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人物
1402800000098

第98章 求婚

友情提示:本章讲唐代的晚餐桌上都可能会出现何种蔬菜,爱吃的小盆友们注意了:)

十三早间出发去九峻山,偌大的玫瑰园就只剩我和大公主还有田心,大公主是长辈,不能劳动她打理三餐,于是换成我和田心下厨做饭。

郝贵喜欢吃生蔬,所以在玫瑰园中专门开辟有一处菜园子,即便是冬天也绿意盎然,下午我和田心背了背篓去摘菜,盘算晚上吃什么。

我虽然种过高粱,但还没种过菜,田心也是,自小和五谷杂粮打交道,却从来没有留意过蔬菜的长相和季节,所以两人甫自进到郝贵丰足的后园菜地,有一眨眼的功夫都呆住了。

“元庆,那些都是什么东西呀?”

我干笑了两声,“我知道。”

田心歪着头看我,漆黑晶莹的瞳仁宛如两粒黑葡萄,“是什么?”

我笑着说道:“蔬菜。”

田心气得笑出来,抓住我手臂咬了一口,“我当然知道是蔬菜,我是问都是些什么品种?”

“这可难倒我了。。。”

田心撇嘴,挽起袖口,又把小裙子捞起来绑在腰间,动作娴熟,似乎是操练过数百次一般,“就知道指望不上你,”她踩着田埂下到菜田,拣了一处嫩绿茂盛的蔬菜,蹲下来翻来翻去的看,铁口直断道,“这个应该是鹦鹉菜,肯定的。”

我失口笑出来,也学着她的样子,卷起袖口,蹲到她旁边,发现那丛蔬菜叶片茂盛,绿油油的,好似一只箭头,叶柄修长浅薄,根茎却很粗大,微微发红,衬着绿蓬蓬的叶子,颜色极其的鲜艳,“你怎知道它叫鹦鹉菜?”

田心道:“我们都说红嘴绿鹦哥,这蔬菜叶片绿得好似要流淌出来,根茎却又有一点微红,和鹦鹉长得不是恁像么?所以叫做鹦鹉菜,是贞观年间从西域尼波罗国传进来的。”

“说起来还真有点像。”

“鹦鹉菜据说用来烧汤格外的鲜美,而且有益于妇人养颜美容。”

“你从哪儿听来的?”

田心伸手拔起一窝鹦鹉菜,顺手扔进我背后的背篓里,漫不经心道:“你忘记我家从前是做什么的了?大凡酿造世家,都有自己的作物庄子,有专门负责培植五谷的师傅,他们有时也议论当鲜的蔬菜,我小时候跟着他们下地,听过几耳朵,只不过没真正见过就是了。”

说完她叹了口气,顿了片刻,又故作快活的笑,“老天爷显然知道我这宗遗憾,所以今天特别给我机会弥补。”

话是这么说,到底还是小孩子,家破人亡的伤痛,究竟还是没能隐藏住,悉数写到了脸上。

我怜惜看着她,待要宽慰两句,见到她故作坚强的神色,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指着她身后一只表皮发紫,形状细长的东西问道:“那是什么?”

田心转过身,仔细打量一阵,说道:“茄子,应该是茄子,”完了就像背书似的,“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以炒、烧、蒸、煮,也可以油炸、凉 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另外,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茄子皮不仅好吃,而且对身体也有莫大的好处。”

“是么?”摘了个茄子,放进背篼里,望着田心粉扑扑的脸颊,笑道:“我忘记带东西了。”

田心瞪大了眼,“什么?”

“水。”

田心道:“你渴了?”

我摇头,“我不渴,我担心你渴。”

田心眼波流转,“我也不渴啊。”

我微微一笑,“现在不渴,一会儿准渴,遇到我这么笨的人,什么也不识得,样样都要依靠你。”

田心瞪我一眼,嘴角有些微的笑意,“有些蔬果生津止渴,而且可以生吃。”

“什么蔬果,你指点我去拿。”

田心半弯着腰身,低头在菜田里慢慢的寻找,“我记得家里有半亩菜地的梁师傅告诉过我,有一种菜,叫做千金菜,也叫做莴苣,和鹦鹉菜一样,都是从尼波罗国传入的,这种蔬菜茎干娇嫩,斜切成薄片,在油锅中清炒,加食盐和鼓油少许,乘热进食,味极清隽之极,千金菜的叶子切碎,与豆腐同煮,更是别具风味,千金菜的茎干生吃,也是脆嫩爽口,不仅能够生津止渴,增进食欲,还具有镇痛的作用呢。”

我心念转动,笑着说道:“这蔬菜品种我有印象,记得本草上说过,莴苣,正二月下种,最宜肥地,叶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芽,高三四尺,削皮生食,味如胡瓜,糟食亦良,教药理学的夫子特别解释,说莴苣通经脉,开胸膈,食之确实可增进食欲,而折断莴苣分泌出的白色黏汁,则有镇痛和麻醉的功效,那些身体虚弱,阴分不足,齿缝间时常出血的人,也可以用莴苣茎切片煮熟,加酱油或盐拌食,能够有效治疗出血情况。”

田心吃吃的笑,“元庆,看你说的一套一套的,还真像个行家似的。”

我见她笑靥如花,心下轻飘飘的,不由自主自吹自擂,“我本来就是个行家。”

田心眨动双眼,长长的睫毛扇动,半真半假道:“你既然是行家,日后出门可千万要记得随身携带一只莴苣。”

“为什么?”

田心忍住笑,“你时常一去不复返,又喜欢和人打架,随身带只莴苣,渴了当水喝,饿了当饭吃,受伤了还能涂抹点莴苣汁镇定止痛,当真是一物多用,一劳永逸。”

我干笑了两声,大着胆子道:“莴苣就不用了,随身带上你就好,反正你什么蔬菜谷物都认得,到时候在野地里现找吃的也不错。”

田心脸上刷的绯红,瞪了我一眼,蹲下身子,在菜田里边翻来翻去的,假装在找莴苣,时不时偷眼看我,发现我也在看她,又飞快的躲闪开,脸颊越发的红艳似火。

“给你一说,我还真的觉得有点渴了,你渴不渴?”

我吞了吞口水,没来由的口干舌燥,“我也渴。。。”

但是找了半晌也没找到莴苣,田心免不得心浮气躁,“偌大的菜园子,怎么会没有莴苣呢?难道郝贵忘记种了?”

我想了想,苦笑道:“是了,书上说过,莴苣是正二月下种,眼下还不当季呢。”

田心哦了声,不免有点失望,眼角扫到样物事,转又大喜,“哈哈,没有莴苣,有黄瓜也是不错的。”

她扒开一丛弯弯曲曲的茎蔓,分开几片宽大的叶子,摸出一根嫩黄瓜出来,得意的冲我笑,“看,我能干吧?”

我忍不住笑出来,“是是,简直太能干了,比我能干了不知多少倍。”

田心大乐,把黄瓜掰成两段,有顶花的那段递给我,“头上的那段比较嫩而且多汁,尾端的那段有点苦,没那么好吃。”

我笑道:“我知道,我认得的蔬菜不多,黄瓜是其中一种。”咬了一口,味道清淡,但是吃起来格外的爽口。

田心问道:“你怎么会认得?”

我笑了笑,贞观二十年,我独自一人在营州呆过将近半年,因为官家的缉捕告示贴的到处都是,也不敢抛头露面,只有晚上摸到附近农家园子里偷摘蔬果吃,其中有一样就是黄瓜,我甚至还知道它名字由来的典故。”

田心咬了一口黄瓜,拉着我坐下来,摘了几片宽大的黄瓜叶子顶在头上,笑眯眯的说道:“什么典故,说来我听。”

“说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的中郎将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遂制定一条法令:凡国中人,说话也好,行文也好,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田心皱了皱鼻头,“这人好生霸道,元庆,你将来做了皇帝,会不会也这样霸道?”

我沉吟了阵,笑着说道:“我不会做皇帝,”跟着转口道,“接着来说黄瓜的典故,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十分满意,从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了。”

田心掩口笑道:“这个樊坦也算有些急智。”突然想到一件事,越发的笑不可抑。

我看她笑得古怪,“怎么了?”

田心四下看过无人,凑到我耳畔,低声说道:“我想起前次契苾明给我说的笑话。”

“什么笑话?”

“和米大婶有关的,有趣的要命。”

我笑道:“说出来听听,让我也要命一下。”

田心乐不可支,“我跟你讲,米大婶其人特别喜欢英武彪悍的男子,所以她一直暗恋契苾明,我在突伦川的时候,时常见到她假借探望四月天书肆老板娘的名义跑到山上找契苾明玩,意图不轨,期间为了亲近契苾明,她说过好多自家闹出的笑话,契苾明转述给我听,我险些笑昏过去。”

我给她勾起好奇心,催促道:“是什么来的你快说,不要吊我的胃口。”

“米大婶有个主子,平时对她放纵的很,但是一旦做错就会扁得她不成人形,有一天他家主子受到官家的邀请,要在一宗盛大的活动中做简短发言,主子吩咐米大婶给他打个发言腹稿,到时候直接照着腹稿念,米大婶不敢偷懒,呕心沥血的翻了不少古书,好不容易写出个骈言腹稿,交给主子,结果主子只扫了两眼,登时拍案而起,将米大婶扁得连她妈妈都差点没认出来。”

“为什么,腹稿写坏了?”

“倒是没写坏,就是写错两个字,错得异常离谱的两个字。”

“怎么个离谱法儿?”

田心竭尽全力忍住笑,说道:“米大婶准备的腹稿,里头有一句话,用到了不懈努力四个字,没想到她一时手快,写成了不屑努力。”她一边说,一边在田埂上比划,将四个字写出来给我看,“你说她还能不挨打?”

我看清那四个字,登时哈哈大笑,“这打是该挨的,不能怪她家主子。”

“还有呢,米大婶的笑话简直说也说不完,她写简报给主子,开头第一句:今次简报的猪蹄(主题)是。。。主子气得要命,回复她一句,我炖了你那两只猪蹄!”

我笑得险些翻过去,“这些倒灶事她都说给契苾明听?”

田心咕咕的笑,“谁让她暗恋他呢,老可怜的。”

我吃完最后一口黄瓜,扶她起身,“米大婶的笑话,你说给我听就好了,对别人可要少说,其人心胸狭隘的很,最没有容人的雅量,要是知道你在背后说她的是非,必定会生气,大婶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田心眼波流转,“知道了,也就是说给你听一听,其他人可从来没提过呢。”

“那就好,今天晚上你想吃什么?”

田心望了我身后的背篼一眼,“鹦鹉菜拿来做汤,茄子凉拌,我们得再加一个肉菜才好,我和大公主也还算了,你是男子,总得吃点荤腥才有力气。”

我失口笑出来,看着她没做声。

什么时候开始,田心也会这样设身处地的为我着想了?

不过,那种感受着实是不赖。

“怎么了?”

我面上一红,慌忙将目光转向别处,见到一丛胡荽藏在扁豆后边迎风飘摇,遂指点田心,“那种胡荽,你采一些,清洗干净,用温水浸泡片刻,且成长条,和茄子拌在一起,味道十分好。”

田心果然给我转移注意,站到扁豆旁边,弯腰拔起一丛胡荽,“这是什么?”动了动小巧的鼻头,“味道好香啊。”

“这个叫做胡荽,和黄瓜一样,也是汉朝时候从西域引进的。”

“你怎么会知道?”

我解释道:“书上说的,我见过它样本,按照百草记载,胡荽具有开胃醒脾,和中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纳差,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病症,至少杨绍给我做的笔记上是这么写的。”说完始觉失口,忐忑不安看田心一眼。

果然田心面色一沉,“你说杨绍给你做笔记?”

我犹豫了一秒钟都不到,就决定坦白从宽,遂老实说道:“十一月初我上剑南期间,杨绍都有代替我到药园所上课,帮我誊写笔记,”完了又赶紧补充,“我事先并不知情的,原本是想着回来后借。。。范健的笔记自己补。”没敢说是想要借屠贤的。

“那笔记现在哪儿?”

我迟疑了阵,“在我手上。”

田心瞪住我,“回去之后拿来给我。”

我傻了眼,“你要来做什么?”

田心气鼓鼓的,恨恨道:“我原封不动抄一份给你,然后你把那份还给人家。”

我苦笑道:“行,我还她就是了,但是田心,那笔记内容我都记下了,你不必再替我誊写一遍。”

田心却甚是固执,“不行,万一你中途忘记了,不是还要去问她借来温习?为了以绝后患,我得自己抄一本给你才行。”

我无可奈何道:“好吧,你想怎样我都答应。”

田心却又呆住了,注视我一阵,低下头摆弄腰间的穗带,脸上光彩渐暗。

“怎么了?”

她勉强笑了笑,“没什么。”折回茄子地旁边,摘多了两个茄子,扔进我背篓里,“胡荽闻起来已经很好味,下到茄子里,我怕茄子不够吃,”跟着转身背对着我,快步走开,犹不忘记装作快活的说道,“我们得赶着点了,一会儿还得去肉铺买些新鲜肉,家里没有存货呢,你打算拿什么蔬菜炒肉?”

我跟在她身后,隐隐觉得有地方不对劲,“田心?”

她越发的走得快,仿佛生怕我赶上她,“站在岸上不觉得,下到园子才发现,郝贵种的菜名头好多啊,她都是从哪儿收集到这许多蔬菜种子的?”

田埂细小,田心走得又快,我怕她摔倒,不敢跟得太近,“她有很多时间,另外她也有心。”

田心愣了愣,抬头望着天空长出一口气,喃喃道:“是啊,她有很多时间,另外她也有心。”

我知道她指的是杨绍,也不敢辩解,生怕越解释越是让她生气。

田心见我不搭腔,遂也不再没话找话,两人一前一后,在郝贵偌大的菜园子里游弋,来来回回绕着菜园子走了足足两圈,田心终于累了,肩膀塌下来,蹲在一丛胡萝卜跟前,拨弄萝卜缨,闷闷的不吭声。

我在她身后站定,沉默了片刻,试探蹲到她旁边,拿开她的手,“胡萝卜缨上有刺,当心扎到。”

她似嗔似喜的看我一眼,扁了扁嘴,似乎有点委屈,却又倔强的不肯说出口。

我拔了几根胡萝卜,把萝卜身上泥土撸干净,笑着说道:“我想到今天晚上吃什么肉菜了,就用胡萝卜炖牛肉吧,记得书上说过,胡萝卜健脾消食、补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饱胀气闷尤其效果明显,你今天晚上可千万要多吃一些。”

田心气得笑出来,又瞪我一眼,在地上画圈圈,“我没有生气。”

我拉住她的手,裹在掌心,又将她身子转来面对我,“我知道,就是有些不开心?”

田心扁了扁嘴,”我这样斤斤计较,实在是不讨人喜欢,自己都觉得生厌,可以想见你是多么的厌腻烦。”

我清了清喉咙,低声说道:“谁说的,我实在是很喜欢的。”

田心脸红了红,“真的么?”

“当然。”

田心脸上重又生出光彩,小心试探道:“我很不喜欢你和杨绍来往。”

我笑道:“我以后不和她来往就是了。”

小女郎眨眨眼,“你不和她来往,心里想着她,我也不喜欢。”

我暗自叫苦,徒劳的解释道:“我没有心里想着她。”

田心嘟着嘴,认真又苦恼的说道:“我相信你,可是她心里想着你,我更加的不喜欢,人都说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总是被贼惦记着,真是好生烦。”

我真是很想要笑出来,却又莫名的感动,刹那间下定决心,“田心,我们成亲可好?”

田心茫然道:“啊?”及至反应过来,一跤跌倒在地,脑袋扎进胡萝卜旁边的韭菜丛里,“哎呀!”

“田心!”

说明:

唐朝人民的餐桌上都有些什么菜?

首先可以肯定,没有土豆和洋芋,这两样菜是很多年很多年以后才出现的。

芥菜、白菜,系华夏人从野菜培育驯化出来的,很早就有。

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最主要的蔬菜有五种:葵、藿、薤、葱、韭,即所谓五菜。而名列第二的藿,其实就是大豆苗的嫩叶,今天已经没有人食用,在先秦时,却是普通百姓的主要蔬菜,那时候的贵族称“肉食者”,而平民则被称为“藿食者”,指的就是这种藿。被称为“百菜之主”的葵,也叫绿葵、露葵,由于汉唐大量引进蔬菜品种,到明代也已少见,现在仅列入药草类。

汉代至今,仍然在食用的蔬菜,只有当时称为菘的蔬菜,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白菜,不过当时品质,与现在差距甚远。

西汉时开通丝路,从西域引种胡葱、胡瓜、胡豆、胡萝卜、苜蓿、芫荽、胡蒜等蔬菜。

魏晋年间,又陆续引入茄子、菠菜、莴苣、扁豆、刀豆等。茄子的老家是印度和泰国,晋代传入我国境内,最早见于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也提到很多次;扁豆娘家在印度和爪哇,南北朝时候进入中原;

到了唐代,蔬菜新品种有菠菜、莴苣、食用菌等,其中菠菜、莴苣、扁豆是从尼波罗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地中海和印度、爪哇等地引进的;莴苣的原产地中海沿岸,在初唐孟铣的《食疗本草》上对它已经有所记载;记录最清楚的是菠菜,按照《册府元龟》上的白纸黑字,菠菜是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由尼波罗国(尼泊尔)入境,登记名字叫‘菠薐(棱音)菜’,后来简称菠菜,因其外形和鹦鹉相似,也叫鹦鹉菜。

上述这些毫无疑问都会出现在唐朝人民的晚餐桌上。

而胡萝卜,它原产北欧,先到波斯,元朝前后传入中国的。所以本章说元庆逮到了一只胡萝卜,是不正确的。大概同一时间,丝瓜由印度尼西亚传入中国。

另外:

黄瓜属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生长适温为18~32℃,也就是说,米大婶本章说田心在郝贵的菜园子里边发现黄瓜,本身是不合逻辑的,它和莴苣一样,都还不当季,要知道十二月的长安是非常寒冷的。

胡荽:就是通常说的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