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14

第14章 裴度——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下

裴度(765~839),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字中立,今山西闻喜人。25岁中进士,历任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宰相,频著功绩。唐宪宗元和时率兵讨伐淮西割据者吴元济,结束了淮西十多年割据局面,出现了自唐肃宗以来前所未有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故裴度被封为晋国公,世称裴晋公。裴度为人正气凛然,居官清正廉明,多次遭人排挤,却依然是当时威望颇高的人物。

裴度自小个矮,面相也生得不好看,常被人贬说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所以裴度特别自卑。恰好有一天,一个算命先生经过裴度家门口,见到在门前玩耍的裴度,便说:“此人面相饥瘦,将来必定会死于饥饿中。”算命先生的一句话,更是让左邻右舍认定了裴度将来一定是个没出息之人,裴度的自卑感更重了。

后来裴度被送到学堂念书,先生看到面相如此丑陋的人,都不太情愿教他,同学们也都讥笑他。这些都让懂事的裴度非常的伤心难过。

有一天,裴度放学回家,一看到父亲便伤心地哭起来,父亲追问是怎么回事,裴度告诉父亲说:“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一起玩,还拿纸团扔我,说我将来会饿死,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父亲安慰儿子说:“你相信你将来会被饿死吗?”裴度擦干眼泪摇摇头。父亲笑着说:“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你也一样。虽然他们都说你将来没出息,可是只要你现在努力学习,那么将来你一定能用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有了父亲的鼓励,裴度不再理会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因为他知道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学习更多的本事,将来才不会饿死。

裴度从小就非常聪明,记忆力也非常好,父亲给他讲解一首诗词,他能很快理解并能背诵出来。所以每次学堂里的考试,裴度总是轻易得到最高分,这让教书先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瞧不起他了。

父亲不仅教育裴度要好好学习课本知识,而且每次外出办事,他还会尽量带上裴度。带他参观游览各地,一则增长他的见识,开阔他的视野;二则也可以让他的性格更为活跃,减少他的自卑感。

除此之外,父亲也非常注重裴度的品德培养。他常跟裴度说:“一个人如果只是空有学识而没有道德修养,必然难成大器,甚至可能会成为人民公敌。”还给他列举了历史上才识过人但品行恶劣的奸臣佞官,虽然他们才高八斗,但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福音。

在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诲下,裴度的才华学识不仅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赏,其崇高的品德更是让人们非常敬佩。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父母,你自己有没有自卑的性格特征?

2.你的孩子有没有自卑的表现?

3.如果你看出孩子有些自卑,你知道该做些什么吗?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通常表现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情绪,比如害羞、焦虑、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产生的原因对个别孩子来说是身体的缺陷,如口吃、盲、聋、哑、兔唇、智力稍有低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源于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问题,比如亲子沟通不畅、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疏通、孩子受挫时父母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分析与评价等。这样会导致孩子怀疑自己、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久而久之,这种自我判断与情绪表现稳定沉淀下来,就形成孩子的自卑性格。

幼年时期,是一个孩子人格、价值观以及性格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孩子的性格特征会在这时候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变化不会很大。也就是说,幼儿时期的自卑心理将一直伴随他长大,对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在平时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给孩子高质量的爱;要防微杜渐,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下。

在这里,为父母提供一些调适方法,以帮助那些处在自卑状态中的孩子:

第一,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孩子。积极的语言往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我觉得你很聪明”“我认为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暗示孩子,时间久了,这种积极的概念会固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的。

第二,引导孩子形成积极、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在做事、交往受挫时,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常常会主观上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或不受欢迎而产生自卑感,这种时候就需要父母处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整件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是与非,长此以往,孩子既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三,教育孩子正确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态度。在这一方面,裴度的父亲就做得很好,他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不值得看重,而是以反问的形式,让孩子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不以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为意。同时,裴度的父亲还告诉了孩子如何行动才能在事实上推翻别人的评价与态度。这样,裴度不仅获得了精神的胜利,而且还有了奋斗的动力。

第四,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所以,作为父母,首先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的孩子的长处,这样不仅不会激励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以至自暴自弃。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和优势的机会与条件,成功的次数多了,自信自然会回到孩子身上的。

第五,降低对孩子以及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父母都望子成龙,但过高的期望值会让孩子压力过大,产生自卑感。另外,如果孩子对自己期望值过高,那么一时达不到目标的话,孩子会很容易焦躁,挫败感、自卑感会加强。所以,父母可以将自己的期望值以及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细化,让孩子在逐步实现的成就感中愉悦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