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不可不戒
14220200000023

第23章 日常打招呼的话不能省

过去,人们见了面无论何时何地,第一句问话就是“吃了吗”,如今在城市里是越来越少见了。第一个指出其不合理之处的,大概是语言大师侯宝林。他在相声里说了一个欲进厕所的人问刚出厕所的人“吃了吗”的笑料,说明千篇一律地以“吃了吗”为招呼语的可笑。汉语的丰富性是世人皆知的,为什么过去长期以来人们只以“吃”为话题打招呼,确实令人费解。当年老舍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的解释好像是说,广大下层民众生活贫困,每日里忙忙碌碌不过为混饱肚子而已,于是“吃”成了天下第一要义,所以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吃”。如果这种解释有道理的话,那么已经达到“温饱”了,为什么还总是一见面就问“吃了吗”。

本质上,招呼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的意义只在于说话本身而不在乎说的是什么话,美国人的“嗨——”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我国传统的招呼语除了吃的话题外,常用的还有天气如何、工作忙否、身体状况之类。比如甲乙两人见了面,甲:“今儿天气不错!”乙:“可不是,天气挺好!”然后各奔东西;或者,甲:“最近忙吧?”乙:“还可以,凑合吧!”或者,甲:“近来身体可好?”乙:“还行,没病没灾的。”

总之,人们在这里绝不是谈吃饭、谈天气、谈工作、谈身体,只要是说了话,便已达到目的。什么目的呢?礼节的目的,表明承认对方的存在。当然不一定都是用语言打招呼,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点一下头、微笑一下,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个礼节的必要性,就要设法把它运用得更好些,以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

招呼用语言表示的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如果遇到熟人打招呼或别人跟你打招呼,你装作没看见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男人与人见面时一定要注意互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