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9600000007

第7章 装甲车辆

装甲车辆指配备有轻型装甲防护的军用或警用车辆的统称。具有越野机动性能,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多数型号可以在水上行驶。主要用于在战场上执行运输(装甲运兵车)、侦察、指挥、救护(装甲救护车)、伴随主战坦克作战(步兵战车)。有的型号经改装后作为其他军用设备的载车(如坦克维修车、自行火炮、自行雷达车、装甲扫雷车、自行架桥车等),被成为"战场多面手"。在警用领域多用于镇压暴乱等(如防暴车)。

结构以装甲车体、武器、动力装置、观瞄设备等组成。为了增强防护和方便成员下车战斗,多采用动力装置前置方案。

美国M88A2装甲抢救车

国别:美国

名称:M88系列装甲抢救车

研制单位: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公司

生产单位: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公司

现状:生产装备

情况:奥地利、巴林、埃及(165辆M88A1)、联邦德国(2辆M88A1)、希腊(27辆M88A1)、以色列(25辆M88A1)等,总计有480辆M88A1销售给20个国家装甲抢救车是M88A1的改进型,由美国联合防务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完成。主要用来抢救像M1A1/A2主战坦克这样的重型装甲战车。

其液压操控的驻锄安装在车前部,在绞盘或A形吊臂工作时起稳定作用。驻锄还可以进行推土作业,例如清除道路或构筑发射阵地。A形吊臂在车体前部回转,用来起吊整个坦克炮塔或动力装置;在不使用时被降低放置在车体后部。在使用驻锄以及4根钢绳时,A形吊臂的最大起吊重量为32吨。主绞盘的牵引力为63吨,缆绳长85.3米。辅助绞盘的牵引力为5.4吨。

标准装置包括发动机舱和通信装置用的火警探测与灭火系统。战斗全重63吨,最大速度48.3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83千米。除了3名乘员外,还可容纳4人,如其他损坏车辆的乘员。

德国"水牛"装甲抢救车

国别:德国

名称:"水牛"装甲抢救车

研制单位:德国莱因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公司(原MAK公司)和克劳斯·玛非·韦格曼公司

现状:按需要生产装备

情况:装备德国陆军部队及荷兰皇家陆军为了支援"豹"2主战坦克,德国莱因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水牛"装甲抢救车。"水牛"装甲抢救车是以"豹"2主战坦克为基础制造的,首批将生产100辆,其中75辆供德国陆军使用,25辆供荷兰皇家陆军使用。

该车采用了全新的全焊接装甲结构,乘员和绞盘均在装甲保护之下。车体前部安装了液压驻锄,可在绞盘或起重机工作时稳定车身,也可用于推土。起重机安装在车体右前方,最大起重重量30吨,可用于更换车辆部件或起吊整个车辆。"水牛"装甲抢救车安装有2个液压绞盘,主绞盘单独拉力35吨,两个绞盘总拉力达70吨。除此之外,车后还可携带一整套动力组件以备维修更换之用。

该车的标准装备包括电焊与切割装置、专业牵引杆、三防装置、侦察与压制系统以及夜视装备。最大速度6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50千米,乘员3人,武器为1挺7.62mmMG3机枪,战车全重54吨。

美国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

国别:美国

名称: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车族

研制单位: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生产单位: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现状:生产装备

情况: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包括M577指挥车)、加拿大、智利、哥斯达黎加、丹麦、厄瓜多尔、埃及(包括M125A2、M577A2和M113A2)、萨尔瓦多、埃塞俄比亚、联邦德国、希腊、危地马拉、海地、以色列、伊朗、意大利、约旦、柬埔寨、韩国、科威特、老挝、新西兰、挪威、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葡萄牙、沙特阿拉伯(M106A2、M125A1、M577A2和M113A2)、新加坡、索马里、西班牙、苏丹、瑞士、中国台湾省(M113A2、救护车、M125A2、指挥车和M106A2)、泰国(包括M113A2)、突尼斯(包括M125A1和M557A1)、土耳其、美国、乌拉圭美国现装备的制式装甲人员输送车,1956年研制,1958年制成样车,1960年定型生产,至今共生产7.5万辆M113系列装甲车,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于大量生产,装备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个,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多的装甲输送车,也是变型车最多的装甲车。

该车由铝合金装甲制成,战斗乘员2人,全重10.3吨,载员11人,车高2.5米,最大公路时速64千米,水上时速5.6千米,最大行程321千米。武器为1挺12.7mm机枪。

日本96式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国别:日本

名称:96式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研制单位:日本小松制作所

现状:按需要生产装备

情况:装备日本部队式轮式装甲输送车由日本小松制作所制造,到2000年时的装备数量为131辆,每年的采购数量在30辆以上,这样,到2010年时,96式的装备数量将超过73式和60式装甲输送车的总和,成为陆上自卫队的主力装甲输送车。

式轮式装甲输送车的车体为全焊接单壳钢装甲结构,驱动形式为8×8,前4轮为转向轮。车体的前方右侧为驾驶员席,驾驶员席的上方安装有弹出式舱门,舱门上安装了3具潜望镜。

苏联ГM3履带式装甲布雷车

国别:苏联

名称:ГM3履带式装甲布雷车

生产单位:苏联

现状:完成生产计划装备

情况:苏联部队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并装备了该车,用于布设TM57反坦克地雷。该车以SA-4地对空导弹发射车的底盘作为基础车,越野性好,公路最大速度为50千米/小时,可以在战斗过程直接进行快速布雷;车体装甲厚,提高了乘员、地雷以及各种机械的防护能力。摩托化步兵团或坦克团的每1工兵连配备3辆,以代替ПMP-3布雷车。

基准车的左前是驾驶座位,发动机在其右侧,车内后部空间用于布置储雷架、开启机构、传送输出机构。储雷架内存放208枚TM57反坦克地雷;开启机构用于控制地雷从储雷架到传送带;输出机构保证布雷的雷距;转换机构使地雷进入战斗状态。此外还有犁刀和覆土装置,该车的犁刀和覆土装置与ПMP-3拖式布雷车和民主德国的MLG-60拖式布雷车相同,也能在地面上布雷或埋雷入土。车上还配备红外观察仪,以便在夜间进行布雷操作。地雷从储雷架传到地面或埋入土中(或雪中)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无需作业人员辅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