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20

第20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当孩子被冠上了“差生”的帽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加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爱因斯坦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给他起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他寄托了全部希望。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发愁了:人家同龄的孩子都能说能唱了,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周围的人看着小爱因斯坦呆头呆脑的样子,议论纷纷,说他是个“痴呆儿”。但是,爱因斯坦的父母并没有因此对儿子失去信心,相反,通过对儿子的认真观察,他们深信爱因斯坦一定是很聪明的。

爱因斯坦六岁的时候,语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学校。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因为反应迟钝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叫他“笨家伙”。爱因斯坦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

当父亲知道这些情况以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拉着爱因斯坦和蔼地说:“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父亲的话如清泉一样流淌到爱因斯坦的心田,使爱因斯坦逐渐树立了自信心,振作起来。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孩子是“差生”吗?

2.你告诉过孩子,其实他和其他人一样聪明吗?

3.在孩子面对责难的时候,你曾积极地鼓励他吗?

“差生”总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某方面能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主要在于现今的教育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素质教育已被全国人民在理念上所接受,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仍然没有建立起来与之相配套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家长以及全社会仍然把分数看成是衡量教师工作成绩、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就会使个别老师、学生形成一种偏常心态,对待学习好的同学态度和蔼可亲,连缺点都理解为优点,对待成绩差的同学就“横眉冷对”,优点也变成了缺点。

那么,如果孩子被冠上了“差生”的帽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弄明白孩子学习差的原因。一个人学习成绩好与坏,原因是多方面的,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观原因,如,一些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复习,什么时候休息……目标不明确,导致孩子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成绩不好;客观原因,如,有些孩子因为生活条件优越,这就导致了他们学习没压力,缺乏竞争意识、紧迫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松懈、懒惰,因此学习成绩落后;生理原因,孩子还小,自控性较差,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因此也会影响学习。

第二,让孩子知道他和成绩好的同学拥有同样聪明的头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对许多少年儿童的实验观察、追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他们肯定地说:“只要有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所以,孩子虽然是“差生”,但他们头脑事实上并不“差”,家长要对孩子强调,他和成绩好的同学拥有同样聪明的头脑。

第三,和孩子一起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包括争取在多长时间内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或者赶上班级的某某同学的学习成绩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适合他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的学习计划。需要强调的是,在学习计划中一定要有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时间表,如晚饭后学习多长时间,早上几点起床,家长要特别要利用好周六、周日的时间,让孩子养成争分夺秒的精神,把失掉的时间“抢”回来。

第四,培养孩子顽强的学习意志。自古道,“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在一般的学习差生中,多数都是思想意志薄弱,克服不了困难,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时学一会儿就厌烦了,这都是学习意志不坚定的结果。家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任何成功和进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越是遇到“拦路虎”,越是要狠抠到底,一两次不行,反复它五六次……直到战胜学习困难为止。

第五,排除影响孩子进步的客观因素。孩子成绩的好坏,除了主观的因素外,客观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首先,无论家境如何,家长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不要因为“家里有钱”,丧失学习压力和竞争的劲头,也不要因为“家里很穷”而自卑、自弃;其次,家长要多关心孩子是否存在影响学习的不良爱好,不要让这些不良文化影响孩子的学习;第三,营造和谐的家庭范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培养孩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第六,和孩子一起面对责难。部分老师、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常以冷眼相待,甚至讥笑他们。如果孩子面临这种责难,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表明,自己是相信他能够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要让孩子知道,个别老师、同学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嘲笑,说明他们在做人方面有些不妥,是不对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责难,不要让他们产生自卑感,使刚刚昂扬的学习情绪受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