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激励青少年的100个逸闻趣事故事
14035000000042

第42章 甘蔗节

岛国巴巴多斯位于西印度洋群岛最东端,是加勒比海一个风景秀丽的珊瑚岛。巴巴多斯岛地处热带,但在海洋气候的影响下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为盛产甘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这里的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岛可耕地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全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当然就是制糖业了,所以巴巴多斯是闻名世界的“甘蔗之国”。

每年6月最后三个星期至7月的第一个周末,人们把最后一捆甘蔗收割完毕,会猛击临时挂在树上的铁皮,用响亮的声音传递甘蔗节开始的信息。甘蔗节是巴巴多斯人民为庆祝甘蔗丰收而举行的隆重的节日。在庆祝甘蔗节的时候,载着最后一捆甘蔗的牛车、骡车从田野缓缓地驶向榨甘蔗的院子,在每辆车上都站着一个用甘蔗皮做成的“甘蔗人”,名叫“哈丁先生”。他身穿破旧的黑色大衣,头戴礼帽和面具,象征着艰难时世。庆祝活动开始后,首先人们和车队在欢呼声中绕着院子走三圈,接着一位村子里长者演讲,随后人们开始进行各种活动。

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团圆会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用甘蔗酿制的甜酒,吃木薯饼、火腿,咸肉和咸鱼,还有用玉米面、黄油和猪肉制作的馅饼等,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很亲密。

伴着鼓声跳舞是甘蔗节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鼓声不绝于耳,跳舞的人随处可见。巴巴多斯人的鼓种类繁多,式样别致。有拍打鼓面的巨型鼓,有用木棒敲打鼓身的微型鼓,也有同时拍打鼓面、用手掌打击本质部分的中型鼓,击鼓时还要演奏各种乐器以配合,儿童们则不时地吹起用竹子、甘蔗和软木制作的笛子和口哨。人们在热烈隆重的气氛中跳起舞蹈。节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彩车游行。长长的马车队浩浩荡荡地前进,每辆马车都用彩带和鲜花装饰。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装,手执花束,簇拥在车队两侧,边走边舞,放声高歌。游行结束后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竞赛活动。最有意思的是抓猪比赛和爬高游戏。在一块众人围观的空地上,十几个小伙追一头猪,谁抓住就是谁的。爬高游戏也是这样,在木杆和绳子上涂有油脂,顶端放有很多钱币,谁能爬到顶端,钱币就奖给谁。由于木杆和绳子十分光滑,一般很难有人爬上去。

最后一天,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象征艰难时世的“哈丁先生”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一年一度的甘蔗节到此结束。

甘蔗节的来历要追溯到16世纪以前,巴巴多斯本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的地方。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1518年登上该岛后,将大批印第安人掳到海地岛充当奴隶。结果等到十多年后葡萄牙人登上该岛时,印第安人已所剩无几,根本就看不到人影,只有遍地生长着的长满藤蔓的无花果树。由于这些藤蔓如同胡须一样,葡萄牙人便将这个岛叫做巴巴多斯(在葡萄牙语中意思为“长满胡须的地方”),巴巴多斯的国名由此而来。

17世纪时英国人强占了巴巴多斯,从西非运来大批黑人奴隶,在岛上开辟甘蔗种植园。奴隶们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活,劳动强度大,生存条件恶劣,很多人被夺去了生命。奴隶们多次起义和暴动,最后庄园主不得不作出让步。于是奴隶们便在每年甘蔗收割后身着盛装,唱歌跳舞,形成传统的民族节日——甘蔗节。

甘蔗节在巴巴多斯废除农奴制后曾随之消失,直至1973年才又重新恢复了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