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11

第11章 玛格丽特·撒切尔——让孩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2013),政治家、外交家,英国前首相。1947年在牛津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后获得艺术学学位。曾从事过化学研究,当过专利法律师、税法专家,1953年入选下议院,1975年2月被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她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并三度蝉联首相,开创了英国历史的先例,成为世界著名的风云人物。她任职期间工作勤恳,政绩卓著,有“铁娘子”之称。

1925年10月13日,英国伦敦西部的格兰瑟姆市一个杂货店主家,第二个女儿降生了,她就是玛格丽特·罗伯特斯。她的父亲叫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靠经营杂货店为生。母亲比阿特里丝是个裁缝,一家人过着俭朴而有序的生活。阿尔弗雷德既是州议员又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他的家庭充满了宗教气息。在生活和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他非常讲求实际,而且特别严肃认真。

在孩童时期,玛格丽特深受父亲的宠爱,这种宠爱非同寻常,阿尔弗雷德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才。每周,玛格丽特都得跟随家人去参加卫理公会教的活动,星期天上午还要去教堂做礼拜。之后,她还得去学校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次在教堂做礼拜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外面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做着有趣的游戏,玛格丽特的心便也跟着飞了出去。她抬起头,小心翼翼地问父亲:“我想出去玩,可以吗?”

阿尔弗雷德也不顾及孩子的感情,严厉地回答:“不要看别人做什么,你也去做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玛格丽特只好乖乖地坐着。

见孩子不说话,父亲缓和了语气,劝导玛格丽特:“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玩乐,那样只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父亲说完,小玛格丽特陷入了沉思,她将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父亲经常这样教育女儿,让她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高度的自信,而独立不羁的个性又使她养成了一种心理优越感,为她今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对某件事情,孩子是否总有自己的想法?

2.你是不是经常“命令”孩子?

3.你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吗?

缺乏“主见”的意识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较盲目顺从,产生疑问或意见不一致时,缺乏深入思考或者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这类孩子的学习也往往是机械模仿的成分较多,无法静心深入到问题中思考,进而不能有效地进行独立的、有意义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绝对不能忽视。表面上看来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损失,但长此以往,这不单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孩子获得成功,甚至是一辈子的命运……因此,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做才对呢?

第一,对孩子晓之以理,提高认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靠自己的主见或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主见”,坚持自己想法而执著奋斗所带来的好处,充分认识到“无主见”对人的影响及危害性,从而提高孩子的“主见”意识。

第二,改变评价孩子的价值标准。在家庭交流中,大人们不要把“听话”、“乖”之类的语言挂在嘴边,不要让孩子觉得顺从大人的意志是值得表扬的。比如,把“你这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真听话”改成“你这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效率真高”等,丰富对孩子正面性评价的词汇,让孩子明白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许多优秀的品质。

第三,变换家庭角色。父母不要只充当“管教者”的角色,也不要把孩子限定在“被管教者”的角色里。在家庭沟通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角色游戏”。比如,定期开家庭会议,进行平等交流,无论孩子说了什么样的话,家长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还可以让孩子管家,处理一些简单的家庭事务等。

第四,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相当一部分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自主思想的机会。例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可以问他自己想买什么;替孩子洗澡前,可以问他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带孩子出门,可以问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带孩子去旅行,可以问问他自己觉得要准备些什么东西,等等。

第五,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第六,随时随地让孩子自主选择。家长对孩子自主选择的尊重,可以随时随地体现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

吃的自主。当孩子力所能及时,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例如在吃饭后水果时,家长不必强迫孩子今天吃苹果,明天吃香蕉,而让孩子自己挑选。

穿的自主。家长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切忌随自己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玩的自主。不少孩子在玩游戏时,并不想让成人教给他们游戏规则,更愿意自己决定游戏的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家长可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