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博改变一切
1404700000007

第7章 门户网站引领微博风潮 (1)

新浪网,作为国内最重要的门户网站之一,曾经在门户网站开办博客服务的大潮中赢得过许多网民的信任和青睐。大家一定还记得点击量超过千万、被无数网民追捧的“老徐的博客”。徐静蕾通过新浪博客这样巨大的传播平台,迅速成为了在互联网上集万千粉丝目光于一身的演艺明星的代表。

应当说,有了新闻门户运营和博客服务等成功经验,像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跻身微博领域,并凭借自身的技术、运营和用户优势走在微博服务提供商的最前列,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新浪在现有博客服务非常受欢迎的情况下,能够敏锐地看到微博所代表的未来趋势,能够清晰地判断出微博必将成为下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并敢于投入力量打造最符合中文网民需要的微博服务,这的确走在了所有门户网站的最前面。

正如新浪CEO曹国伟所说:“对新浪来说,对我们全体员工来说,我们希望利用微博进行第二次创业,我们不但领先,我们还要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把微博做好。”在开发与建设新浪微博的过程中,新浪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把微博团队作为全公司优先级最高的部门加以支持,用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最贴近用户需求的功能特性,在第一时间将新浪微博发布上线。

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作为最早的一批微博客,我全程见证了新浪微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可以说,新浪微博在国内吹响了微博服务全面兴起的号角,短短一年半时间,微博的风头已经远远盖过了传统的博客服务,成为了网民们街谈巷议的最热门话题。

从功能特性方面说,新浪微博与Twitter乃至国内的饭否相比,有了不少创新的地方。

最重要的一点,Twitter以及国内的第一批效仿者如饭否,在功能上更加注重微博的通信和社交功能,而新浪微博等后起的门户微博网站,则在保留通信、社交功能的基础上,极大地强化了微博的媒体和传播功能。从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用户界面比较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Twitter的用户界面

上图是Twitter的用户界面。在我的主页里,我的每一条更新占据了左边的主要空间。每条更新都以纯文字方式显示,即便其中有图片或视频的链接也不例外。其他推友对我的转发和评论也和我的更新一样,显示在所有人的时间流中,转发和评论并不具有和原始状态更新不同的地位。

新浪微博的界面中,每条微博都既显示文字信息,也显示图片信息,还同时显示了转发和评论的数量。我转发的别人的微博,也会用嵌套的方式显示在时间流中。别人对我每一条微博的评论,都聚合在该微博的页面内,实际上是将微博本身与转发、评论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聚合和显示。新浪微博的这种用户界面设计,集成了传统的博客服务与Facebook等社交网站服务集成度强的特点,使微博更近似于一份可以天天阅读的网络媒体,所有相关信息都在页面上展示无遗。

Twitter以文字和链接为主,所有更新、转发和评论都处于平等地位的展示方式,与新浪微博直接嵌入多媒体元素,如图片、视频等,并把转发和评论嵌套在时间流中的做法相比,Twitter的设计更为简洁,更容易适应不同设备和环境中的信息发布,而新浪微博的设计则更适应微博作为新媒体平台的需要。事实上,新浪微博的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使用微博时的习惯差异。例如,Twitter用户在发布微博时,通常以文字为主,嵌入图片或视频链接的比例远少于新浪微博的用户。而在新浪微博里,如果你的微博不包含吸引人注意的图片,简单的文字信息就很容易被周围大量图文并茂的微博所淹没。

除了功能设计上的革新,新浪微博在发布之后,还采用了许多不错的营销手段,推广微博,吸引更多用户。例如,2009年9月16日,新浪微博刚刚发布不久的时候,李宇春在新浪聊天室做客,期间用手机发布了一条微博,一下子吸引了粉丝们的注意。该微博被转发和评论的数量均达万次之多。这种利用名人效应推广微博平台的做法在新浪微博上线初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9年11月2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同济大学做演讲。新浪微博为此举办了同期的直播和互动活动。演讲现场的学生以及网上的网友可以直接通过新浪微博向潘石屹提问,潘石屹则选择关注度最高的问题现场回答。整个微博互动的过程也被同步展示在演讲现场的大屏幕上。这不但是新浪在微博推广早期,将微博与知识传播、事件直播、提问互动等因素结合起来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为所有微博用户揭示了微博潜在的强大生命力,预示着微博必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成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播平台。

2009年11月2日,新浪微博迎来了第100万个用户,距离其对外公测仅66天时间;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户数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大关;2010年10月20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总数爆发增长至5000万;截至201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的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预计2011年2月1日,新浪微博用户可达到8000万以上。

这一发展趋势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普及速度。从传播媒体的演变史看,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有感于微博的迅猛发展,以及微博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南方人物周刊》将2010年年度人物颁给了“微博客”。《南方人物周刊》说:“即将结束的这一年,网络与现实的纠结在中国有了一个更集中的展示平台:微博。……微博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写实。”

与国外相比,中国微博用户更趋向于年轻化。据我自己在新浪微博上所做的调查,中国微博用户平均年龄25.4岁(调查是在我的粉丝群中进行的抽样),和中国网民平均年龄差不多。相比之下,美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42岁,Twitter用户平均年龄39岁。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差异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微博平台在发展方式上的中国特色。

随着新浪微博的蓬勃兴起,其他几家门户网站也纷纷加入了提供微博服务平台的行列。2010年4月,腾讯微博正式开始内测。到2010年底,腾讯微博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增速之快,大有在短时间内和新浪微博正面竞争的势头。几乎在同一时间,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服务纷纷上线,搜索引擎百度,社交网站人人、开心等也提供了微博类的服务。一时间,微博平台与微博营销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奋力竞逐的最新阵地。激烈的竞争也在客观上为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并促使微博运营商们加强创新力度,加快研发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