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地质学家莫赫有一次在非洲南部遍布灌丛的地带一步步勉力前行,偶然发现了好些巨大的石墙遗迹,看来显然是一座废城。莫赫当时确信这座废城不可能是当地非洲人所建,因为非洲黑人住的全是原始的泥筑棚屋,这些遗迹称津巴布韦(意思是石房子),是当地非洲人起的名字,所以莫赫心想,这些建筑定属从北方较先进社会来的人的杰作。但1871年发现这座废城的莫赫完全猜错了。这座使人印象深刻的花岗石城,的确是非洲黑人所建造的,因此今日废城所在的国家名字由罗德西亚改为津巴布韦,实在再贴切不过了。
这座令人难以忘怀的废城,屹立在津巴布韦东南一隅,近木提利魁河河谷尽头,景色壮丽,长年苍翠,这些顶部倒塌的石块建筑,散布在广达24公顷的土地上。其中俯瞰全城的建筑物,是一座位于山顶的石砌围城,因而有人称之为“卫城”,不过这个名字并不适当,因为围城不是用来防卫,而是让人观赏的。山下的河谷里,一道围墙围绕92米长、64米宽的地方,在这地方一堵残留的神殿墙壁屹立。在这两座巨大遗迹之间,则布满很多较小的房舍遗址。
附近居民并不知道这些巨大石块建筑群的历史,令莫赫颇感困惑,他判断这些石块建筑定是黄金贸易的副产物,因为根据基督教圣经有关示巴女王的记载,3000年前非洲某一处地方的黄金贸易非常发达,积聚的财富不可胜数,大津巴布韦很像是这地方了。后来有些“专家”也支持莫赫的说法,认为大津巴布韦是从埃及或腓尼基一类古文明社会请来建筑师和熟练工人设计、建造的贸易站。虽然也有人反对莫赫等提出的说法,但19世纪的废墟研究专家都持一个几乎一致的意见:当地班图人的祖先,文化并不算发达,根本没有能力设计和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说津巴布韦可能是所罗门王藏宝的地方。据传说,这宝藏曾为大卫之子所罗门王的朝廷提供大量财富。
但这非洲卫城真是基督出生前1000年建造的吗?许多考古学家认为此说值得怀疑,尤其在苏格兰专家兰德尔——麦基弗发表了有关废城的研究结果后,数千年历史的说法更站不住,他说这些石块建筑物只有几百年历史,而非几千年,不是外地人而是当地非洲黑人建造的。这些研究结果本世纪初期公布后,获得英国考古学家卡顿——汤普森确认。他在1929年这样写道:“……搜集所有现存各方面证据,并予详细研究调查后,尚未能找到一件证据,足以否定此为班图人于中古时代所建之说。”这个看法后来得到其他考古学家的研究结果证实,而且这个看法与有关班图语系各民族的历史传闻符合。这些民族从现在叫做奈及利亚的非洲地区,逐渐向东南迁移,到基督纪元初某个时期,便占据了非洲中部和南部。
在沉积土层找到的一些物件,经过碳十四分析以鉴定年代,证明卫城山上最早的拓居活动,始于公元2或3世纪。到了1200年前后,这个地区受现今绍纳人的祖先姆比雷人控制。姆比雷人是熟练的矿工、手艺人和商人,曾经建立一个组织完善的政治个体。那些花岗岩高墙,大概就是姆比雷人文化全盛时期建造的。神殿和围墙则为较晚期的建筑,至于其他房舍,似乎是以后两三个世纪才增建的。
然而大津巴布韦这个繁荣昌盛的贸易和宗教中心,在什么时候,又为了什么缘故弃置呢?历史学家研究过这地方的古今地理特征,大致可以肯定在16世纪初年,大津巴布韦居民已将这个地区的食物和木材资源全部用尽。大概由于连年干旱,粮食歉收;或是数百年来过度耕种,土壤衰竭;甚至可能瘟疫流行,灭绝家畜野兽,居民无以为生。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不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津巴布韦的3000多名居民慢慢减少,迁往物产较丰、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了。
可是仍然有一样事情令人百思不解。为什么姆比雷人建筑巨大建筑物,要用花岗石而不用木料和泥土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津巴布韦是个宗教中心,所有建筑和设计,旨在显示其重要地位。但更可能的是大津巴布韦为贸易中心,控制着西起马塔贝莱兰金矿区,东迄印度洋海岸之间的繁盛贸易。起初石墙大概是方便将山上露出地面的天然岩石接起来,作为畜栏;大部分石墙则造来增加声威,向前来贸易的商旅炫耀当地居民的财势。不管为了什么目的,大津巴布韦人引人注目的建筑才能,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即使今天大津巴布韦一片荒凉,所有前去参观的人对那些残垣断石的坚固与威势,仍会惊叹不已。
津巴布韦遗址日后说不定还会露出更多秘密,因为这些属于一个湮没社会的遗迹,仍然充满神秘,真相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