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救时宰相——张居正
14281400000032

第32章 树敌过多

张居正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魄力过人,也威严过人。他的儿子张敬修描述他:“遇事有执持”,“湛静沉默,声色不露”。自从出任首辅后,张居正更是老成持重,对客人往往不交一言,为人矜持,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但要发话,威势逼人。

张居正给小皇帝讲课,神宗把《论语》中的“色勃如也”,误读成“色背如也”,张居正一声“应当读勃!”使神宗顿然惊悚。他要一发话,能使“百僚皆惕息”,连大气也不敢出。主持内阁会议时,他气盖群臣;与客人交谈,不数语即行送客。对于同僚,他就是这样咄咄逼人,不屑一顾。

他凌厉的威力,是骄横、刚愎性格的反映。蒙汉和议成功,他恃功逞能,自命不凡,声称:“我不烦一士,不役一兵,坐而得之,此天赞我也。”“豪杰所见,自与凡人殊也。”他多次自比为辅佐商王的伊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此给同僚留下“骄抗,轻弃天下士”的印象。

万历六年,张居正离京回乡安葬亡父,一路上摆出一副摄政大臣的显赫排场。有尚宝寺少卿和锦衣卫指挥护送,戚继光还派来铳手与箭手保镖;他所乘坐的轿子是真定知府钱普特意赶制的,其规模之大,被人形容为“如同斋阁”。它的前半部是起居室,后半部是卧室,两旁有走廊,童子在左右侍候,挥扇焚香。如此豪华之极的庞然大物,要用三十二个人才能扛得动,比皇帝的出巡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代学者林潞认为,这是他自恃才高而溢于言表,重蹈韩信的覆辙;谈迁说这是犯了“威权震主”的大忌,因此贻祸于身后。

张居正执政时,朝中反对派也很强大,不时攻击他。攻击得最为厉害的是“夺情”事件。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病逝,按照当时官僚的“丁忧”制度,必须辞官服孝二十七个月。张居正是一个“非常磊落奇伟之士”,不愿意拘泥于“匹夫之小节”,而使改革中断,便与冯保联手策划,要皇帝出面“夺情”——不让他回乡守制,而要他“在官守制”,依然执掌朝廷大权。

此举激起了声势汹涌的反对声浪,指责张居正违背传统的伦理纲常,不配继续身居高位。反对得最激烈的是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就在张居正处境十分尴尬之时,皇帝再三强调“夺情起复”是他的旨意,冯保又和张居正密切配合,让张居正代替皇帝起草圣旨,对吴、赵、艾、沈四人实施严厉的廷杖。由此招来更多的非议。

毫无疑问,张居正树敌过多,和他日后遭到报复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