而逐渐硬化。水泥固化法是用污泥(危险固体废物和水的混合物)代替水加入水泥中,使其凝结固化的方法。对有害污泥进行固化时,水泥与污泥中的水分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凝胶,将有害污泥微粒包容,并逐步硬化形成水泥固化体。可以认为,这种固化体的结构主要是水泥的水化反应物。这种方法使得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被封闭在固化体内,达到稳定化、无害化的目的。水泥固化法由于水泥比较便宜,并且操作设备简单,固化体强度高、长期稳定性好,对受热和风化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其利用价值较高。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泥的固化方法来说,水泥固化法是最经济的。水泥固化法的缺点有:水泥固化体的浸出率较高,通常为10-5~10-4g/(cm2·d),主要由于它的孔隙率较高所致。因此,需作涂覆处理。由于污泥中含有一些妨碍水泥水化反应的物质,如油类、有机酸类、金属氧化物等,为保证固化质量,必须加大水泥的配比量,结果固化体的增容比较高;有的废物需进行预处理和投加添加剂,使处理费用增高。

塑料固化法将塑料作为凝结剂,使含有重金属的污泥固化而将重金属封闭起来,同时又可将固化体作为农业或建筑材料加以利用。塑料固化技术按所用塑料(树脂)不同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固化和热固性塑料固化两类。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树脂等,在常温下呈固态,高温时可变为熔融胶黏液体,将有害废物掺和包容其中,冷却后形成塑料固化体。热固性塑料有脲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等。脲醛树脂具有使用方便、固化速度快、常温或加热固化均佳的特点,与有害废物所形成的固化体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热性及耐腐蚀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常温下有适宜的黏度,可在常温、常压下固化成型,容易保证质量,适用于对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处理。塑料固化法的特点是:一般均可在常温下操作;为使混合物聚合凝结仅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即可;增容比和固化体的密度较小。此法既能处理干废渣,也能处理污泥浆,并且塑性固化体不可燃。其主要缺点是塑料固化体耐老化性能差,固化体一旦破裂,污染物浸出会污染环境。因此,处置前都应有容器包装,因而增加了处理费用。此外,在混合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烟雾污染周围环境。

水玻璃固化法水玻璃固化法是以水玻璃为固化剂,无机酸类(如硫酸、硝酸、盐酸等)作为辅助剂,与有害污泥按一定的配料比进行中和与缩合脱水反应,形成凝胶体,将有害污泥包容,经凝结硬化逐步形成水玻璃固化体。用水玻璃进行污泥的固化,其基础就是利用水玻璃的硬化、结合、包容及其吸附的性能。水玻璃固化法具有工艺操作简便、原料价廉易得、处理费用低、固化体耐酸性强、抗透水性好、重金属浸出率低等特点,但目前此法尚处于试验阶段。

沥青固化法沥青固化法是以沥青为固化剂与危险废物在一定的温度、配料比、碱度和搅拌作用下产生皂化反应,使危险废物均匀地包容在沥青中,形成固化体。经沥青固化处理所生成的固化体孔隙小、致密度高,难以被水渗透,同水泥固化体相比较,有害物质的沥滤率更低;并且采用沥青固化,无论污泥的种类和性质如何,均可得到性能稳定的固化体。此外,沥青固化处理后随即就能硬化,不需像水泥那样经过20~30天的养护。但是,沥青固化时由于沥青的导热性不好,加热蒸发的效率不高,倘若污泥中所含水分较大,蒸发时会有起泡现象和雾沫夹带现象,容易排出废气发生污染:对于水分含量大的污泥,在进行沥青固化之前,要通过分离脱水的方法使水分降到50%~80%左右。再有,沥青具有可燃性,必须考虑到如果加热蒸发时沥青过热就会引起大的危险。

化学法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有害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最终产物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酸碱中和法可采用弱酸或弱碱就地中和;氧化还原法常用于处理氰化物和铬酸盐类有害废物,需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通常需用一个运转反应池;化学沉淀法是利用沉淀作用使溶解度低的水合氧化物和硫化物沉淀下来,以减少毒性。

生物法

许多危险废物是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来解除毒性的,解除毒性后的废物可以被土壤和水体所接受。目前,生物法有活性污泥法、气化池法、氧化塘法等。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处理固体废物的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堆肥化。堆肥化是指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产品称为堆肥,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土壤环境适于农作物生产。从发展趋势来看,土地填埋的场所一般难以保证,焚烧处理的成本太高,而且二次污染严重。因此,堆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的具体情况是垃圾量大,农业又要求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土壤改良剂。因此,堆肥是一条可行的垃圾处理途径。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现状及趋势

固体废物的产生由来已久,但不同时期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方法也不同。原始人类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粪便,当堆积增多到影响居住条件时,只能利用更换新的住址来解决问题。一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把生活垃圾入坑填埋,直到近几十年才探讨其处理和利用。随着天然资源的短缺和固体废物的排量激增,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曾利用废纸造纸,每利用1万吨废纸,即可节约开采森林2400平方米。因此,许多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并制定多项法令,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对于城市垃圾、废物,虽有收购废旧系统,但对农业秸秆可燃成草木灰与粪便、污泥等一起施于农田,因其回收效率不高、秸秆中有机质不能直接还田而肥效不高,并可能恶化土质及环境,至今这些废弃物仍是危害环境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