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14212500000013

第13章 多付出一点点(4)

“您不认为您很痛苦吗?您想,您是瞎子呀,多年躺在床上不能动了。难道您一次也没有想到自己失去了幸福,没有想到永远不能再看东西、走路,而感到生活无望?”

我微笑着。

“我从来没有感觉我是痛苦的,相反,我感觉我很幸福,幸福是有多重含义的。创作使我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社会主义——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黑夜,我睡下,疲倦了,但很满意。这就是我的一天,虽很平凡,但却很重要……多付出一点点是一种经过几个简单步骤之后,即可付诸行动的原则。

多付出一点点——拿破仑·希尔

倘若你把服务看作是一种快乐,不计报酬的多少,你早晚会得到回报。你所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必将会发芽并带来硕果。

你的超出所得的点滴服务必将带来更多的回报。想想种植小麦的农夫吧!如果种植一株小麦只能收成一粒麦子,那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然而,事实上一株小麦可结出多枝麦穗,每枝麦穗上又可收获许多麦子。尽管有些小麦不会发芽,不会结穗,但无论农夫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种植的好几倍。

多付出一点点是一种经过几个简单步骤之后,即可付诸行动的原则。它其实是一种你必须好好培养的心境;你应使它变为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

如果你不是以心甘情愿的心态付出,那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如果你是看在报酬或某种利于自己的利益上实施付出,那你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享受到你服务的人,总是会给你一些回报,你必定不是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惟一供应者,你应如何使消费者特别注意你呢?其中的窍门就在于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

员工也好,老板、经理也罢,只要你多付出一点点都可使你成为公司里不可缺少的人物:你能为公司提供其他人无法提供的服务。也许其他人具备更多的知识、技术或人气,但是,惟你能提供公司不可缺少的服务。在强手如林的公关行业中,如果你能容忍在半夜三点时被叫醒,并且以“愿意做”的态度提供服务时,则客户们将会记住你并会给你高度评价。

多付出一点点还意味着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想一想,如果你每时都以最佳心态,提供最优秀的服务,那么你的技术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你争光进取!借着有规律的自律行动,你将会愈来愈了解多付出一点点的整个过程,并会在潜意识中出现对“高品质工作”的要求。“力量和奋斗是息息相关的因素”这句格言就是写照。

多付出一点点,就像一盏明亮的大灯一样照着你自己,并使你有机会和他人进行有益的比较。

哪怕没有立刻得到回报,也以一种自愿而且畅快的态度提供更多服务,就是在培养你积极且愉悦的心态,而这正是培养引人注目的个性基础。

上进心既是人最珍贵,同时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个性。多付出一点点可培养你的个人上进心,因为你不是在等待事情的发生,而是主动使事情发生。

多付出一点点使你确信你正在做正确而且有益的事情,它使你更能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并且增强信心。

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以提醒你时时不忘多付出一点点,如下:

Q1+Q2+Ma=CQ1(Quality)=表示服务品质Q2(Quantity)=表示服务量Ma(MentalAititllde)=表示提供服务的心态(MentalAttiillde)C(Compemsation)=表示你的报酬这里所谓的“报酬”,是指所有进入你生命的东西:金钱、欢乐、协调人际关系、精神上的启发、信心,开放的心胸、耐性,或其他你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

比别人强,并不算真正的高贵。比以前的自己强,才是货真价实的高贵。

真实的高贵——海明威

在波澜不惊的海平面上,你、我,甚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驾驭船只远航。但是,如果只有阳光而没有阴影,只有快乐而没有苦难,那就全然不是人生。即使以最幸福的人的境况来说,那也是一团缠结的纱线。

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又迎来幸运之事,让我们一阵悲哀,一阵愉快。甚至死亡本身会使人生更为可爱。在人生中的清醒时刻,在悲哀及丧失的暗影之下,人们最接近他们的真我。

我们必须承认,所有事物或事业中,智慧所发生的作用,不如品格;头脑不如心情;天才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人越追求内心深处的生活,他外在的生活就越简单,越朴素。在奢侈浪费的时代,我愿向世人表明,人类真正需求的东西应该是极少的。

懊悔自己的错失而不至于重犯,才是真实的悔悟。比别人强,并不算真正的高贵。比以前的自己强,才是货真价实的高贵。

在一个社会里,科学发达得足以为你提供去月球访问,却不能正视并减小自身整个毁灭的危险时,那么——不管你是否乐意——这种社会就应被贴上无能的标签。

我们的富足——弗洛姆

20世纪中叶以后,许多有真知灼见的年轻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我们的社会是不合格的。可能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科学技术已经取得空前的进步。不错,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这个社会已经证明它无力防止两次巨大的战争和许多局部战争,人与人相互残杀的野蛮行径,以及化学武器对地球的毒害,不仅纵容了而且实际上促进了导致人类走向自灭的进程。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面临如此巨大的破坏潜力。这一事实指出了任何技术成就或尖端科学都无法阻止毁灭人类的进程,相反还有滋长的趋势。

在一个社会里,当科学发达得足以为你提供去月球访问,却不能正视并减小自身整个毁灭的危险时,那么——不管你是否乐意——这种社会就应被贴上无能的标签。不仅如此,它在威胁到地球生物的环境退化面前也是无能的。饥饿、瘟疫时刻威胁着印度、非洲,以及所有非工业化国家。但是,我们的反应仅是几次同情的演讲和一些空洞的姿态。之后我们继续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好像我们对这种生活后果缺少预见的智能。这种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已经动摇了年轻一代对我们的信任。因此,我认为,尽管我们这个极度成功的社会有众多长处,但这种对处理迫切问题的无能已经严重破坏了社会在民众中的形象。

通过对这种危机的观察,我想在此指出,即使在西方世界,我们也不是一个十分富足的社会。在美国,几乎有4O%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那里分为两个阶层:一个阶层即上层社会人们,生活在富足之中,而另一个阶层,它的贫困程度令无数人震惊。在林肯时代,巨大的社会区别显而易见地存在于自由人和奴隶之间,今天虽然不存在自由人与奴隶的区别,但其贫富差别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以上这些话,主要是针对富裕层面,对贫困者并不适用。他们还可能被这样的想法所迷惑:那些奢侈挥霍的人正过着天堂般的生活,穷人只是供富人们消遣和奴役的杂耍演员。这对少数民族来说同样如此,在美国对非白人来说尤其如此。超出这个范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不适用。对整个人类的2/3也不适用,他们还没有从家长制的权威主义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要为权威主义和非权威主义人口之间的关系画一个准确的图画,那就是,虽然现在富足的社会继续支配着今天的世界,但它必将面临不同的传统的冲击和一些新的能够改造现状的力量的冲击。

生命与死亡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我们在逐渐长大的同时,离死亡也愈接近。

多少回我成非我——蒙田

上帝对将要死的人会格外开恩,这是他得善报的惟一表现。这样,辞世时就不会感到死之重大与凶虐了。死亡夺去的不过是半个人或四分之一个人而已。喏,我刚才掉了一颗牙,不费力气,毫无痛苦,这便是自然的死亡期限已至。虽然它曾经锋利过,也曾经辉煌过,但那是我强壮时,现在这一时期已过。就这样,我慢慢消逝,我不复是我本人了。

实际上在我看来,如果我的死属于正常,是自然之老死,那将会给我很大安慰,今后在这方面我对命运再不必奢求格外的恩惠。世人总喜欢说从前如何如何:身材比现在高啦,寿命比现在长啦。梭罗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他却认定当时人的寿命最高不超过七十岁。而我则十分赞赏古人的中庸理论,凡事中庸才合情合理,才可致完美境地。既然这样,我哪敢奢望长命百岁,超乎常人呢?一切违反自然进程的事物都可能有不利的一面,而举凡顺乎自然的事物总会给人带来愉快,“凡合乎自然者便应算是好事”。柏拉图由此得出论断:“因受伤等意外非自然死亡的才称为暴毙,因年事高而带来的死亡最轻松不过,也许还是令人愉快的哩。”

“少年殒命,兰摧玉折,老者故世,果熟离枝。”

生命与死亡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我们在逐渐长大的同时,离死亡也愈接近。我存有一些本人的肖像,那是在我二十五岁、三十五岁的时候画的。我拿来和今天的肖像对比: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这些年我的面容有了极大的变化,等到我离开这人世时恐怕面容变化会更大,更难想像。

虽然他们时时在谋算怎样为了自己而牺牲别人,但命运之神却常常使他们自己,最终也成为自己的牺牲品。

论自私——培根

蚂蚁那种不思劳苦、不停工作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对于一座花果园,它却是一种很有害的生物。自私的人也如同蚂蚁,不过他们所危害的不是花果园而是社会。

人应用理智对利己之心与利人之心加以区分。在为自己谋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更不能损害君王与国家。

人不能奢求自己是圆心,一切都向其看齐。对于一个君王,他或许可以这样做,因为他所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有国家的利益。而对于一个公民,自私自利却是一种永不可取的品德。这种人总是把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私利的需要加以扭曲,然后就是祸及一方,扰乱社会。

所以,在为国家选拔良材时,君主的眼光千万要锐利些,莫让这种人滥竽充数。因为,一旦任用这种自私的家伙,他们就将为自己私利而牺牲与公益有关的一切,成为最无耻的贪官污吏。他们所谋取的不过是自身一家的幸福,危害的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俗话云:“点着别人的房子煮自己的一个鸡蛋”,这正是极端自私者的本性。

事实上,这种人却最容易得主之心。因为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这种人是宁愿不惜一切手段去阿谀奉承的。自私者的行为是最见不得光的。这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将倒塌前及时迁居的老鼠式的行为。这是那种欺骗熊来为它挖洞,洞一挖成就立刻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行为。这是那种在即将撕碎落入口中的猎物时,却假装悲哀流泪的鳄鱼式的行为。

但是,那种“只知自爱却不知爱人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下场的。虽然他们时时在谋算怎样为了自己而牺牲别人,但命运之神却常常使他们自己,最终也成为自己的牺牲品。毕竟,纵使人再善于为自己打算,也无法走出掌握命运的神灵的巨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