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09

第9章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让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870~1924),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1887年,列宁的哥哥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杀害。从血的教训中,列宁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斗争的决心。1891年,他在萨马拉城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3年8月,他移居圣彼得堡,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推翻沙俄腐败统治的革命斗争。1917年,他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一天,母亲带8岁的列宁到舅妈家去走亲戚。这时大人发现屋里的一只花瓶碎在地上,母亲猜到是列宁不小心打碎的。因为刚才她发现儿子从这间屋子里慌慌张张跑了出来。

舅母大声问几个小孩:“谁打碎了花瓶?”

孩子们齐声喊道:“不是我打的!” 列宁也跟着喊:“不是我打的!”

列宁并没有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让母亲很伤心。按说母亲应当场揭穿谎言并严厉处分列宁,但她没有这样做。母亲认为,重要的是看儿子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主动向大人承认错误。她希望儿子能在想明白后,悔改认错。

母亲一边耐心地等待着列宁认错,一边若无其事地给他讲一些伟人勇于承认错误的事例。三个月后,一天临睡前,她轻轻爱抚着儿子的额头。突然,列宁哭了起来:“妈妈,我骗了舅妈,花瓶其实是我打碎的!”母亲的等待有了结果,儿子终于鼓起勇气承认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列宁母亲一次成功的教育,它彻底洗涤了孩子心灵上的道德“劣迹”。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孩子会编造各种借口吗?

2.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认错吗?

3.孩子勇于认错之后,你会积极鼓励他吗?

很多时候,即便是在“案发现场”,指着那被翻得乱七八糟、零落满地的书本、零食,家长问孩子:“这是谁干的?”答案还是从“这是小狗干的”到“这是外星人干的”,或者“它就是那样的”。很难听到孩子承认:“这是我干的!”很多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认自己犯的错,同时还能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面对这些狡辩,很多家长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那么,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认错呢?

第一,“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的!所以我可不能说是我!”孩子害怕的不只是来自家长口中的责备或手下的惩罚,而是家长的愤怒、不满,以及家长对自己的失望的情绪,这让孩子真正心生胆怯。很多时候家长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或者“一顿臭骂”而不惜耍赖,做了错事不敢承认。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者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是爸爸妈妈的难过。可家长也的确不能高估了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相信可以借助回避责任、矢口否认来换取父母的不失望、不难过。

第二,“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我不承认是我干的就不用说了。”“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就懂得说、就明白为什么要说的。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大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

第三,“我说那不是我干的,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时应该怎么办!”在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但事实上,他也许并不希望就此“灰溜溜”地“逃走”。勇于承认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一点帮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保留一些面子。

第四,“那可不是我干的!真的!”幻想和事实,对于孩子来讲,还是会时常出现混乱的。他们有时会沉迷于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也就是“那事情”根本没发生),有时候他们甚至真的忘记了刚才都发生了什么。父母们不要忘记,他们毕竟还是小孩子,生理的、心理的发育都还在进行和完善,他们有很多自身不自觉也难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年龄局限。不要总是用大人的想法来猜测甚至强加于他们,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帮助。

那么,孩子犯错之后,如何鼓励他们认错呢?

第一,等待孩子说出真诚的道歉。“对不起”这三个字,说出来真的需要一些勇气。在孩子犯错后,家长要“迂回”地让孩子主动道歉,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能说出真诚的‘对不起’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你说出来了,那你就是一个勇于认错、敢担责任的好孩子。”当孩子学会了诚心诚意地道歉时,他也就不会去推卸自己的责任了。不过,家长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让孩子最终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轻松起来。如果孩子还是难以开口道歉的话,可以教孩子“换一种方式”来说。比如画张画——在一张大纸上,和他一起写上“对不起”。在他不愿开口的时候,他会想到它。这样做既不会因为强迫孩子开口而造成他的逆反,又能达到让孩子领会精神的效果。

第二,给孩子一个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那么家长可以反问孩子:“你说那个做错事在墙上乱画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的过错呢?”家长主动提出进入“弥补”的程序,也就暗示了家长虽然不满意但愿意接受孩子的认错和补救,孩子会用积极的态度来响应的——“我想那个孩子已经答应了一会儿就用刷子把它们刷干净!”

第三,孩子认错后父母要积极鼓励。虽然人人都会犯错误,但是敢于承认错误并为之负责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很多父母只会在孩子表现“精彩”时才给予奖励,殊不知,勇于承认错误是很难得的品质。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并给予奖励、表扬。此外,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失败的经验、教训更能够推动一个人的成长。高明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体会到更深刻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