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48

第48章 厄纳斯特·海明威——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性别意识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生性勇敢坚毅,作品行文简洁凝练,真正做到了“文如其人”,而他这种明快有力的写作手法后来亦被称为“海明威风格”,在美国文坛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海明威1899年出生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外一个中产阶级住宅区“橡树园”镇。他的父亲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外科医生。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个虔诚的教徒,很有艺术修养。

海明威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开始将他和一岁半的姐姐马塞利娜打扮成性别相同的双胞胎,还想把他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上流社会人物。将儿子男扮女装,这让父亲感到莫大的耻辱。然而由于拗不过妻子,老海明威只能不断地寻找机会强化儿子的男性意识。

夏天,海明威一家人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于是,父亲经常带着小海明威外出穿林涉水,走村串户,让他接受锻炼,增长见识。闲暇时,父亲还带儿子去打猎、钓鱼。他教小海明威在野外生火煮东西,使用斧子砍伐树枝,在林中空地搭起棚子,还教儿子剥鱼、杀鸡、杀鸭下锅煎煮等。这一系列的户外活动锻炼并培养了小海明威作为男性所应该有的胆略和勇气。

父亲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一个“男子汉”还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要勇于独立面对生活。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的那一年,父亲就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孩子,别老跟着我,自己活动去!”父亲将一根渔竿甩给了儿子,并鼓励他说:“孩子,自己去干吧,你肯定行!你会比爸爸强!”

小海明威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他又长大一些的时候,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断指引和鼓励下,小海明威很快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给儿子穿过花裙子,给女儿穿过西装、打过领带吗?

2.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如何?

3.孩子经常与异性朋友玩耍吗?

海明威的父亲很有先见之明,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性别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本来是个男孩(女孩),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着男孩(女孩)的角色规定来发展人格特征,而是走向女孩(男孩)那一面,那么,他(她)的人格发展就是异常的。凡是人格发展不符合约定俗成的性格特征的,都算作是病态人格。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对于希望自己孩子拥有正常性角色的父母来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件十分让人焦虑的事,但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孩子在4~12岁期间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拥有正确的性别认识,远离病态人格的。

第一,家长对待不同性别的态度要一致。童年时期,有的家长和海明威的母亲一样,特别喜欢女孩儿或特别喜欢男孩儿,没有按照孩子的天生性别来塑造孩子,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形成性别错误。要纠正这种性别身份自我识别障碍,就必须在孩子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改变态度,不再按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

第二,强化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的性别进行正确认识。男孩应着男装,玩男孩玩的玩具,从小多与男孩子一起玩。女孩反之亦然。父母应按孩子的解剖性别来教育和培养孩子。对于男孩,父母要明确告诉他将来要成为男子汉;对于女孩,告诉她举止行为要有女孩样儿。

第三,培养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关系。父亲应常常陪儿子玩,母亲也要多一些和女儿单独相处的时间。如果家里缺乏同性父母的榜样引导作用,可请亲戚、朋友或家庭教师来施加影响,多和同性成人在一起游戏或做有兴趣的活动,会使孩子受到感染并出现模仿的行为。此外,让男孩看一些男英雄的书,给女孩讲一些仙女的故事,都对他们的性别角色矫治有所助益。

第四,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适当的性别角色行为。比如,对娇弱的男孩应表扬他爬山、踢球这类体力活动和勇敢行为,经常称赞他是个“好小伙子”,希望他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尤其当他表现得像个男孩子时,这些鼓励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家长可以奖给儿子一把冲锋枪,奖给女儿一个布娃娃。鼓励男性化的女孩子多参加唱歌、跳舞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追求女性的秀美、端庄、乖巧、细致。如果父母能与孩子共同参加这些活动,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鼓励孩子与同性进行交往。由于从小就被打扮成异性模样,在孩子的心里,异性的言行就是他们的标准言行。家长应该为孩子多创造与同性接触的机会,并告诉孩子他们是与他(她)一样的,这将使孩子学习到同性的言行、习惯,最终逐渐转化过来。

第六,偶尔可以模仿孩子的行为。模仿孩子行为可以让他们自己看看那样的一举一动是否合适。我们常说,人只能看到别人脸上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的污点,家长的模仿或许会使孩子感到很可笑,在笑声中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