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1404000000022

第22章 高房价真相 (1)

当然并不是所有房屋中介都靠着收取客户定金,最后支付给买家这个时间差来获得生存。对于大多数中介公司而言,他们手中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吃到差价。

在2006年,二手房未进行严格控制,很多中介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都是吃差价。一旦发现业主对交易不熟悉,对市场行情不甚了解,中介公司便开始演起了双簧,市场评估师、置业顾问轮番登场,以极低的价格把房子吃进来,最后再高价卖出去。

公司内部定下的基本操作规则一般来说,能赚取5万元以上差价,公司先付1万或2万元定金收购,让房主与公司业务员作公证,证明这个房子由业务员全权委托代理销售。然后,该房屋周边的所有门店就开始召集有需求的客户,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一起去看房,谁的价高,谁付全款就卖给谁。

业务员最后拿着公证书直接与客户签订购房协议,等客户全款一到,再付给真正的房主,里面所有多出的部分归中介公司所有。

中介公司的置业顾问,天天泡在市场里,对各种房屋的价格了如指掌,对信息掌握最为全面,接触各式各样的客户,这便给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一套房少则三五万元,差价最多可达上百万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业主都愿意把房卖给中介,中介买房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卖个更高的价钱,为什么要让他们赚了去呢,直接和客户交易是很多业主的选择。

这时中介公司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其实还是有空子可钻,如果业主稍有不慎,仍可能掉进地产中介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如中介公司先找一个假买家,看了房之后,假买家交了定金,和卖家签订一份购房合同。这时中介公司的游戏进入一个小高潮,中介谎称这个买家由于年龄、信用记录等原因,无法贷到款需要更换成该买家的亲戚,这时买家的亲戚才是真正的购房人。

就算这样,改个名并不能给中介带来实际的收益。中介公司可能又要开始忽悠,说买家希望从银行贷到更多的款,希望将房屋的实际成交价提高一些,他们又签订了一个更高价格的买卖合同。

最后的成交当然是提高价格,而这个价格与最初商定的价格之间的差价则被中介赚取了。在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是不可能见面的,否则一见面就穿帮了。在第二次看房时,会再找一个假买家,在签订正式合同时,中介会谎称业主出差,委托其他人来签订合同。

在这场表演中,业主稍有不慎,就钻进了中介精心设置的骗局。

过低的交易价格,业主则需要提防,你可能把房屋卖给了中介公司或中介公司的某个人员。如果其中频繁更换交易对象和价格,很有可能是中介公司在捣鬼。

如果房价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能永远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争论,大家想买房就买一套,每个人都住得舒舒服服的,但一切的祸根还在于高房价,任何假设在它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

中国房价是如何涨上去的呢?这似乎一直是一个谜团,而现在则到了要解开的时候了。

高房价真相

高质量利益链条

房价为什么这般高?提出这个问题可能会引来某些人的笑话,这么简单的问题好意思拿出来讨论?

当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时,首先就会讲到供给与需求,任何商品的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需求强烈了自然会导致价格上涨,没看见多少人都等着买房吗?房子似乎永远是稀缺的,在这几年中,我们经常看见众多楼盘外都是彻夜排队的长龙,为了争个好位置大打出手的情况并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不上涨倒是怪事了。

需求增大了,按理会刺激供给的增加,有更多的商品房涌向市场,但供给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人们对住房的胃口。

再说,房地产的成本也在涨,房价能不跟着水涨船高吗?

以前建筑工人的工资仅一两千元,现在却到了三四千元。建筑材料在涨,钢材是房地产最重要的原料,中国从国外买什么什么涨,最明显的就是铁矿石。在2004年前后,世界铁矿石价格一直在20美元/吨,其后便是一路疯涨,到了2010年上半年,已经达到100美元/吨,上涨幅度达400%。

但我们知道,就算把钢材、人工等因素考虑进去,它对房价的影响仍是极小的。铁矿石看起来涨了不少,但钢材价格最近几年一直在三五千元波动,高层建筑用钢量一般都在每平方米70公斤左右,增加的成本仅有一两百元。同样,工人价格折算到每建筑平方米,也是微乎其微。

如果售楼小姐说,你看人工、钢材等在大幅上涨,她绝对是忽悠人的。建筑成本的波动仅有小几百元,和动辄翻番的房价比起来,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了。

显然,中国的高房价并不是供给与需求这么简单,和建筑成本的关系并不太。但最近几年,我们最深切的感受则是房价如脱缰的野马,拉都拉不住,其中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两三千元的建筑成本,最后房价却卖到了两三万元,房地产当之无愧是一个暴利行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200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5865亿元,营业利润38613亿,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904%。房地产与金融、信息产业一道成为中国利润率最高的行业。

但中国房地产暴利的神话似乎并没有终结的那一天,在中国,谁也不能否认房地产行业是中国富豪最大的制造基地。无论是胡润还是财富杂志的富豪榜,基本都会和房地产有不解之缘。

但这时开发商可能会诉苦,任志强就曾公开宣称房地产开发拿地成本高,资金周转时间长,并非暴利行业,钱其实是被政府赚去了。土地拍卖场上大家争得你死我活的,政府才是最后的赢家,开发商除了为银行打工,还得为政府打工。

地产巨头万科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毛利率下降是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上毛利率一般不会高于15%。

难道都没有赚钱,是消费者最后捡了便宜?天下会有这等好事么?

房价似乎笼罩了一层迷雾,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谜案。谁都不愿意承担房价上涨的责任,永远把自己说成身处高房价漩涡中最无辜的那一个。

无利不起早,是谁在为高房价摇旗呐喊呢?只要我们分析谁才是高房价最大的受益者,就可以挖出推高房价的一系列幕后黑手。

我们眼光需要集中在开发商的账本上,只要把成本一公布,谁赚走了多少钱,一目了然。这时开发商可能会说“公开房地产成本就等于公布老婆的内衣尺码”,这怎么行呢?开发商越是怕什么,越说明心里有鬼,他正千方百计掩盖高房价的真相。

任何企业的账本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W=C+V+M,W是最终的销售价格,C是转移的成本,V是工人的工资,而M则是企业扣除成本之后的利润,M并不会被企业所独享,政府的税收、私人借贷的利息、付给别人的租金等都要从这里扣减。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C和V都是透明而固定的,C包括了建筑成本、设计费、银行利息、固定资产折旧等,V是员工工资。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这一块一般不会超过3000元,低层建筑只有更低。

对于一个动辄数万元每平方米的楼盘而言,企业利润、政府税收、私人借贷利息、支付的租金等占据了房价的大头,它们合伙共同瓜分着巨额的利润。

对于C而言,它还可以细分,比如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广告制作单位、媒体投放等,这些企业也有一本账,也可以用W=C+V+M来表示,它们也要从房价中攫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