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193

第193章

1258年夏五月二十三日,忽必烈在山西五台山五郎庙主持佛道大辩论。五郎庙内外人山人海。院内供着杨五郎生前用过的兵器——重81斤的铁棍,主殿内有杨五郎及其弟子塑像。院内按宗教辩论的形式摆好桌椅:坐北朝南一排桌椅,可以坐10余人,显然是裁判及公正人员坐席;左右各一排桌椅,各有17个坐席,自然是辩论双方的坐席。三方面的人向各自的坐席走来——

忽必烈、察必王妃、汗廷使臣大断事官忙哥撒儿、王盘、阿合马、真金等坐到公证坐席上。辩论会裁判及公证人是忽必烈、王盘、董文忠等。刘秉忠因为曾经是佛门弟子,只能坐在列席的座位上。

佛教方面以五台山子慧大师为首,另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西蕃国师二世活佛、大理国师、静修大师、卓旦喝瓦等300余人参加;其中参加辩论的17人入座。

道教方面参加的有全真派掌教张志敬真人、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的17人入座。

忽必烈看了一眼左边的坐席,问:“子慧大师,你们少了一个人吧?”

子慧说:“不少。”

五台山尼姑静修应声走来,坐在空着的位子上,她与八思巴中间隔着子慧和尚。

忽必烈宣布说:“此次佛道大辩论由本王主持,王府谋臣王盘先生为总裁判,汗廷使臣大断事官忙哥撒儿为总见证人。坐在上席的众人均为裁判和见证人。那么,就开始吧?既然是道教发出的战表,那就由道教先说,好不好?”

子慧道:“张真人,请!”

张真人也不客气,以睥睨一切的样子说:“尽人皆知,早在后汉时期,张道陵真人创立五斗米道,之后又有人创立太平道。从此道教即在中原及江南流传。而在那个时候,佛教呢?才刚刚传入中土,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那一半儿坐在右边的道士及听众,发出了不屑的笑声。

张真人接着说:“此地,原为道教之山,并建有道教宫观。对此,道经和地方史志上,白纸黑字,都有明文记载。只要识字,当然还要有眼睛的,一看就知道了。可惜,坐在对面的有眼睛和识字的佛门弟子们倒是例外,他们视而不见。”

那一半听众的笑声比方才更响一些了。

张真人接着说:“也许他们会说,有个文殊菩萨来过五台山。对,确有此事。可是他们也无法否认,文殊菩萨来此之后,落脚于道家的宫观——玄真观之中。为什么?因为那时这里没有一处庙宇姓佛。”

那一半人发出更响更长的笑声。

张真人提高了嗓门才把笑声压下去,说:“作为佛门传人,坐在对面的这几位大师,应该感谢道教先人以礼相待的恩德才是,因为他们曾是佛教信徒的房东,而你们的文殊菩萨不过是五台的房客而已。可是他们却知恩不报,反目为仇,把道教的名山,偷偷地据为己有了!”

那一半听众里有人喊:“让和尚尼姑都滚出去!”

许多人附和,有的还站起来嚷嚷。另一半听众有些不安。

静修大师站了起来,她不说话,这样反而使对方静了下来。静修不紧不慢地说:“那位既有眼睛又识字的,并且还熟读过经史的张真人,我想请教一下,是哪本经里,哪一史里白纸黑字地记载过,佛教弟子们是什么时候,和怎样偷偷地把五台山据为己有的?”

张真人语塞。左边的听众渐渐地活跃起来。静修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啊,张真人不愿意回答我。要么您就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充耳不闻了。”她坐下了。

左边的听众暴出了比方才右边听众更响更长的笑声。

子慧大师要沉稳得多,起而驳斥道:“国无定主,有德者居之;山川秀美,或有力者占山为王,或有道者辟为道场。世无千年不灭之国,山无千年不变之主。后汉时的归属,焉能作为今日的凭证?”

王先生站起来说:“父死子继,师亡徒承,此乃合理合法之事;巧取强夺,用法使计,则为鼠窃狗偷之辈。五台本为道家所有的紫府山,后来却变为佛门所有的五台山,此非巧取强夺乎?”

静修说:“五斗米道、太平道或天师道与全真教并无渊源关系,也就是说并非师徒关系。‘父死子继’、‘师亡徒承’不假,可惜,你们连过继的儿子都不是,继承什么?”

左边听众大笑。静修说:“而文殊菩萨自从传入中土后,以五台山为道场却从无间断过。以此而论,文殊弟子才是五台山的真正所有者!五台山兴佛建寺,皆有各代朝廷明令颁诏,贫尼孤陋寡闻,也知道北魏孝文帝下诏扩建灵鹫寺,并建成12个寺院;北齐时,佛寺增为200余所;隋文帝则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寺,即大家所知的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从此,这五寺分别成为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无垢文殊及孺童文殊的道场。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朝各代的皇帝,当然都是最高的共主。他们将五台山赐给佛门,怎能叫做巧取强夺、鼠窃狗偷呢?”

左边响起了掌声。

张真人说:“历代帝王已成为古人,其诏令圣旨也已经成昨日黄花。圣祖成吉思汗明令我全真教统领天下各派宗教,古来已经属于道家的名山大川,自然应该在此时收复!”

右边的听众热情再起,为张真人鼓起掌来。

静修像是愕然的样子,说道:“这我倒要请教一下成吉思汗的孙子——在座的忽必烈王爷了。成吉思汗让全真教统领天下各派宗教,就是让天下的所有宗教的名山大川、殿堂庙宇都归全真教所有么?”

忽必烈道:“不不,从我祖父成吉思汗时起,蒙古从不干涉人们信仰什么。成吉思汗信长生天,即萨满教,可是——”他手指着在座的人说,“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在座的都有嘛,而我慈祥的母亲信奉的是景教,现在又有了天主教。”

静修道:“谢谢忽必烈王爷。我终于听到了成吉思汗传人的最权威的诠释。我们可以放心了,我们可以不走了。我还想提醒张真人,近年来已经有过两次佛道大辩论,蒙哥大汗都曾明令指出道教不可恃强凌弱!全真教企图凭借诏书或武力占有五台山,成吉思汗如果再世,也是不会允许的!”

左边的听众长时间热烈地鼓掌。

全真道讲师周志立气势汹汹地站起来说:“老子即太上老君,他老人家是我道教的始祖;孔子乃儒家始祖。我们知道,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而你们的始祖释迦佛祖还生于孔子之后。老子曾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游,出关前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出关后到哪里去了呢?经我道家千百年追寻探索,发现他去了西方佛家的故乡,在母胎中住了82年,投生为佛祖释迦牟尼。故而在道、儒、佛三教中,道教才是最古老的教派!你们不过是儿子辈的。”

八思巴问道:“你怎么知道佛祖是老子的转世呢?”

全真道通判魏志阳说:“显而易见,道家认为灵魂不死,你们佛教也说灵魂长存;道家说修身可以成仙,你们佛教则说修身养性死后能进入极乐世界;道家主张淡薄名利,你们佛教则说要看破红尘。所有这些足以证明,你们的许多主张实际上都是从道家传承来的。佛祖出生后性喜清静,努力修行,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这也是老子向来的主张。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说明,佛祖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化身吗?”

八思巴说:“你们道家所说的长生不死,指的是肉体长存,这与佛门所讲的灵魂不灭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道家的修行成仙也是说现世成仙,佛门的极乐世界则是指死后与来生,二者也是风马牛不相及。佛、道、儒三教确实都主张多做善事,主张仁义道德,能说孔子也是老子的化身吗?”

王先生道:“孔子是老子的学生,你们的佛祖是老子的化身!我们印行的《老子化胡经》是采纳西晋的道教学者王孚的《老子八十一化》,经过众多道教学者多年来认真钻研的结果,我们不仅研读了各种道教经典,而且研读了《史记》等中国古代的史书。”

八思巴问道:“你说的《史记》是何书?它与太上老君,与得道成仙有什么关系?”

张真人嘲笑说:“这位高僧连《史记》为何书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啊?”

众道士大笑。右边听众中有人喊:“下去!”

卓旦噶瓦乘势反问道:“记载成吉思汗业绩的一本书叫《蒙古秘史》,你们知道么?”真人们语塞。

八思巴问:“佛祖生于天竺,天竺也有一本《史记》,你们听说过吗?”

道士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八思巴说:“我可以告诉你们,天竺的《史记》中曾记载说,频婆罗王赞颂佛祖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当频婆罗王说这句话的时候,《史记》上可没说老子住在什么地方。”和尚、尼姑们大笑。

八思巴进一步反问道:“我的确还没有研读过你们所说的《史记》,请问博学的大儒刘秉忠先生,《史记》中有老子化胡之说吗?”

刘秉忠回答说:“没有。”

八思巴又问:“老子传的是什么经?”

刘秉忠说:“自然是《道德经》了。”

八思巴问:“《道德经》中有老子化胡之说吗?”

刘秉忠说:“没有。”

八思巴看着真人问:“哦?”

张真人道:“老子化胡乃是他死后之事,《道德经》乃其生前所作,焉能写出死后之事?”

八思巴说:“你们研读的《史记》里没有记载老子化胡之事,你们研读的道教经典《道德经》中对此也只字未提,那么你们的老子化胡之说,只能是凭空编造了!”

道士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右边的听众不置一词。

佛教的支持者们兴奋异常。

二世活佛说:“贫僧听人传言,几年前全真教掌门人李真常在世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晋朝王孚的《老子八十一化》以及《老子化胡经》,他不知道是如何传出来的。这说明此书无本无根,并未得到掌门人的认可——此其一;其二,作为一个掌门人,对这样的大事竟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可见他的失职。尽管李真人已经仙逝,他的在天之灵也应对这件事有个公正的说法!”

冷场。忽必烈说:“各位道长,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么?”

张真人说:“我道家愿与佛门斗法,一决胜负!”

忽必烈问:“佛门的意思呢?”

八思巴说:“愿意奉陪。”

忽必烈道:“这个!我没有见过斗法,张真人,你看……”

张真人说:“我们道家能入火不焚,入水不死!”

忽必烈愣了一下,八思巴看了看大理国师与二世活佛,他们点头示意。八思巴说:“悉听尊便。”

忽必烈说:“好吧,那就比试入火不焚,入水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