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引领青少年的100个著名建筑故事
14034800000056

第56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指出,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恢复古典世界气氛的自觉努力。文艺复兴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恢复希腊和罗马文明,这种热情方兴未艾,……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古代希腊作品的了解,揭开了丰富的文学和哲学宝库。他们说,对于17世纪的学者来说,通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发展,使这个世界充满了活力和希望……。而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给新古典主义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希腊主义的理性秩序。在他们看来,同雅典的伯里克里斯时代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相比,法国的相应时代是17世纪,即法国人所熟知的“伟大世纪”。他们认为,路易十四的72年统治标志着黄金时代的全盛期。公元1661年马萨林去世后,路易十四自封为首相。他认为自己是上帝在尘世间的代表,这话倒不是夸大,因为他声称:“朕即国家”。和前面的黎塞留一样,他是艺术和辉煌崇拜者的热心保护人。帕瑞克·纽金斯指出,法国世代相承的首相黎塞留(Richelieu)等树立起绝对的权威,直到路易十四(LouisXIV.1643~1715)自称太阳王,并傲慢地说:“这是我的意志”。而这一切都影响着建筑艺术的变化。这就是说,路易十四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建造宫殿。

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建筑上,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指出,对于宫殿的研究必须包括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在教堂中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其中包括空间组织、造型综合,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然而,从功能上看,宫殿建筑比教堂建筑复杂得多,同时,一般意图往往是以一种不太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一种真正的空间综合很少成为可能,因为一个单元需要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与教堂相比,宫殿要满足的需要包括更多样更可变的因素,使功能适应性这一问题具有本质的重要性。在这里,宫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礼仪的需要。热尔曼·巴赞说道:“就像有诸种礼拜仪式一样,宫廷礼仪的时尚各有千秋。”而维尔纳·桑巴特认为,“从16世纪末开始到其后两个世纪,法国在所有与宫廷生活有关的事情上成了举世无双的典范。”法国宫廷的奠基者是弗兰西斯一世。而到了路易十四,宫廷规模宏大,也就是说,在路易十四时期,宫廷的礼仪变成一种奢侈的礼仪,并且达到了鼎盛,于是他们不会轻易满足像枫丹白露宫(ChateaudeFontainbleau)这样的宫殿。而要建造规模更大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

卢浮宫(PalaisduLouvre)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右岸。原为国王的一个旧离宫,1190~1204年间,法国国王菲力普二世为加强防卫而建造,并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1546年法兰西斯一世命建筑家P.兰斯科(PierreLescot,1510~1570)将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府邸建筑的形式,平面是一个带角的楼的封闭式四合院,534米见方。1606年建成“大画廊”,将卢浮宫与西侧的丢勒里宫相连接,南北长267米,东西宽165米,横分为三个院落。中央院落长113米,宽89米。左右两个稍窄一点,各在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大会议厅。纵横两条轴线都比较明确。1663年,法国建筑师L.勒沃(LouisIeVau)设计了卢浮宫的方案,国王的权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JeanBaptisteColbert)将此方案提交给意大利建筑师征求意见被否决了,其中有着名的巴洛克建筑师贝尔尼尼。1665年,法国宫廷邀请贝尔尼尼来巴黎设计了巴洛克式的卢浮宫,但是由于民族心理的原因而遭到法国人的抵制。因为“修建卢浮宫的整个事业几乎都是具有民族意义的大事”。最后由科尔贝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让L.勒沃与C.勒布兰(Charles,IeBrun)、C.佩罗(ClaudePerrault)合作改建着名的东柱廊,东柱廊总长183米,高29米,立体面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但两端及中央采用凯旋门式结构。建筑具有纪念性的效果。萨莫森指出,卢浮宫在古典柱式控制较长正立面方面,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不仅不单调,而且充满才智、优雅和审美的逻辑。他补充说,卢浮宫的雕饰爽劲、精致,是法国特有的装饰,而且它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在明媚的春日清晨,它看上去仿佛就是你一生中所曾见到的最新奇、最清新的事物。1793年,卢浮宫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1982年,建筑师贝聿铭又建造了一座大的及三座小的玻璃金字塔形的现代建筑,作为入口处,使它更加光彩夺目。

凡尔赛宫(Versailles)在巴黎西南23公里处。原来那里有一座国王路易十三的猎庄,三合院,向东敞开,是17世纪上半叶的早期文艺复兴式的建筑。1682年,路易十四决定以猎庄为基础重新建造大型宫殿,以显示君王的权威。这个着名的建筑由法国建筑师L.勒沃负责。1668年,在旧府邸的南、北、西三面扩建,又把它的南北两翼延长而形成御院,保留原来的三合院不动。1678年,由古典主义建筑的大师于·阿·孟沙(Havdouin-Mansart)担任凡尔赛宫的主要建筑师。他把西立面中央11个开间,加上从两端各取出4开间,造了一个长达19开间的大厅。厅长73米,高13米,宽10米,是凡尔赛最主要的大厅,举行重大的仪式,并有教堂和剧院。宫殿西面兴建大花园。它的中轴东西长达3公里,有一条横轴,范围很大,围墙有45公里长。1682年,宫廷和整个中央政府都搬到了凡尔赛后,于·阿·孟莎又负责设计了向南、向北伸展的两翼。建成之后,凡尔赛宫非常壮观,同花园的规模非常协调。威廉·弗莱明说道,凡尔赛宫的花园和大道的布局与这一被极度扩展了的空间概念相一致。深景将人的视线引向地平线,使人联想到地平线以外的空间。巨大的建筑与花园形成的统一把整个巴洛克社会带入了大自然中,使它们成为新的、可测量的宇宙中的一部分。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说,凡尔赛事实上不仅仅是宫殿,路易十三的狩猎离宫成了一个完全的“理想城市”,它似乎可以无限扩展。凡尔赛宫最后完成是在路易十五时期,它的宏大气派和开放式结构,对于欧洲的宫殿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