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25

第25章 查尔斯·汤姆逊·里斯·威尔逊——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查尔斯·汤姆逊·里斯·威尔逊(1869~1959),他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27年因发明了能够观测带电粒子轨迹的“威尔逊云雾室”,为后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孩子都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威尔逊也玩这个游戏,不过,他“玩”的是父母,“玩”的目的是为了去研究他感兴趣的事物。因为,当他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马上就跑了过去,而忘记了把自己的去向告诉父母,总是惹得父母到处去找他。

父母一边喊着小威尔逊的名字,一边向左邻右舍打听:“看见我的小威尔逊了吗?”“请问,我儿子在你们那里吗?”时间久了,当人们看到威尔逊的父母走过来时,就会说:“看看,小威尔逊又和他的爸爸妈妈玩捉迷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一直在威尔逊的家乡被传为佳话。

有一次,父亲带着小威尔逊去参加一个音乐会。父亲担心他在剧院里乱说乱动,提前交代了许多注意事项。看到儿子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身边,眼睛盯着舞台,父亲放下心来,也非常专注地欣赏起那美妙的音乐来,全身心地沉浸在那优美的旋律里。

一曲演毕,父亲从音乐声中回过神来,扭头一看,大吃了一惊:座位空空,儿子不见了。父亲慌了神,赶紧起身去寻找,可哪里有儿子的影子?这时,他突然想起来,儿子曾紧紧地盯着舞台,是不是被舞台上的什么东西吸引住了,想去看个究竟?嗯,很有可能。儿子不是经常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马上就赶过去研究一番吗?于是,他匆匆绕到后台去。

在那里,父亲果然看见儿子正盯着舞台用的彩灯发呆呢。看见父亲走来,小威尔逊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乱跑乱动的结果会招致父亲的责骂,而是睁大眼睛问父亲道:“爸爸,快来看看,这些灯为什么会是彩色的呢?”

父亲又生气又好笑,不过,看到儿子好奇的眼神,父亲松了口气,什么也没有说。平时,自己不是经常鼓励孩子多用脑思考问题吗?不是经常教育孩子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吗?孩子有了这种精神,是应该鼓励,而不是扼杀。于是,他拉着儿子的手,说:“你提的问题很好。等一会儿回家去,我再好好告诉你吧。”

长大后,威尔逊一直保持着这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一次,他在天文台上看见了阳光照在云彩上产生的奇妙景象,十分好奇,心里产生了许多大问号。为了重现这种奇景,他回到实验室,不停地试验,不停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最后终于发明了“威尔逊云雾室”,被著名科学家卢瑟福称为“科学史上最精彩的仪器”。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孩子爱思考问题吗?

2.你在博物馆的时候,会随机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题”吗?

3.讨论问题时,你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散落的知识点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还有利于孩子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死读书”,从层次上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呢?儿童教育专家认为,作为父母创造出一种“家庭思考环境”非常重要,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聪明的孩子可能懒于思考,因而他们对任何东西都容易不加思考地发表看法,对此家长应引导他们认真思考某个问题,养成良好的思考态度。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往往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家长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同时要注意,不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忍不住”指指点点,这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必然过程,适时地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就可以了。

第三,随时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带孩子上博物馆,还是陪他们看书看电影,父母都可以提一些问题,启发孩子进行思考。当然,这对父母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家长可以在去之前做好一些知识储备,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

第四,全家参与。在一起谈论问题时,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要抓住这一点,组织全家一起讨论问题,鼓励孩子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对孩子发表意见的行为表示肯定。在家长的正面引导下,孩子会积极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第五,对问题要全面思考。家长要教育孩子无论对什么事物进行思考,都要考虑到它们的优缺点,是否有吸引力,有无参考价值,等等。对事件则要考虑它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后果。总之,要指导孩子更全面地思考问题,这对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十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