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14206900000014

第14章 不要让孩子的任性成为一种习惯

相信为数不少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头疼事: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脾气特别大,什么事情不依着他,发起脾气就不可收拾,大哭大闹,不闹得全家赔礼道歉誓不罢休。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

任性可说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所以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其实,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往往是他们用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向往、兴趣,向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就会使孩子养成任性、专横的毛病;而如果家长总是针锋相对地强制孩子服从父母的意愿,这也只能在一时、一事上奏效,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那么,当孩子出现任性、不听话的行为时,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才算是明智、有效的呢?

1.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爸爸妈妈带贝贝上街,在体育用品商店里看到了很多篮球和足球。贝贝很喜欢,非要不可。但是像贝贝这样小的孩子根本就玩不了对他来说太大了的篮球和足球。爸爸妈妈说到儿童玩具商店里给他买一个小孩子玩的小球,可是贝贝不干,就是要大人玩的篮球和足球,爸爸妈妈怎么拉他都不走。大人和孩子僵持不下,贝贝开始哭了,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引来店里很多人的目光。

爸爸妈妈没有办法,这时正好门口有一个卖气球的人经过,爸爸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走出了商店。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漂浮在空中的“足球”。原来是一个做成足球图案的氢气球。爸爸拿着气球上下晃动着对贝贝说:“贝贝你看,爸爸的这个足球会飞哦,那些足球太大太重了,可是爸爸的这个又轻又会飞呢。”

爸爸的话果然有效,贝贝收起了眼泪,注意力立刻转移到这个氢气球的身上。最后爸爸帮贝贝把气球系在他的扣子上,拉着他的手,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商店。

案例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有时孩子要某样东西只不过是一时的兴致,是这件物品在目前最吸引他的注意力。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别的合适的东西可以取代这样物品,只要能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找到一样合适他玩的代替品,孩子就不会哭闹不休了。

2.巧用“激将法”

爸爸要去爬山,小灵非要跟着去。爸爸想让孩子多做运动,到自然中去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也是有好处的,就带着小灵一起上路了。

一开始小灵很有新鲜感,也跟得上爸爸的步伐。但是时间一长,她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而且人也累了,就不愿意继续爬了,想要爸爸背她。

爸爸看得出小灵并不是真的累到走不动了,只是因为失去新鲜感,就开始想偷懒耍赖。于是爸爸坚决不答应背她。这下小灵的脾气可上来了,一屁股坐在登山的台阶上不肯走。爸爸伸手去拉她,她更是不依不饶地往地上一躺,说什么也不肯起来。再说她两句,她就准备开始哭了。

爸爸看这样不是办法,忽然想到这个女儿平时其实很好强。就故意做出瞧不起她的样子说道:“我觉得有些人啊,真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哦。”

小灵听出来爸爸在说她,就问道:“你说谁呢。”

爸爸说:“还能说谁,说你呗。平时经常自夸自己多坚强,我看啊,脆弱得不堪一击。连爬山这样的小事也能难倒你,还敢说长大了要当一个了不起的女公安呢。”

小灵一骨碌爬起来说:“谁说难倒我了。”

爸爸说:“那你敢不敢跟我比赛看谁先爬到山顶啊。”

小灵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大声说:“谁说我不敢。”说完立刻大步朝前走去。

爸爸在小灵的身后偷偷地笑了。

案例分析:

所谓“请将不如激将”,面对孩子的任性,父母需要掌握这样的技巧。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虽然有时只能达到一时的功效,但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意识到有的事情自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根本没有必要利用任性来“要挟”父母。而且他们会觉得其实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得到的快乐远比撒娇耍赖有意义得多。

3.必要时“小惩大诫”

早上起来,妈妈给亮亮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谁知道亮亮怎么也不肯吃,他说他想吃豆浆油条。

妈妈开始好言相劝:“亮亮,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的。你看,妈妈还在里面专门放了你最喜欢吃的午餐肉呢。如果你想吃豆浆油条的话,妈妈明天去给你买好吗?”

但是任凭妈妈怎么说,亮亮就是不肯吃,开始任性耍赖起来。

妈妈平静地看着发脾气的亮亮,一句话也不说了,只是从餐桌上端起面条走进了厨房。

亮亮以为妈妈就要去给他买豆浆油条了。谁知道妈妈什么反应也没有,自顾自地开始做起了家务。亮亮赌气回了自己的房间。他想过不了多久妈妈一定会来哄他的,不过他等了很久也没有听到妈妈推门的声音。这下他知道没希望了。因为没有吃早餐,亮亮的肚子很快就饿了,他忍不住悄悄走到了厨房。妈妈正好在厨房里,看到他,问:“怎么了?”

亮亮说:“我肚子饿了。”

妈妈说:“肚子饿了的话,我可以给你煮一碗面条。”

这次亮亮再也不固执了,他说:“可以放点午餐肉吗?”

案例分析: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亲身尝试过任性的后果,也觉得滋味并不那么好受,就会收敛自己的任性行为了。

4.让孩子自己厌恶任性行为

小舟的任性在家里出了名,爸爸妈妈说过他很多次。他高兴的时候就接受批评,但是事到临头还是一如既往地蛮不讲理。

暑假的时候,小舟的姑妈带着他的堂兄小醒来小舟家玩。这个小醒也是个极度任性的孩子。说要什么就要什么,如果不给就大哭大闹不罢休。他看上了小舟的变形机器人,非要不可。小舟的姑妈说重新给他买一个他也不干,偏要小舟的这个。小舟当然不愿意了,可是这个堂兄比他高又比他大,他有些害怕。没办法只好先拿给小醒玩。

在小醒在小舟家的这段日子里,有好玩的要先给小醒玩,有好吃的也要小醒先尝。因为大人有时会出去,家里就剩两个孩子。小舟真是觉得有小醒在的日子是个噩梦。

暑假结束,姑妈带着小醒离开了。小舟对妈妈说:“小醒终于走了,他是我见过最讨厌的人。”

妈妈说:“为什么呀?”

小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他那么任性的人。”

妈妈说:“你觉得任性很讨厌吗?”

小舟点点头。妈妈笑着说:“那你可能也要检讨检讨自己的行为了,看看有时候,自己会不会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

从那以后,小舟的任性行为收敛了许多。

案例分析:

这无疑是个“以毒攻毒”的法子。谁都讨厌任性的人,包括任性的人本身。只是很多时候人都只会拿镜子照别人而不会照自己。父母有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看看别人的任性行为,因为这个过程就像让孩子“照镜子”一样。孩子从任性者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孩子从自己对任性者的反感里也会明白别人对自己任性行为的反感。没有人会刻意想成为一个招人讨厌的人,即使不能完全改掉任性的习惯,孩子也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5.在群体生活中改掉任性的习惯

小璇的学校要组织一次夏令营,妈妈有些担心。因为妈妈太了解小璇的任性脾气了,在家里自然是大家都让着她,而平时在学校上学毕竟和同学能自由相处的时间有限。不过这次要出远门,而且夏令营都是集体活动,需要大家配合和谦让,妈妈很怕小璇不能适应,甚至有帮小璇请假不去的念头。

爸爸听了妈妈的担心后,果断地说:“不,让她去,这个孩子是时候需要去纠正一下她任性的坏习惯了。”

为期十五天的夏令营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小璇回到了家里。妈妈惊奇地发现小璇这次回来懂事了许多。不但不随便发脾气了,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也愿意让爸爸妈妈分享了。妈妈又惊又喜,很想知道为什么。后来终于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开始小璇的确很不适应这样的集体生活。因为她太任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参加活动选伙伴的时候也没有人挑选她。她开始觉得孤单,那时她才慢慢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任性脾气,是没有人愿意和她玩的。于是,夏令营结束,小璇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案例分析:

群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的意愿与大多数人意愿不符,就会被否定。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性活动。节假日安排出时间约几个小朋友一起进行游乐活动。事先给孩子讲清要求,如果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了,要服从多数,不固执,不闹情绪。学校班集体的活动,更要积极参加,应主动向班干部、班主任老师要任务,认真完成。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给孩子安排点负责任的工作。孩子在与别人的沟通中,就会体会到任性毫无用武之地。

6.让“自我管理”取代“无法自控”

含含和小歌是同班同学。无论在家长还是同学的眼中,他们俩都是完全不同的孩子。大家一致反映含含很任性蛮横,可是小歌就不同,通情达理又大方。

含含的爸爸妈妈向小歌的父母求教。小歌的爸爸妈妈说他们也没有刻意地在这方面教导小歌,不如请含含的爸爸妈妈到家里去看看小歌平时的生活情况。含含的爸爸妈妈连忙答应了。

星期天,含含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小歌家。小歌的爸爸妈妈很热情,带他们在家里参观。含含的爸爸妈妈看到小歌的房间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小歌的房间和含含的房间简直就像两个世界一样。和含含乱七八糟满地的玩具比起来,小歌房里的东西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含含的妈妈问小歌的妈妈:“小歌的房间都是你给她收拾吗?”

小歌的妈妈说:“不是的,都是她整理。从小我们就教她自己的东西要自己管理好,所以她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后来在小歌家的时间里,含含的爸爸妈妈发现小歌果然是这样,她无论玩什么玩具都会放回原位,她自己用的小毛巾她也会折得整整齐齐。

回家的路上含含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想,虽然小歌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给他们介绍什么经验,但是他们已经学到了很多。

案例分析: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两种互相矛盾的个性是无法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一个养成自我管理习惯的人,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当他身上具备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与任性蛮横这样的坏习惯绝缘了。

7.坚持绝不让步

小寻班上有同学带了一个游戏机到学校去,课间时候偷偷拿出来给同学们看。小寻觉得很羡慕,晚上回家去跟爸爸说:“爸爸,我也想要买个游戏机带到学校去玩。”

爸爸说:“胡说,怎么可以把游戏机带到学校去。”

小寻觉得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开始大吵大闹起来:“我就要带一个去嘛,你不给我买我让妈妈给我买。”

爸爸严肃地看着小寻:“我不会给你买,而且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妈妈也不会给你买。”

小寻拿出他的杀手锏来,往地上一躺就开始打滚哭叫。妈妈急忙赶来,说:“怎么了?”

小寻哭叫道:“我要游戏机嘛,爸爸不给我买。”

妈妈刚想说话,却被爸爸用眼神制止住了。

爸爸说:“我只能告诉你,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给你买游戏机带到学校去。”

小寻哭了一会儿,有点累了。他悄悄抬眼看了看爸爸,却看到爸爸正看着他,眼神和表情都很坚定,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小寻开始觉得没意思起来,过了一会儿,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

案例分析: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住了家长的弱点。家长怕孩子哭,孩子就哭;家长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偏偏要满地打滚。因为孩子哭闹打滚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难堪而选择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得逞”了的孩子会因此认为,父母怕他在人多的时候耍赖,下回他还用这一招。因此,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让步,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都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