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17

第17章 梁启超——艺术化地人前教子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人。他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后来东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宏富,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之家,父亲是一个才华卓著的文人,梁启超4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四书五经,可以说他国学底蕴非常深厚。

梁启超10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去朋友家做客,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到杏花园玩耍。他看见朵朵带露的杏花争妍斗艳,十分可爱,便偷偷折下一枝。这时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梁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筒里,但还是被父亲看见了。父亲很生气,却又不想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那样不仅影响主客之间的气氛,也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客人们都陆续就座了。梁启超最小,最后一个被安排座位。这时,父亲突然心生一计。他当众对儿子说:“你自小爱对对联,各位先生也想看看你对对联的功夫。我先出一个上联,你对得如果让大家满意,你就坐下吃饭,否则你就站着吃吧。”在座的客人都附和这个建议,梁启超因对自己对对联的功夫非常自信,也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父亲朗声说道:“上联是: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一听,脸上立时一片通红,心知父亲是发现了自己偷折杏花的行为,不好当众戳穿,故意用这个上联来批评他,让他知错改错。于是,梁启超答道:“我的下联是: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对联一出,众人齐声喝彩。父亲见儿子接受了自己的批评,而且又对出这样好的下联,就原谅了梁启超的这种不体面的行为。梁启超这次既得到了教诲,又保留了面子,从此以后就更加自律了。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在公共场合,你的孩子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

2.你在众人面前批评过孩子吗?

3.你是否注意过当你在人前批评孩子时,孩子有什么反应?

中国有一句俗语:“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后者不在话题讨论范围之内,前者“人前教子”的含义是在有客人在场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有不好的举动,家长应该当着客人的面毫不留情地给以教导、训诫。很多人对此都深表赞同,觉得当众教育孩子,会刺激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在公众的关注下,更加注意树立自己“听话、懂事、乖巧”的形象。然而,这只是父母站在自己角度的合理想象。

第一,人前教子的利与弊。人前教子确实有好处,其好处就在于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了及时的纠正,这比事后再去说教更有说服力。人前教子也有不当之处,这种不当之处可能比好处的威力更大。因为,“人前教子”会让孩子感觉当众丢丑,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痛苦,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间久了,孩子就有可能会丢掉自尊心而变得自暴自弃。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第二,艺术化地人前教子。知道了人前教子的利与弊,父母可能会比较迷惑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孩子在公众场合犯了错误究竟该怎么办呢?要不要“人前教子”?答案是“要”,但必须加上一个状语“艺术化地”。

艺术化地人前教子就是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一种艺术的手段,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像梁启超的父亲那样,将教育孩子的目的隐藏在对对联这种智力活动中,父亲和儿子彼此心知肚明,也显示了一种亲密关系。

但是,不是任何父母都能在公共场合急中生智地用一种艺术化的方法教育孩子。这时,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体态语言,即运用体态语言,给孩子以暗示,那就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达到规范孩子行为的目的。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家长可以借助眼神、表情、动作等,准确、细致地表达出对孩子行为的鼓励、批评、赞同、反对等不同态度。如“点头”是同意,“微笑”是默许,“拍肩”以鼓励,“亲吻”表喜爱,“皱眉”为不满,“摇头”即否定,轻敲桌子意在提醒孩子“注意”……

如果孩子在你的体态语言的提醒下,纠正了不良行为,你要及时表达出你对孩子的肯定与赞赏,使双方在心灵上得到进一步沟通融合,这对巩固体态语言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孩子在公共场合做出失礼的事,这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如果做父母的想要尽量避免这种尴尬,就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了解儿童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平时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到尊重孩子,孩子也就能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样,在特殊情况下艺术化地人前教子、使用体态语言就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