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58

第58章 丁玲——和孩子一起进步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1927年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作品。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丁玲4岁时,父亲病逝,由母亲一手将其拉扯大。母亲是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新女性,她能读会画,多才多艺,喜爱文学,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她的思想也非常开放。

母亲常告诉丁玲,女人也要读书识字,也要工作,也要参加革命。当时还很小的丁玲并不知道母亲给她讲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丁玲的启蒙教育是由母亲进行的。在家里,无论干什么,母亲都会带上丁玲,教她唱歌,教她背诵诗句,还不时地以故事的形式向她讲解诗句的意思,每每这时候丁玲都会听得特别入神。5岁的时候,她已经能背诵好几十首唐诗了。

因为母亲,丁玲阅读过很多的书籍,尤其是一些文学类的。有时,母亲也会拿起书本,将书中的内容读给丁玲听。虽然有时小小的丁玲还听不太懂,但从小就耳濡目染,奠定了她以后在文学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基础。

从小听了母亲讲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和知识,培育了丁玲的想象力,在她稍大一些的时候,她就能编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来了,这时候,母亲便成了她最忠实的听众。

随着丁玲的日益成长,母亲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经不够应付聪明的女儿了。为了女儿将来的发展,她决定送女儿去城里的一所学校读书。不仅女儿要读书,她自己也要读书,因为她也需要进步。

母亲的行为引起了当时广泛的议论,当然非议是多数的。一些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常在她们母女俩背后指责:“一个寡妇还进学堂,招摇过市的,成何体统!简直有失身份!”

母亲顶着压力,照样跟女儿一起上学放学,回到家里两人还一起讨论当天所学的知识。小丁玲非常敬佩母亲的勇敢,所以她对学习也不敢懈怠,她可不想输给母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母亲毅然地参加到了游行队伍中。看到母亲的爱国热忱和革命精神,丁玲受到鼓舞,回家后立刻将长长的头发剪掉,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大潮中。

母亲看到丁玲的装扮,稍微怔了一下,丁玲马上向母亲解释说:“我也要像你一样,冲破封建的束缚,投入到革命的战斗中。”母亲看到女儿英姿勃发的样子,非常欣慰,拉起女儿的手说:“好吧,让我们成为革命的战友吧。”

母亲和丁玲一起进步,她们俩真的就是学习上的朋友,革命中的战友。

在母亲的教育与培养下,丁玲不仅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她的思想也有了显著的改变。后来她出任了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这一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后来,她还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里》等解放区优秀文学作品,为中国解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自己的自身素质如何?

2.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你是否开始好好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

3.你花在孩子身上的心思是否比花在工作上的心思多?

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也就是说,父母的教育观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础。个体在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在母体中接受着影响和教育,当孩子出生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将伴随他的成长,而此时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等等。

第二,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文化知识。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知识也存在老化的问题。孩子的求知欲相当强,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第三,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家长要主动购买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报、刊,参加家庭教育讲习班,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并用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实践。勤于思考家教中的为什么,不断总结家教中的经验教训,注意同他人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而不是盲目地教育子女。

第四,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心理素质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孩子有意无意的产生影响。为了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尤其应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信心和勇气;爱心和热情;理智和宽容;恒心和耐心;等等。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