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200

第200章

忽必烈一行走马进入开平城。忽必烈问道尔达:“前边有消息么?”

道尔达说:“有,三路军有两路进展不顺利。大汗的西路军倒是打下了一些城镇,不过,也不能说是大胜。听说大汗心情不大好,总是喝酒,而且常常是一喝就醉。”

忽必烈叹息一声说:“我倒好,被闲置在开平城了!大师,这还不如五台山呢。五个台转一遍,一两个月就过去了。在开平——度日如年哪!”

八思巴说:“王爷可以指挥打仗嘛!”

忽必烈说:“我的兵马都被大汗收回了,我怎么指挥打仗?”

八思巴道:“可是你的将军、谋士们都在,我们就在大安阁里指挥嘛!”

忽必烈来了兴致,说:“啊?这倒是个办法,不妨试一试!前天郝经先生上了一个《东师议》,他说此次征宋战争失败在所难免。我本来不太感兴趣,还没有认真研究呢!道尔达,晚上把大家都叫到大安阁,我们先来个纸上谈兵吧!”

众人活跃。

忽必烈、八思巴及谋士、将军们在大安阁纸上谈兵。

墙上挂着一张大地图,忽必烈手中拿着一本《东师议》,众人围坐一圈。

忽必烈说:“郝经先生交给我一本《东师议》,他对此次南下攻宋有不少看法。今天请他先讲一讲,然后咱们来个大安阁纸上谈兵吧!”

郝经说:“我蒙古军队所以能所向克捷,主要是利用骑兵,用奇制胜。用奇必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次蒙哥大汗亲征四川,六师雷动,实际是舍奇而用正。四川地区限以大山深谷,扼以重险荐阻,迂以危途缭径。我方乘险以用奇则难,敌方因险以用奇则易。况且主客双方力量悬殊,我方的战略意图明显暴露。敌方坚壁清野以待之,我无掳掠以为资,无俘获以备役。以有限之力,冒无限之险,虽有奇谋秘略,无所用之。最后主动完全丧失,兵势滞遏难前。其结果必然是再竭三衰,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故而在下以为,此次征宋战争,失败在所难免!”

他的议论使一座皆掠,八思巴、刘秉忠等人点头称是。八思巴说:“郝先生分析入微,见解不凡。”

刘秉忠说:“大汗南下攻宋,没有错。但关键在于对举国南征这样一件头等大事,决定得太草率,既没有认真听取各种意见,也没有派人对宋朝的情况进行认真侦察,甚至没有来得及进行战前动员和物资准备。这才留下了隐患。”

郝经说:“我以为蒙哥大汗此次南征主攻方向的选择、将帅的任命都有可商榷之处。蒙哥大汗不应亲自率军进攻四川,而应选择其他方向;东路军交给了几位王爷,他们自以为权高位重,又习惯于草原作战,很难适应南方水乡的作战条件,现在已经受阻于湖北,下一步还会出现什么不利情况,很难预料。”

董文忠说:“兵分三路一定不是好办法,用兵作战最好是集中兵力,不能三个拳头打人。应该学成吉思汗,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主攻方向。”

众人表示赞同。阿合马说:“对,伟大的成吉思汗以少胜多,攻打金国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郝经说:“我还想到另一件事,表面看好像与怎么打仗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却关系重大。”

忽必烈道:“你说。”

郝经说:“古人常讲要‘师出有名’,这是争得民心、鼓舞士气的关键。即使无名也要制造出几个‘名’来。而大汗的这次出兵伐宋,却师出无名。好像人家就应该挨打似的。这既不利于激励我方将士,也不利于瓦解敌人。”

刘秉忠说:“郝兄这话有理。这也是大汗的失策。”

道尔达说:“我看,一开始选择的进攻路线就不对。宋朝的皇上在临安,我们的大汗却跑到四川去了,这——这也离得太远了!”

八思巴道:“道尔达将军一语破的,是错了!我在燕京的时候和刘先生一起访问过北方名士宋子贞,我们向他请教攻宋方略的时候,他提出——先控制襄樊,再沿江东下,持其侧背,撇开宋军江淮防线,直接从江浙进军,以取临安的方略。”

一将军(霸都鲁)说:“他的意思是从中间突破?那四川的宋军不会与江西的宋军两边夹击我军么?”

刘秉忠说:“我们当时也这么问过宋子贞。他的回答是——四川与荆襄道路难走,加上宋国的兵马一向只知道自保,前线作战都是狼上狗不上,别人挨打他们就更不愿意出兵策应了。所以,在我们攻打荆襄的时候,四川宋军只会隔岸观火,不会出手帮忙的。”

众人活跃。八思巴说:“只要拿下荆襄,就将宋军东西斩为两段了。四川便不攻自破。我军则可以专意经营江浙,直捣宋国都城临安。”

郝经说:“有道理!哎,你不是在燕京修庙么?怎么修上了用兵之道?原来你也是入世修行啊!”

八思巴说:“天下战火不断,我佛门普济众生不还是一句空话吗?我正想如何将修庙、崇佛与扑灭战火结合起来呢?”

大家笑了。一将军(郑鼎)说:“扑灭战火必须靠武力,光靠烧香念佛准不灵!”

八思巴道:“只有武力就能扑灭战火、统一天下吗?数千年来,匈奴、北魏、辽国、女真,其武力不能说不强,他们为什么都没有统一中华呢?由此可见,除了武力之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忽必烈道:“大师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郝经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心向背与治国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至今概莫能外。如今若欲统一四海,必须兴仁义之师,行儒家之道!”

八思巴道:“天下之大,信仰众多。恐怕一家一派难以统一中国。贫僧以为应该认真实行楚材先生提出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主张,努力寻找一种三教合流的方案:以武力夺取天下,以仁义治理天下,以道德统一人心。中华如此之大,民族、宗教又如此众多,人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共同的追求。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国家的真正统一,才可能实现天下太平!”

忽必烈道:“大师不愧为本王的上师,愿大师努力为统一中华民族的信仰而奋斗!”

道尔达说:“还是先讨论南征方略吧!末将以为,要是四王爷领兵就好了。就不会把这一仗打得像没煮到火候的牛骨头似的,这么难啃。”

阿合马长长地打了个唉声:“没劲,我们说得再热闹,也是白费唾沫!”

忽必烈的脸色暗了下来。

八思巴说:“王爷!”

忽必烈:“嗯?”

八思巴建议说:“您不妨派人到四川前线去,向蒙哥大汗禀报五台山佛道论辩的情形。”

忽必烈问:“汗兄正在为战事进展不利而焦急,他会有兴趣听这些事么?”

八思巴道:“您的目的也不在此。”

刘秉忠说:“对,让蒙哥大汗知道,开平还有个能征惯战的四弟,他的脚已经好了。”

忽必烈点点头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