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47

第47章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是他的成名作。1863~1869年,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完成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其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长篇小说《复活》是其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一个名门贵族家庭中,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令人遗憾的是,托尔斯泰的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于是教养孩子的责任便全落到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

托尔斯泰的父亲为人和蔼,善于交际。他不像其他贵族一样生活奢侈,而是过着勤俭的生活,喜欢经常穿一些剪裁合身而又舒适的便服,这让托尔斯泰觉得父亲很容易亲近。

尼古拉是个喜爱读书的人,虽然忙着管理广大的私有土地,但仍然会抽时间读书。家中的书房里摆满了俄国文学、法国古典文学、历史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书籍。他不像某些有钱人家一样,买书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教养,把书摆在书橱内作为装饰品。他坚持教导托尔斯泰,未读完上次所买的书以前,绝不再买新书。

托尔斯泰遵循父亲的教导,读了许多书,这些书籍对他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教育孩子时,尼古拉总是努力做到有耐性、有教养,对孩子很温和。他最喜欢传记和诗,便常朗诵普希金的诗给孩子们听,然后还让他们跟着朗读。

父亲去世后,托尔斯泰依然保持阅读的习惯,他总是对自己说“不,父亲没有死,他还活着”,以此来鞭策自己。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否抱怨过孩子太贪玩,对书本不感兴趣?

2.你每天为孩子朗读书中的内容吗?

3.你知道怎样和孩子一起“玩”阅读吗?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让孩子阅读,并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用读书识字充塞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成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第一,及早帮助孩子认识图书。孩子认识图书,首先是把它当做物品来看待,对于图书有什么作用,则要等到长大以后才会知晓。在美国,许多家庭在孩子一出世,父母们便在孩子的摇篮里摆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起初,孩子们用嘴咬、用手撕,口水弄湿了书页,只把图书当成了一般的玩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提高,父母们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逛书店、图书馆,使孩子的物欲趋向于图书的方向;同时在节日和孩子的生日买一些好书送给他们,尤其对已有阅读能力的孩子,更要如此。

第二,为孩子朗读书中的内容。0~3岁是形成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渐渐地产生了。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

第三,和孩子一起边读边玩。天下或许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却没有不爱玩的孩子。在观念上,不少大人把阅读或其他学习活动看作是相当严肃的事情,但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学到的一切几乎都是从玩中获得的。儿童的阅读可以有许多种玩法。比如,有的书本身也是玩具,可以当做汽车在地上滚,可以当做积木搭房子,可以当做拼图变图案;有的书有其他特定的用途,可以在洗澡时放在浴盆里,可以铺在地上当做游戏用的地板;有的书里就有游戏,孩子可以一边看一边参与。

第四,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孩子选择图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