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盛在中国
1404600000041

第41章 剿杀中国打工皇帝 (3)

杰润的代表一看,陈久霖这次真的是亏大了。杰润的态度也很谦和,言之凿凿地给中航油提出了五条极具诱惑性的所谓建议:

1、其对重组后的预测是客观、准确及可靠的。如果遵照重组协议,公司甚至可以在较大的油价波动范围内获利或者至少收支平衡。

2、按照中航油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重组协议相对于以前的期权组合是适当和正确的;与市场上其他的衍生品组合相比,重组后的期权组合没有较高的风险,或者重组后获得的优势对于油价上升较不“敏感”。

3、重组后,中航油包销的部分期权的可取消条件,可显著降低公司所面对的风险。

4、对中航油来说,重组是零成本的。

5、杰润向中航油建议出售的买进和卖出期货的条款可以抵御油价的上下波动的风险。

杰润的五条建议让陈久霖心中再次激动,有了高盛最盈利部门的权威建议,中航油再亏也亏不到哪儿去,一旦亏了,中航油可以将双方会议上的口头内容跟建议书内容往法官面前一摆,杰润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陈久霖反复地斟酌了杰润提出的五条建议,一直怦怦跳着的心才算落了地。要是杰润一旦欺骗了中航油,那高盛的信誉就没有了。陈久霖一直梦想将中航油打造成为中国的第四大石油集团公司,在全球的竞争范围里,跟壳牌、BP、埃克森美孚抢饭吃,但他在跟杰润代表把手言欢的时候,却似乎忘记了杰润也是自己的对手。

陈久霖跟杰润的代表再次坐到签字台前,就中航油跟杰润进一步重组期权组合的事宜签订了《6月重组协议书》。拿到协议之后,陈久霖开始按照杰润的药方开始抓药,开始豪赌。结果国际油价还在一个劲地攀升,中航油只有继续加大卖空的仓位。

疯狂的豪赌一旦开始,就像毒瘾一般让人丧失了疯狂和理智,直到倾家荡产。

陈久霖自己也很诧异,21年以来油价都没有超过50美元的神话,却在2004年10月被打破了,而且油价在突破每桶50美元之后依然没有调头的迹象,上升的势头非常强劲。在杰润的专业理论指导下,在澳大利亚人跟黎巴嫩人的操盘下,中航油此时的交易盘口已达5 200万桶,账面亏损再度大增。要知道中航油每年进口的石油才1 500万桶,很显然,这三个月的期权交易已经超过中航油三年的进口总和。

中航油的净资产只有1.5亿美元,而此时的账面亏损达到1.8亿美元,生死攸关。2004年10月10日,骑虎难下的中航油不得已向母公司求助。为了追加保证金,中航油已经耗尽近2 60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原本准备用于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的1.2亿银团贷款以及6 800万美元应收账款资金。

油价突破50美元大关之后,陈久霖陷入了恐慌,中航油所有能调动的资金都调动到保证金账户里了,但仍然有8 000万美元的缺口。也就说中航油再也没有钱追加保证金了,陈久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亏钱斩仓。

两次挪盘后,中航油彻底被逼进了绝境。

5. 最后的逼宫

陈久霖秘密飞抵北京,在中航油集团的高层会议上号啕大哭,希望集团能够出手相救。

中航油集团很快拿出三条救助方案:

一、集团提供2.5亿美元资金支持。

二、跟国际石油公司合作,让他们接盘。

三、从国内石油公司融资。

这三条到底能否奏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如果中航油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话,那油价必须得降下来,否则窟窿会越补越大,整个集团都得陪葬。第二,国际石油公司有没有可能接盘呢?不可能。根据当时全球21家金融机构和跨国石油公司的分析预测,2005年、2006年的石油期权价格最高不会超过40美元,明显低于中航油挪盘后的平均期权销售价43美元。那么,第三条路又是否走得通呢?高盛的同盟军BP在抛售了中石油的股票之后,又抛售了中石化的股票,两只大盘股股价大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石油企业突然看不懂了。更重要的是,中石油这样的大佬也需要钱。所以,这三条路没有一条能走通的。

2004年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提前配售15%的股份,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贷款给新加坡中航油公司。

2004年10月26日,高盛出手了。

曾经和蔼的杰润撕下了“狼外婆”的伪装,留给中航油的只有赔钱滚蛋一条路。

首先出场的是高盛的铁哥们儿、中航油期权交易中最大的对手日本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高盛间接持股)。高盛让日本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出面发违约函,催缴保证金。万般无奈的中航油在接到催缴信后,只能被迫在55.43美元的历史高位实行部分斩仓。这样一来,以前的账面亏损一下子变成了实际亏损1.32亿美元。11月8日到25日,公司再度被迫斩仓,实际亏损达3.8亿美元。

2004年12月1日,也就是陈久霖回湖北老家祭祖的五天前,在亏损5.5亿元之后,中航油向法庭申请了破产保护令,航油大王打造中国第四石油豪门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2004年12月8日凌晨1点,飞往新加坡的航班刚着陆,陈久霖就被新加坡警方拘留了。

在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上,陈久霖回想往事,思绪万千,他隐隐感觉到,中航油投机期权失败是高盛的一个阴谋。

在《高盛阴谋》里笔者曾经讲过高盛跟三井住友银行的恩恩怨怨。历经数次起伏,高盛在2003年向三井住友银行注资12.5亿美元,获得三井住友银行7%的股权。同时,高盛跟三井住友银行的大股东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成了铁哥们儿。

2004年9月,也就是中航油第二次挪盘期间,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给中航油发放贷款1 480万美元,用于支付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和杰润公司的债款。并且,中航油把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口公司进行的一笔燃油交易所得共计1 326万美元转入中航油在三井住友银行的户头,以此为抵押,取得三井住友银行1 350万美元的信托收据。

2005年2月,距离陈久霖被拘留尚不足3个月,三井住友银行跳出来,指控中航油、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及陈久霖三方串谋,隐瞒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的实况以及一宗交易的实际付款情况,致使三井住友银行蒙受损失,中航油应当有所赔偿。

时间是如此恰到好处,对手又是这样亲密的关系,若说中航油的落败不是高盛跟日本人的阴谋,那这世上的事儿岂不是太凑巧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陈久霖这次是中了人家的圈套了。

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是三井物产旗下的公司,三井住友银行既是三井物产的大股东之一,又是三井物产开展贸易业务的主要结算银行,高盛则是三井住友银行的大股东。只要仔细推敲一下就能明白,很显然,高盛才是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的真正老板。名义上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是中航油的第一大对手,杰润是第二大对手,事实上高盛才是中航油唯一的对手。

陈久霖后来才恍然大悟:三井住友银行、高盛等先是给中航油“放账”操作期权,即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不收取保证金;后来又允许中航油挪盘,但却隐瞒了挪盘的风险。等后来油价冲到高点时,突然取消放账、提高保证金比例,招招都想要中航油的命。

“当初,在出现账面亏损时,我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其建议让人感觉到,似乎只有挪盘才是唯一的和最佳的选择。”陈久霖后来很无奈地透露,“我的律师看到那份建议后评价说:‘任何管理者,看到这份建议只能选择挪盘!’而且,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我本人出差在外时提出的。”

“2004年10月26日,中国航油期权交易的主要对手日本三井开始逼仓,在现场的集团领导当即决定不再展期,而是斩仓!”但是这个时候陈久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中航油期权交易第一次出现了实际亏损,而这次斩仓撞在了历史最高价位55.43美元/桶,实际亏损达1.07亿美元。随后两周,斩仓的实际损失累计达3.81亿美元。

绝密信息就是期权交易的生命,然而中航油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最后的落败也就不可避免了。但愿中国的企业能够吸取教训,在与外国企业打交道的时候多留几个心眼儿,不要再吃同样的亏了!

附录 高盛在中国的投资项目

企业名称 涉及金额 涉及行业 发生时间

吉利汽车 259 000万港元 汽车行业 2009-09-22

红狮水泥 12 000万美元 制造业 2008-11-18

口子酒业 5 000万美元 食品饮料 2008-11-01

中微半导体 5 800万美元 半导体芯片 2008-10-22

雷士照明 4 700万美元 制造业 2008-08-01

两岸咖啡 3 000万美元 餐饮业 2008-04-06

金龙集团 9 000万美元 制造业 2008-03-04

天骏传媒 8 300万美元 户外媒体 2008-02-05

皇明太阳能 9 078万美元 太阳能 2008-01-09

扬帆集团 5 000万美元 制造业 2008-01-08

熔盛重工 25 000万美元 制造业 2007-11-07

印象创新 2 500万美元 影视音乐 2007-06-01

嘉博文 2 100万美元 环保节能 2007-03-29

亚申 2 500万美元 IT新材料 2006-12-11

凯赛生物 5 200万美元 生物技术 2006-12-06

太子奶 7 300万美元 食品饮料 2006-12-05

中微半导体 4 300万美元 半导体芯片 2006-10-09

21世纪不动产 2 200万美元 房地产 2006-08-24

中国汽车网 2 500万美元 汽车行业 2006-08-01

西部矿业 3 600万美元 传统能源 2006-07-20

Sling Media 4 660万美元 硬件产业 2006-01-31

工商银行 378 000万美元 银行 2006-01-27

滚石移动 3 000万美元 网络音乐 2005-12-01

迈瑞医疗 2 780万美元 医疗设备 2005-09-26

先声药业 2 640万美元 医药行业 2005-09-01

尚德电力 8 000万美元 太阳能 200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