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博改变一切
1404700000010

第10章 宜黄“血拆”中的微博传播与救助 (2)

我不愿看到腾讯一家独大,但我更害怕看到360借波称霸,简称波霸。所以,经过昨夜,世界虽然没有变得更纯情,但它至少没有变得更惊悚。

另一位网友用质问的方式说出了许多网民的心里话:

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除了反垄断的公权力,没有外力或挑战者能够撼动腾讯。但腾讯和马化腾是否也开始真正的反思:1、公司战略是否匹配目前体量和政经大格局?2、内部管理体制和架构是否已出现重大问题,为何屡屡对外进退失倨和商誉严重受损?3、马化腾的真实控制力与山头的问题?让时间求证~

3Q大战在中国软件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史上,必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讨和反思的关键事件,对产业未来的影响还很难预估。当然,仅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说,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微博所显示出的传播力的确是惊人的,微博正以非同寻常的渗透力,直接参与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重大事件中来。

从“大小恋”看微博娱乐

和其他媒体一样,娱乐内容的快速传播也是微博吸引网民的一个重要领域。

2010年10月,微博上传出台湾女星大S与京城富二代汪小菲“闪恋”的消息,网友称大S与汪小菲是在安以轩9月末的生日宴上相识的,还以两人在微博上的互动为证据,称他们已经情根深种。

事件发生之初,大S和汪小菲在微博上显得非常大方,频频通过自己的微博大秀恩爱。汪小菲先发微博表示,自己已经和前女友张雨绮因性格问题分开了一段时间。随后,大S也在微博上承认了自己与汪小菲之间的恋情。

大S和汪小菲之间的“大小恋”引起了无数粉丝的关注,两个人通过微博的“恩爱秀”则进一步点燃了粉丝中的激情。大量粉丝守候在微博前,等待他们的最新动态;无数网友通过微博发表自己对“大小恋”的感想和评价。两个人的恋情好像曝光在公众的面前,经受所有人的评判一样。

也许是因为来自网友的关注和压力过于巨大,也许是两个人不愿意再经受舆论对私人情感的评判,大S和汪小菲于11月10日双双关闭各自的微博。大S 在关闭微博前说:

大S徐熙媛:我所认识每一个我爱的人,都不是透过媒体报道或评估过他的身家,如果爱能那么简单就好。现在开始我关闭微博,之于历史上因人言可畏而逝去的生命来说,我的退出只是对盲目荒谬的集体公审小小的抗议。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还有啊,以后用我名字出现的人,就是冒名啦。

“大小恋”堪称年度微博最引人关注的明星恋情之一。实际上,随着微博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演艺明星都成了“微博控”。冯小刚将微博称作“冯通社”,回应一切与自己有关的话题;姚晨将微博视作“生活秀”,大晒美好生活。有趣的是,还有一部分名人拒绝微博上的身份验证,“隐身”在茫茫人海中与若干好友玩互动。经媒体和新浪微博的曝光,躲在马甲背后的名人有:

王菲,新浪微博昵称:veggieg

徐静蕾,新浪微博昵称:强迫症前期

陈奕迅,新浪微博昵称:吹神

周迅,新浪微博昵称:指甲刀人魔李凯仪

李亚鹏,新浪微博昵称:一号立井

在微博上,娱乐已经成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演艺明星和大众一样,有自己发布声音的平台,有自己的朋友圈和粉丝群体,有生活的喜怒哀乐,也有娱乐界的纷纷扬扬……今天,新浪微博人气榜上,排名前10位的微博主里,有8位都是娱乐界的明星。网民与明星一起娱乐、八卦、互动,并得到开心和满足。可以说,微博上的演艺明星们正与普通网民民一道,享受着“娱乐化”的微博生活。

金庸在微博上的“死而复生”

当然,微博作为一种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副作用,甚至会闹出笑话来。2010年12月在微博世界里发生的大师金庸“被死亡”的离奇事,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传播案例。

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一位网友突然发出了一条只有40几个字的微博:

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07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消息虽短,却说得煞有介事。因为金庸先生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因为微博上的消息传播往往是顺着“关注”和“被关注”的信任链条快速传播开来的,这位网友的粉丝有的出于对这位网友的信任,有的出于半信半疑、转发求证的心态,有的则出于看热闹的八卦心态,开始转发这条微博,一传十、十传百,消息顺着粉丝、粉丝的粉丝这样的信任关系链快速蔓延开来。

即便在这个时候,大多数普通网友们也还是把这条消息当作一则小道消息,本着好奇的心态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里来的。当晚20点左右,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编辑在家登录“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账号后,看到这条微博,并随手以周刊名义,草率地发出了类似内容且没有注明“转发”或来源的微博。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一下子让无数微博用户信以为真,成为当日微博上最具有爆炸效应的消息。许多人为金庸先生的“死”而惋惜、悲痛,更多的人因为没有从其他官方媒体得到确证或更详细消息而疑惑万分,大量网友在微博上相互询问,打探。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知道晚上21:22分,“中国新闻周刊”才发现了问题,并匆忙发出更正和致歉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更正并致歉】本日晚间关于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经证实属于谣言,特此更正并致歉,敬请广大新浪博友们继续支持及监督我们的工作,感谢各位。

随后,夜里23:28分,“中国新闻周刊”再次发布正式的致歉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因为编辑工作失误,我们传播了金庸先生逝世的虚假消息。在此诚挚地向查良镛先生及家人,以及一切受到失实消息困扰的朋友道歉。对不起。我们会积极消除影响、处理相关责任人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严格地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三项教育学习,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的。敬请原谅。

《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相同的内容。第二天,刘新宇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直到这时,大家才彻底明白,全部事件不过是一场虚惊。大师金庸在微博这个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上,因为以讹传讹的虚假消息,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死而复生”了一回。

微博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金庸“死而复生”这个负面的传播案例一方面揭示了微博平台上基于信任链条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任何媒体形态和社交网络都有其弱点,如果不加控制、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不实消息,不经查证地随意传播不实言论,微博就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除了微博平台本身的管理手段外,每个写微博、转发微博的人,在遇到类似事情时,也必须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