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192

第192章

显通寺内,子慧大师在厅堂里接待忽必烈一行。

子慧说:“据师辈传说,此处原来有五座山峰,方圆500里。冬季滴水成冰,夏天烈日炎炎,春季则飞沙走石,当地山民生活苦不堪言。人们求仙拜佛,说哪家哪派能求得老天保佑,脱离苦海,这里就作哪派的道场。是文殊菩萨前往东海龙宫借来一块歇龙石,放在中台南边的一个山谷中,这里才变得清凉无比,故而改名为清凉山。后来,青龙前来索要歇龙石,文殊菩萨和当地人民不肯归还,青龙一气之下将五峰扫平,使之成为五座平台,这才改称五台山。父老乡亲们感念文殊菩萨的功德,方才将500里山地赠给佛门,从此成为文殊菩萨道场!”

八思巴问:“据小僧所知,中原佛门有四大名山:峨眉山乃普贤菩萨道场,五台山乃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乃观音菩萨道场,九华山乃地藏王菩萨道场。全真教凭什么说五台山本来是道教名山呢?”

子慧说:“上师有所不知。近年来,他们印制了不少道经,诸如《老子化胡经》之类。有一本《道经》里说,五台山最早名为清凉山,道教弟子们称之为‘紫府山’,还曾建有紫府庙。而《清凉山志》也记载说,文殊菩萨最初来中土的时候,就居住在石盆洞里。‘石盆洞’正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据此推断,五台之祖文殊菩萨也曾经借道观传播佛法。所以张真人等宣称,五台山是他们道家的祖产!”

察必王妃说:“如果真是如此,那倒真是个麻烦事呢!”

正说话间,一个小沙弥跑进来:“师父,那个道士又来了!”

众人一愣,方才那个为首的道士走了进来,问:“哪位是显通寺住持子慧?”

子慧说:“贫僧就是。”

道士将一封挑战书交给子慧,说:“全真教张真人下书五台山子慧大师,你们不是要讲理么?我们给你这个机会,明日午前来五郎庙辩论,过时不候!”

忽必烈问:“你是张真人派来下战表的?”

道士看忽必烈;刘秉忠说:“这位是四王爷忽必烈。”

道士稽首说:“啊,是王爷殿下。听我师父张真人说,大汗要派一个亲王来五台山主持公道,想必就是殿下了?”

忽必烈说:“对。”

道士扫了忽必烈和众人一眼,说:“王爷既然是来主持公道的,却一下马就坐在显通寺,身边还带着一位吐蕃喇嘛……”他摇摇头。

忽必烈正色道:“你是怕我偏袒佛门?是么?”

道士说:“贫道不敢!”

忽必烈说:“那好吧,我的上师八思巴,还有这位还俗的和尚子聪,今天就住在显通寺。我和我的王妃、王子、侍从们就住你们的五郎庙好不好?”

道士说:“欢迎之至!不过住在哪里并不要紧,我听说殿下还是佛门的俗家弟子呢?”

阿合马说:“你太过分了!”

忽必烈大笑起来,说:“对对对,他的话不过分,不过分。我听说天下佛、道两家来了不少人。我看这样吧,明天你们佛道论辩的时候,可以各带几十个信徒来,再请一些士大夫或平头百姓做公证人。谁输谁赢,本王说了不算,听下边的公论好不好?”

道士稽首说:“好!一言为定。子慧大师,如果明天我们赢了,你们佛门弟子全数给我搬出五台山,不过得留下17个弟子。”

子慧问:“做什么?”

道士说:“蓄发为道!”

八思巴问:“噢,这倒新鲜。那你们要是输了呢?”

道士说:“喇嘛,我们不会输的!”

八思巴说:“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道士说:“万一我们输了,我们全都撤出五台山。”

八思巴问:“全都撤出么?”

道士说:“啊,我们也留下17个弟子,落发为僧!”

刘秉忠问:“你可当真!”

道士说:“我们是全真教,说出话来全是真的!”

忽必烈问:“这件事就由我来监督执行怎么样?”

道士说:“可以!”

子慧说:“可以。”

忽必烈道:“那好。”他站起来说,“王妃,我们就去五郎庙吃吃道家的斋饭吧!”

察必王妃、孔雀王妃等站了起来。察必王妃说:“那,上师,我们明天见。”

真金说:“父王,我想留下跟八思巴上师住在一起。”

忽必烈问道士:“你看行么?”

道士笑了,说:“他愿意偏袒谁就偏袒谁吧。”

夜色笼罩下的显通寺客房,除了油灯的火苗极细极低的燃烧声之外,一切都静宓着。

乘着夜色,子慧和刘秉忠来看望静修。

静修对刘秉忠说:“白天在山门,我没有认出大师来。怠慢怠慢!”

刘秉忠笑笑说:“是八思巴让我入世修行的。我虽然只开了杀戒,其余九戒,还墨守清规呢!你呢?在五台山住得惯么?”

子慧说:“她已经是住持了!”

刘秉忠道:“毫不奇怪。她从小就生在卧象岭,同圣僧八思巴一起长大,父亲又是萨迦派的俗家弟子,而后她又跟从白教活佛为徒,那也是一位吐蕃高僧。自然同有些半路出家的女尼不同了。”

子慧道:“当然当然,论起佛法来,我都自愧不如呢!”

静修说:“大师不要取笑我。”

子慧道:“哎,出家人不打诳语。我来正是想跟你说,明天的佛道论辩事关重大,你必须参加。”

静修说:“不不,我的修习不够。还是让……”她咽下了后边的话。

刘秉忠说:“你是说八思巴?他自然也要参加。不过,关于五台山归属一事,他不甚了了。还是你合适,你就不要推辞了。”

子慧说:“这也是护法大事,静修师父理应当仁不让嘛!”

静修说:“按规矩,双方要各出17人参加辩论,主要的辩家也得各有三、五个。那,我就只好勉为其难了。”

在显通寺客房内,八思巴在秉烛写字。

真金过来,看八思巴在写《文殊菩萨名号赞》。真金问:“你们说五台山、萨迦寺都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究竟是怎么回事?”

八思巴说:“文殊菩萨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弟子之一,为佛祖左胁侍。”

真金问:“那一定还有右胁侍了?”

八思巴说:“右胁侍是普贤菩萨。他们两个共侍佛祖左右,世称‘华严三圣’。因为文殊菩萨的智慧和辩才都是第一,所以人们又叫他‘文殊师利’,‘大智文殊’。‘文殊’在印度语里的意思是‘妙德’和‘妙吉祥’。《华严经》中专有一章为《菩萨住处品》,其中说道:‘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叫清凉山。文殊师利即住此山也!’因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而人称清凉山,清凉山就是今天的五台山。”

真金问:“那,明天你们要是输了,佛门弟子不就得离开五台山了么?”

八思巴道:“不能输。千百年来,这里就是文殊菩萨道场,不仅名闻华夏,亦且传至吐蕃、印度、日本、朝鲜,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不能传到我们这一代手里就把它丢掉!”

真金说:“哦。可是,我看白天来的那个道士,凶巴巴的样子,很有把握要赢的。上师,万一输了,你不会留下蓄发做道士吧?”

八思巴笑了。真金说:“我不让你留下。把阿合马留下吧,我可不能没有你这个大朋友。”

八思巴笑得更厉害了,说:“阿合马?阿合马是穆斯林!人家能当和尚?!”

真金也笑了,不过笑得不好看:“你还笑呢,我看明天你要是输了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