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094

第94章 赠美求宠,身死且国灭

“原文”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後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译文”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春申君问道:“订婚礼物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春申君的宠幸。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谁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春申君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家来,严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便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于是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楚王器重李园,于是李园参与朝政。

李园既然把自己妹妹送入宫成了皇后,所生的孩子又成了太子,深恐春申君越发骄纵或者泄露内幕,因此就在暗中养着刺客,想杀死春申君灭口,不过楚国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

“点评”

春申君名重于诸侯,权驾于国君,极尽威重显赫。然而,聪明一世的春申君最后却受制于佞小,惨死于乱刀之下。他的大起大落的命运悲剧,活脱脱地展示了他的宦海人生及与之相伴随的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一、听信小人,赠美求宠

最让春申君头疼的是,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

诸侯国实行世袭制,无嗣是一个大问题,春申君到处找“妇人宜子者”,即会生儿子的女人,把她送入宫给考烈王,期望能有收获,然而送了一个又一个,都没有结果。

此时,居留楚国的赵人李园很想把他的妹妹献给考烈王,却又听说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担心时间久了,妹妹容颜不再,会失去宠幸,便来见春申君。然而他耍了一个花招——请假回乡,又故意延期归来。春申君问其原因,他说:“齐王派使者来,要娉(即聘)我的妹妹,我因为与使者饮酒,所以耽误了时间。”

春申君想,李园的妹妹既然受到齐王的青睐,一定是很漂亮的,便问道:“受娉了没有?”

李园回答:“还没有呢。”

春申君接着说:“能不能把你妹妹带来,让我看看?”

春申君的要求正是李园所希望的,因此他马上照办。

春申君是一个性情中人,对李园的妹妹非常宠爱,不久,李园的妹妹就怀上孕了。李园一知道,就立即与妹妹密谋。

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谁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

被美色迷倒的春申君“大然之”,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即将李妹献于楚考烈王。

这原本是李园兄妹所设的圈套,春申君却爽快地把脖子伸进去。他特意建了一处馆舍,供李园的妹妹住,然后向考烈王禀报,说他那里有位美人。考烈王听后便随同春申君到馆舍,一看,非常喜欢,便把她召进宫。

不久,李园妹妹生下一个男孩,考烈王高兴极了,当即立为太子。母以子为贵,李园的妹妹成为王后,李园也得到楚烈王的信任,参与政事,至此,李园的阴谋终于得逞。

二、命丧棘门,祸国误身

李园利用春申君实现其阴谋后,既害怕春申君泄露机密,又想取代春申君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刺客,准备谋杀春申君。

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园的动向,但做着窃国美梦的春申君并没有理会。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得了重病。

这时,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料想不到的福分,也有料想不到的灾祸。现在你正处于难以预料的时刻,又怎么能够没有意想不到的人呢?”

春申君问:“什么叫料想不到的福分?”

朱英答道:“如今楚王病重,你可以像伊尹、周公那样辅佐幼主,摄政专权,等幼主长大了,再把政权交给他。否则,就自己当国君,楚国就归你所有了。这就是料想不到的福分。”

春申君又问:“什么叫料想不到的灾祸?”

朱英答道:“李园虽然不担任官职,但他却是国舅,而且暗中养了一批刺客。楚王一旦去世,李园一定会抢先入宫,根据预先的计谋杀你灭口。这就是料想不到的灾祸。”

黄歇又问:“那谁是意想不到的人呢?”

朱英说:“你趁早派我当宫廷侍卫。楚王一死,如果李园抢先入宫,我就可以替你把他铲除。我就是意想不到的人啊。”

但春申君此时已完全被李园兄妹所蒙蔽,他不相信一向谦恭软弱的李园会谋杀自己,只当朱英的警告是在危言耸听。

于是对朱英说:“您要放弃这种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友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

朱英见黄歇执迷不悟,担心祸及己身,第二天就离开了楚国。

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当春申君带着几个随从匆匆进入宫门时,埋伏的死士四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顿时,春申君身中数剑,倒在一片血泊之中。随之,李园派人抄斩了黄歇全家,又割下黄歇的头颅扔到旷野之中。

曾经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春申君黄歇,临死都想不到自己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更想不到因他相信李园兄妹而给楚国带来的一场宫廷政变!

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那个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熊悍,李园代春申君为令尹,独持大权。

公元前228年,幽王卒,熊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两个月,因李太后与春申君同居的隐秘泄露,负刍(考烈王弟)以此为口实发动政变,杀哀王及李太后,尽灭李园一家。

这次内乱使楚国的内政陷入一片混乱,在外交上,也使楚国失去了在诸侯中的威信。楚国由此走向衰亡。负刍为王第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王政(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派王翦平楚,俘负刍,楚国灭亡。

春申君一生聪明睿智,大勇大义,最后却没能识破李园小人的阴谋,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真让人为之唏嘘不已!

三、利令智昏,反受其乱

太史公评春申君之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意即春申君错用小人,命丧黄泉。甚至丧失机会,自立为王。曾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春申君黄歇,没有死在秦国,却死在楚国一场宫廷政变之中,想想都令人扼腕!

人们不禁要问,一向聪明的春申君为什么没有看清李园的阴谋呢?

窃以为,这在于他的私心杂念,或者说是野心勃勃。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是楚国的国君,这样,“楚国尽可得”。因此,他为利所诱,上了李园兄妹的圈套。须知,人一旦为利所诱,“利令智昏”,就看不清真相,更谈不上做出正确的判断。春申君最后认敌为友,断送了身家性命,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李园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看准了春申君晚年的昏聩和贪婪。李园妹子“保富贵”的枕边风一吹,春申君就深信不疑,甚至连后来朱英的忠谏都不听,直直落到了李园设好的套子里,有此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

白手起家的春申君,曾游说秦王,两次挽救楚国,最后却落得命丧棘门,身首异处的下场,真令人哀叹不已。

春申君去世之后,楚国也逐渐衰弱下去,最终灭亡。事实上,在春申君白手起家之后,楚国的命运就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春申君舍身保太子完即位,保证了太子的顺利登基,也保证了自己一步登天的计划。他完全控制了这个资本,到了李园献妹,春申君依然是想通过控制太子来继续辅国甚至是篡权。然而他没有想到,李园同样是一个野心家,甚至已经想到了自己之前。

事实上,春申君执政时期并非楚国的兴盛时期,他的亲秦计划让楚国一步步地没落,合纵的失败也是让亲秦的春申君“用事”的必然结果。短期的投机行为只是加深了与其他国家的积怨。

四大公子之中,平原君略显平庸,孟尝君稍显诡谲,信陵君尚有胆略,唯独春申君误国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