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集中力!决定孩子的人生
14086100000013

第13章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话、行动

用心书写的日记2

直到现在我才敢把这些话讲出来,以前真的是没想到夏恩会变得如此暴躁、散漫。现在想起来,我们夫妻真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可是当时怎么都不知道呢?

我们夫妻俩是年过30以后,在别人的介绍下结婚的,过没多久就生下了这个孩子。因为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所以不能再拖下去。我是男人,所以年纪也不算太大,但是比我大2岁的老婆却因为年龄时常苦恼。正因为这样,在怀孕的时候,我们也反复做了很多次让人提心吊胆的畸形儿检查。还好,10个月后,夏恩顺利地来到了我们的怀抱。那个时候,我们幸福得感觉拥有了全世界。

夏恩一天天健康成长着,终于可以一句、两句地开始讲话了。

看着夏恩从“妈妈、妈妈”开始到可以叫“妈妈、爸爸”,我们仿佛正体验着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夏恩对我们来讲,是快乐和活力的泉源。

可能是因为孩子得来不易吧,从夏恩3岁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开始,我经常以各种方式和孩子开玩笑。比如,夏恩因为没有零食而哭闹的时候,我就以更大的声音假装哭闹,这时,她就会惊奇地看我一会儿,立刻停止了哭泣。

夏恩上幼儿园之后,学会了几首儿歌。原本平时就很喜欢唱歌的她,不管何时何地,总是开口就唱。所以,每当她唱歌的时候,我就立刻抢她的歌,或者干脆从中间开始插入别的歌来戏弄她。那个时候,我以为这也是和夏恩一起玩耍的方式,但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攻击孩子的行为。

“学校铃声当当当,快快聚起来。”

“新国家的小朋友们都早早起床。”

“爸爸,我正在唱歌呢!你干吗呀,每次都这样!”

“没有懒虫的好国家,就是我们国家。”

“爸爸,我——在——唱歌!”

甚至在开车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时坐在后座上的夏恩气得用拳头直打我的后背。自从夏恩以这样的方式发泄以后,之后在面对其他问题时,她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反应,但我只觉得孩子这样反而很可爱。甚至有时夏恩问我问题,我会因为她不停地提问而打断她的话。就这样在和夏恩相处的几年里,我还一直把这种行为当作是和她开玩笑。

但是,夏恩从7岁的时候开始,就渐渐表现出一些让人不安的征兆,因为她开始有点口吃。

“爸爸,那个,嗯……嗯……今天,嗯……我想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

“然后呢?”

“朋友们,嗯……以后,嗯……不来幼儿园了。我……要去……学校。”

“你在讲什么?给我好好说话!你连话都说不好吗?”

我们之间的交流总是这样不顺利。她不仅有口吃,而且每次开始一个话题以后,她都无法持续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夏恩的性格变得愈来愈急躁,只要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开始大发脾气。在家里学习数学或英语的时候,她也无法集中精神,经常会突然拿玩具出来玩,或者开始画画,完全不理会爸爸妈妈。

夏恩现在快8岁了,但是,情绪一直处于非常不安定的状态。口吃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而且只要稍微移动她的玩具,她就会大吵大闹。回想过去的日子,我觉得这完全是我这个爸爸的责任,因此感到后悔不已。

爸爸妈妈和孩子交谈的时候,时常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讲话。不但如此,就像是诉说自己成长的时候一样,他们经常强调考第一名或做最好之类的话。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第一名或最厉害的人。当孩子做错的时候,父母通常会说:“你连这个都不会?刚刚不是做过吗?你是傻瓜吗?唉,真是让我郁闷啊!”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父母都会无意识地强调:“哇,我家孩子是第一名,第一名!没错,你就像你爸爸一样,当然要得第一名。”但是,大家可以先仔细观察一下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的表情,再来决定以后是否还要用这种方式表达情绪。父母抚养儿女非常辛劳,因此都会自然而然地变成大嗓门,情绪很容易兴奋。而处在还不能正确分辨自身行为阶段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与朋友和老师一起玩,回家以后,虽然希望能由父母来代替这一角色,但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期待都会被无情地拒绝,孩子们则备受“快给我过来!你敢不听话?怎么这么吵!臭小子,小心我教训你”等威胁的折磨。

父母一方面希望把孩子教育成最好的孩子,另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本身并不重视这一切的基础——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父母因为无知或在无意识中经常使用带有威胁性质的言语和态度,那么只会导致孩子用散漫和带有攻击性的态度来面对问题。

和那些天生就具备了本能,而且很快就能成长的动物不同,人类出生的时候几乎什么都不会,而需要长期而缓慢的成长。牛或马之类的动物出生没多久就可以走动,但是,人类要经过10个月的时间才能勉强站起来。婴儿大脑的体积只有成人大脑的1/4,而要长成一颗健全的成人大脑需要20多年的时间。一个出生时弱小的婴儿,在学会说话、形成自我意识、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中,绝对需要父母的帮助。这时很多父母都为孩子不成熟的缺点而伤心。但作为人类来说,每个小孩子绝对是不成熟且有众多缺点的,这就是孩子的本质。正因为父母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头牛或一匹马,所以父母需要在各方面认真引导及帮助孩子。要记住,孩子就是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并给予帮助。

听完孩子的话

小孩子无法像大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父母有时要代替孩子感受他的心情和想法,替他进行必要的判断。这种情况在孩子们小时候是必然的情形,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会表现出愈来愈多的副作用。特别是语言和智力都快速发育的6到7岁以后,父母和孩子进行交谈的时候,不能再代替他讲话或提前预测话题,而是应该认真听完孩子的话,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集中力低的孩子往往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会急忙回答。所以,常常会回答出与谈话内容毫无关系的奇怪答案。这正是因为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别人的话所致。同样的,如果不认真听孩子说的话,父母也无法掌握重要的内容,听懂话中隐含的意思。

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倾听别人谈话上的孩子,即使是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用冲动的言语,不分场合地随意插嘴,常常令老师觉得相当头痛。有时候,他们不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却要举手回答问题,最后会乱说一些奇怪的话。还有,他们常常在老师讲解问题的时候突然插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破坏课堂上的气氛。这样的孩子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愿意倾听别人说的话。所以,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没有人缘,时常被其他同学排挤。

小孩子不能静下心来聆听别人讲话,反而讲毫不相干的事情,或者只讲自己想讲的话,这都是从小养成的对话习惯。父母不认真聆听孩子们的话,只是单方面地讲自己想讲的事情,或者不等到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就急着代替孩子说完谈话的内容,这样的情形反复下来,孩子就逐渐无法学会集中精神对话的方法。所以,孩子往往学不会轻松自然的对话方法和适当的对话方式。

如果父母经常代替孩子讲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就会让孩子想表达自身想法的欲望受挫。尽管父母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也不一定能像孩子那样正确地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父母在打断孩子的话时,自以为了解孩子的想法,而通常家长的判断和孩子的实际想法有很大的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虽然心中感觉到有些不满意,但是,通过以往的经验已经了解到,不可能用自己的道理和口才来说服父母,所以,只好默认父母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闭上嘴不再反驳父母。

这些孩子一旦得到了讲话的机会,为了满足自己一直被压抑的表达欲望,就会冲动地和别人争论,没完没了地讲话,而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讲的往往是不合时宜的、不合常理的话。

如果想让孩子能够专心倾听别人讲话,那么父母就要先学会倾听孩子说的话。换句话说,父母应该做到的事情,就是认真听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如果在孩子讲话的时候用“那老师说什么”、“你快点说,还要准备什么”等问题来打断孩子,就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育停滞不前。

很多父母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缺乏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其实,想在别人面前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需要有许多能轻松谈话的经验。与父母对话就是累积这种经验的训练过程。就算孩子有时胡言乱语、或者表达方式太过冗长,但只要父母坚持认真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就能让孩子们认为在别人面前讲话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们进行集中力教育的时候,会经常询问孩子的想法或感受。这时举手发表意见的孩子,通常都不能像大人一样清晰地回答问题。有时,孩子们甚至会答非所问,回答一些与问题毫无关联的答案。这是因为小孩子在小学时期的智力发育所导致的。对小学生来说,眼前的具体事物或曾经经历过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却不擅长意识抽象的概念或假设性的推论。

然而,很多听过孩子回答问题的父母,都对孩子的表现相当不满意,甚至会感到有些丢脸。当孩子的回答肤浅而奇怪的时候,特别是有人当场笑出声音来时,孩子就会脸红,显得相当尴尬。下课休息时,有些妈妈就会教训孩子说:“要是只能回答成那样,那就干脆不要举手。这样反而让别人觉得好笑,你不知道吗?像个傻瓜一样。”

孩子表现出的肤浅、怪异的言行,其实是为将来铺路的基石。虽然孩子们的理论尚未成熟,但父母还是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断孩子讲话,并不意味着要放任他随心所欲地讲话。如果在孩子讲话时,穿插“是吗”、“啊”等话语,或者用“所以呢”、“后来呢”等反应表现出对谈话的关心,都能让孩子讲得更加兴高采烈。当孩子结束一段话题之后,父母就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发问。

父母的这种态度是培养孩子逻辑思考能力的基石,能够让孩子在逐渐被重视的表达能力上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口才并不是在优良的补习班里用良好的教材培养出来的,而是在给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间,思考眼前的道理,并由自己创造更加完善的理论时形成的。父母与其代替孩子思考,不如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心他们的经验,并认真倾听,如此一来,孩子的集中力才会逐步提高。

为了站在孩子的立场讲话,父母应该遵守的对话方法

1.相对于谈话的内容,父母应该把焦点放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上

在谈话过程中,通过“你的想法呢”、“那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等问题,认识孩子在经历这些事情时产生的想法和感受。

2.看着孩子的眼睛讲话

与孩子对话的时候,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看着孩子的眼睛对话。无论是谁,当他感受到别人正专心倾听自己谈话时,才会有兴致讲下去。

3.穿插一些话语,帮助孩子继续讲下去

用“啊”、“所以呢”、“嗯”等词语,表现出对孩子的谈话持续性地关心。

4.在谈话告一段落时,简明扼要归纳谈话要点

在孩子继续讲下一个话题之前,要简单地归纳一下,确认父母是否真正理解孩子的意思。

5.谈话结束之后,要对“六大要素”中的部分提出发问

当孩子讲完故事之后(千万不要在中途打断),对哪些人、什么时间、在哪里、什么事、如何处理、为什么如此行动等六个要素中的部分提出疑问,让孩子自己仔细讲出这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