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13

第13章 诸葛亮——让孩子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诸葛亮随叔叔投奔刘表,为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叔叔去世后他隐居在隆中,后来,由司马徽、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有了著名的“隆中对”。之后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公元234年与司马懿争战于渭南,因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军中,葬在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卒年54,谥号忠武。诸葛亮一生谨慎,“长于巧思”,他革新了连弩,制造了“木牛流马”,著作有《诸葛亮集》。

诸葛亮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但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也无忧无虑地成长着。6岁时,他被送到当地最有名的水镜先生那里接受教育。

在私塾里,先生养了一只公鸡,是用来报时的。先生讲课非常精彩,深入浅出,能牢牢抓住弟子们的心,小诸葛亮常常听得入了迷。可那只公鸡一到中午下课时就叫起来,天天如此,非常准时。只要它一叫,先生就宣布下课,让大家回家。小诸葛亮恨死这只公鸡了。

有一天回到家里,小诸葛亮因厌恨那只公鸡还在闷闷不乐。在厨房里做饭的母亲发现后就关心地问:“儿子,你怎么啦?”

小诸葛亮便把公鸡的事讲了一遍。然后他问:“娘,先生的那只大公鸡真讨厌,我想多学一会儿,它都不让。为什么它一到时间就叫呢?怎样才能让它晚点叫呢?”

母亲听后,轻轻地笑起来了。她说:“这好办啊,先生的公鸡一到时间就叫,那是人调教的结果。要想让它听你的,你也要调教它呀。”

“那怎样调教它才好呢?”

“那就看你怎么动脑子了。”母亲一边淘米一边说,“只要肯动脑子,任何事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好好想一想,也许就能有办法了。”

小诸葛亮眨巴着眼睛,看到母亲手中的大米,眼前忽然一亮,一个“收买”公鸡的办法就产生了。

第二天,小诸葛亮用一个小布袋装了点米就出门了。从这天开始,先生的公鸡就叫得不按时了,越叫越晚,没有规律。甚至中午时间早过了,先生还在滔滔不绝地给弟子们讲课呢。

时间长了,先生也有些疑惑。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就开始留心他的鸡。该下课了,就在那只鸡支好架势准备叫时,突然有个学生悄悄向窗外撒了一把米。鸡一见到米,就忘了报时的事,跑去吃米了。而那个学生正是诸葛亮。

先生勃然大怒,训斥道:“你小小年纪竟敢戏弄先生?”

小诸葛亮赶忙向先生道歉:“对不起,先生。你讲的课非常好,我不希望公鸡叫起来打搅你,才故意让它晚叫一会儿。”

“哦,原来你是想多学一会儿。”先生原谅了他,“好吧,你愿意的话,放学后就来我家里,我会给你讲习功课的。”

小诸葛亮听到这话,高兴地笑了。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孩子在遇到必须解决的问题时,他通常会怎么做?

2.当你发现孩子处于瓶颈状态时,你会立刻上前帮忙还是会等等再决定?

3.当孩子向你求助时,你是怎么做的?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麻烦,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有两个途径解决,一个是自己动脑思考自己解决,一个是向父母家人求助。据调查,选择前者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选择后者的却是绝大多数。其实选择后者也无可非议,因为孩子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父母的态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父母为了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获得快乐和满足,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想办法,甚至亲历亲为,代替孩子去做这件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懒于动脑,事事都需要依靠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

有的父母却是通过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麻烦,逐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诸葛亮的母亲就是这类母亲中的一个代表。她首先在无言中赞赏了孩子的求知欲,其次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又不说透,这就给锻炼诸葛亮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能有这样的父母确实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一个孩子,迟早要自己去面对问题,面对人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适应力,没有勤于动脑的习惯,就不能取得发展和进步,也就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建议所有的父母,相信自己孩子的潜力,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鼓励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自己去解决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想要提供给各位父母,大家不妨一试。

在孩子遇到麻烦时,让孩子回答五个问题:

第一,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想要的结局是什么?

第三,成功的障碍是什么?

第四,谁最有能力、最可能帮助他成功?

第五,需要说什么或做什么才能得到那个人的帮助?

这五个问题能帮助孩子理性地分析目前自己的状态,理清孩子的思路,找到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对孩子提问不一定非要这样直接,父母还可以采用类似于“如果……谁可以帮助你?”“如果……你可以去哪里寻求帮助呢?”“如果……你怎么办?”等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