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67

第67章 齐白石——培养有尊严、有骨气的孩子

齐白石(1864~1957),湖南省湘潭人,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作品传世,是近代中国艺坛的奇葩,尤其是他的花鸟草虫画,以及虾蟹画,不仅独步当代,亦可谓前无古人,是唯齐白石始有的绝妙艺术。

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尊严,并不取决于家里物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生长和教育的环境。

齐白石的父亲齐以德老实寡言,而母亲则刚强豪爽,好为左邻右舍的穷人打抱不平。小时候,齐白石亲眼看到,母亲敢于和地保讲理。每当父亲受到人家无端欺侮的时候,出主意反击的一定是母亲。

齐白石6岁那年,有一天,他们邻村黄茅堆子有位巡检要来。巡检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但是,却弄得排场很大。那人坐在轿里,有专人拖着竹板吆喝着开道,在很少见到新鲜事物的乡下,大伙儿都赶着去看热闹。

隔壁的三大娘,来叫齐白石一块走。母亲问他:“你去不去?”

齐白石说:“不去!”

母亲对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别扭,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

齐白石听见母亲说自己别扭,以为一定是自己的话惹她不高兴了。谁知,隔壁三大娘走后,母亲笑着对他说:“好孩子,有骨气!黄茅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作甚!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

母亲的这番话给了齐白石很深的影响,齐白石从小就养成了有骨气、有尊严的倔强性格。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要邀请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他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在书画上的成就令人赞叹,他有骨气、有自尊的人格更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像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吗?

2.你是否确信孩子是个有自尊心、有责任心的人?

3.你平时会注意保全孩子的“面子”吗?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父母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

第一,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一个基本准则。每位家长都必须明白,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他理应受到平等的对待。要想培养起孩子的自尊心,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像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第二,信任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就必须要信任孩子。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他道德败坏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家长要信任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自立的人。假如家长能把自己的那种信任不断地传送给孩子,孩子想要做出与家长希望相反的行为就太难了。

第三,保全孩子的“面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刻注意保全孩子的“面子”。如果生命初期就没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无从树立。“面子”是一个人自尊心外化的表现,要“面子”的深层原因有三层,最外层是虚荣,深一层是自卑,最深层是自尊。孩子在生命早期还没有能力区分清楚这三层意思的区别,他所表现出来的是爱面子,希望在别人面前干干净净。我们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没有面子,实际上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面子”了。所以家长不要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伤了孩子的“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四,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教养。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时,他自己也无自尊可言。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在家庭中,要建立起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亲和、相互尊重的氛围。其次,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再次,教育孩子尊重所遇到的每个人。当一个孩子逐渐学会了尊重别人时,他自己也就建立起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