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1404000000021

第21章 一地潜规则 (2)

国内在模拟半导体方面有建树的公司也有几家,并且也有厂家包括中芯国际都很想参与并购,1188亿元的挂牌价并不高,但是却被这个人为的门槛挡在了国内。“传外不传内”,让人扼腕叹息。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盛,土地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围绕着土地也发生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拿到一块地后,修房子、卖房子、物业管理等都不是太难的事。现在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只要有钱,自然有大把人来给你干活。

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商而言,最关键的资源便是土地。一块地开发完成,虽然可以靠商业、物业管理等赚钱,但那只是小头。开发商必须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土地储备,如果没有土地了,就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境,该公司可能只好彻底歇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开发的各环节的成本都是清清楚楚的,想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假冒伪劣等来降低成本已经不太可能。因此,开发商想在房地产开发环节赚到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只有在土地上下工夫。

如何拿到土地,以什么价格拿到土地便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拿地看起来非常简单,无非是和地方政府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但里面的门道却非常多,为了拿到好地,拿到便宜的地,各开发商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1998年后靠房地产发家的富豪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靠着土地的升值实现财富的积累,跟所谓的开发水平八竿子打不着。

开发商争破头都想抢一块好地,而好地又非常有限,金钱便成为最重要的开路先锋。另外国土部门集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于一身,公众很难进行监督。钱和权自然媾和在了一起。

天然湖泊、河流两岸、景区等都是最紧缺的资源,自然就被开发商盯上。经过层层的运作和不断腾挪,这些稀缺的资源便成为富人的独享,离普通大众也越来越远。

汕头,这座城市拥有全国少有的内海湾。海湾的出海口,在汕头市第一座跨海大桥下的主航道旁有一个无人岛,名为鹿屿岛。

鹿屿岛的中央,七幢钢筋混凝土的别墅扎根其上。有知情人士对广州日报记者透露,这些违法建造的别墅是由一些大有来头的老板和公司交给一家正规的本地建筑公司建造的,合同造价为1500万元。海洋主管部门发现有人在这个海岛上违法建筑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却一直未见立案、作出处罚。

鹿屿岛位于汕头港出海主航道旁,岛上有一座始建于1880年的老灯塔。没想到有人盯上了这个无人岛,他们开始在这里建造别墅,岛顶百年老灯塔几乎成了他们别墅顶上的夜灯。

经过媒体的曝光后,这些别墅终于被拆除,将海岛还给普通大众。但在这些别墅的修建过程中,监管部门就真一点也不知情吗?只有等到普通民众发现后才猛然发现吗?

除了汕头鹿屿岛,最近几年,我们从新闻中陆续看到众多恶劣的土地违法案例:

2007年,庐山森林公园内当地一些干部与富商损毁国家生态工业园,违规兴建私家别墅,导致这一景区抢建别墅成风,后被拆除;

2008年4月,福州市拆除了古山国家级风景区内14处违建别墅;

2008年7月,黑龙江五常市龙凤山国家AAA级森林公园内被发现毁林建别墅;

2010年1月,连云港市政法委副书记的家人在当地花果山景区修建豪华别墅,经人举报后自行拆除。

然而这些被曝光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违法用地都因为潜规则被掩盖了,众多公众的利益也被牺牲了。

中介,最赚钱的黄牛党

每一轮房地产的火爆,都会成为房屋中介公司的狂欢季。我们从各种媒体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中介公司雄心勃勃的开店计划。身边到处都是中介地铺,房屋中介的地铺比药房还多。只要你稍稍流露出买房或卖房的意向,便会受到置业顾问迷人的微笑和热心周到的服务。

自2005年开始,中国出现第一波涨价潮,买了房,第二天转手就可以赚个十万八万元。市场上涌现出众多职业的炒家,中国也迎来第一次房屋中介的黄金发展期。

2003年,白手起家的中天置业法人代表、总裁蒋飞从5家店铺开始,在短短3年内扩至150余家门店,扩张触角伸入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各地,员工逾2000人,成为盛极一时的“全国房地产经纪百强企业”。

在这个时候,中国最大地产中介公司也开始浮出水面。最鼎盛的时候,创辉租售达到了1600多家分店、20000多名员工,它还立志成为中国第一家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上市公司。

在创辉租售刚起家时,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但仅仅过了5年,其注册资本已达到7330万元。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注册资本仅50万元的小业主,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成为身家7000万元的大富豪呢?

每开一个店的启动资金都在数十万元,有成百上千家店那需要多大的资金规模啊,房屋中介似乎一下成为最赚钱的黄牛党。

这里面其实存在着一些猫腻。

二手房交易至少分为三个阶段,交付定金、办理过户手续和最终结算。一般来讲,买房首先需要向卖方支付30%左右的定金,此后再办理过户手续和银行按揭,全部手续完成之后,双方结清剩下的款项。

30%的定金托付给谁?在房地产交易市场未规范的情况下,这笔钱都是划到地产中介的账户上,这笔闲置的钱对中介公司来说可算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以一套二手房100万元计算,定金在30万元,而创辉租售此前有1000多家分店,以每家店面成交10套二手房,如果全部定金均存放在创辉租售的账户上,总账款就可以高达30亿元的巨额数字。

另外,许多二手房往往是按揭购房、房贷尚未还清,二手房交易要求必须还清房贷,即“赎楼”后才能交易,但银行在未还清贷款时不会向售房者贷款“赎楼”。

各地产中介公司旗下一般会成立担保公司,为售房者办理“赎楼”按揭贷款作担保,但银行将贷款付给中介公司后,中介公司又可利用一个时间差。

有了买家的定金,中介公司便可以玩滚雪球的游戏了,它可以用这笔钱拼命开店,收取更多的定金,这样又可以开更多的店。只要掌握好时间差,这个游戏就可以做得天衣无缝。

当创辉租售的老板拥有30亿元左右的资金时,他能干多少事呢,将注册资金加到7000万元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这也有理由让他燃起更大的雄心。

这种操动模式也给中介公司和购房者带来巨大的隐忧。

开一个中介地铺是容易的,但要让它维持运营,按时交给房东租金,按时发放员工的工资,就必须有足够利润作为支撑,每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交,如果仅是靠收取业主定金来维持运作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

2007年7月开始,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频频出台,市场的信心受到重创,成交量急剧下滑,受打击的不仅是炒房客,中介公司也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2007年11月13日,深圳中天置业突然爆发财务危机,蒋飞涉嫌卷款逃跑。根据深圳警方接到的有关中天置业诈骗的报案,涉案金额达2600余万元。据中天置业某高层的说法,从账面上看蒋拿走的钱接近4000万元。

前有深圳中天置业老板携款逃跑,创辉租售便开始接棒。

自2008年1月中旬开始,创辉租售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4个城市的分店全部关门歇业,珠海绝大部分门店关门,惠州仅剩约20家门店,总部所在地深圳只剩1/3门店。

创辉也倒在了疯狂的扩张上,2007年下半年才进入上海,一口气开了250多家分店,这给创辉租售带来了8000多万元的损失。

当政府最后通过更严格的资金监管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时,却有许多人成为受害者。钱到了人家账上,正好这家公司倒闭,只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