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202

第202章

忽必烈一行来到东路军前线后,首先去拜访东道诸王。

一天晚上,忽必烈带刘秉忠、郝经、卓旦噶瓦、道尔达、董文忠、蒙哥都等诸谋士、将领到东路军营地探望,与东道诸王在帐中亲切会见。

忽必烈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诸王、众将南征受挫,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只因大汗急于灭宋,方才令本王代诸王领兵。希望塔察儿王爷与东道诸王以国事为重,理解此次兵权的交接,并能努力协助本王继续南下!”

刘秉忠说:“忽必烈王爷的文韬武略,人人皆知。欲继承圣祖事业,南下灭宋、混一四海,岂能舍王爷而不用!”

塔察儿说:“四王爷年富力强,帐下又人才济济,我等甘愿听四王爷调遣!”

也松哥说:“军令如山倒,汗命不可违!我等数十年出生入死,效命疆场,焉能因私废公,贻误国事!”

其他诸王也深受感动。

东路军大营,从营门外开始排列着兵阵。大帐前站着牙剌瓦赤和东路诸王。鼓声雷动,号角呜咽。

忽必烈领着将领和谋士们走进大营。他们的后边是侍从们。

诸王与牙剌瓦赤等上前施礼:“迎接四王爷!”

忽必烈道:“诸位王爷和将军们,大家辛苦了!我忽必烈奉大汗旨意来接管帅印,还望各位多多襄助!”

众人齐声道:“末将遵令!”

东道诸王为首者塔察儿亲王将帅印交给忽必烈,忽必烈手捧帅印转过身来走向兵阵。他的将领和谋士跟着他。他一眼认出一个百夫长,“哦,你不是道尔达将军的部下么?”

道尔达说:“他跟我一起两次去过吐蕃。”

百夫长感动地说:“谢谢四王爷还能认出我。我们这里的兵马,很多都是四王爷的老部下。”

一个老兵跑过来,跪在忽必烈面前,激动地说:“四王爷,以前跟着你打仗,无往不胜。现在可好,打一仗败一仗,真他妈窝囊死了!四王爷,这回有了你,我们要把脸面争回来!”

忽必烈说:“好,我这次一定要带着你们去打胜仗!让宋朝的皇上知道知道,什么是蒙古铁骑!”他大声地朝着兵阵喊道,“成吉思汗的将士们,万岁!”

兵阵发出气壮山河的吼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说:“跟我打仗,就要听从我的规矩,我对大家要求很简单,7个大字——伐罪、救民、不嗜杀——这是本王的上师八思巴和刘秉忠先生根据北方名士宋子贞先生的建议概括出来的。这7个字要成为我们东路军南征的旗帜,将来还要成为我们各支军队的口号。所谓‘伐罪’,就是说宋国君臣这些年苟安一隅,还花天酒地,搜刮民脂民膏,所以我们要讨伐他们!所谓‘救民’,就是要解救宋朝压迫下的百姓!我们的军队,任何人不准抢掠百姓财物,不准随意杀百姓,不准焚烧百姓房屋!谁要是祸害老百姓,糟蹋老百姓,我忽必烈就要砍下他的脑袋!所谓‘不嗜杀’,是指要努力招降敌人,只要对方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就一律不杀。包括曾经抵抗过我们的敌人,等到他们知道真的打不过我们了,才放下武器,我们也不杀。杀害放下武器的敌人,不是草原英雄所为!今天,我定下一条军令:谁要是杀了手里不拿武器的宋兵,他就得偿命!听明白没有?”

众将士答道:“明白了!”

忽必烈说:“你们不一定明白。特别是杀了俘虏的人要偿命。”

众将士笑了。忽必烈说:“我得告诉你们,宋国的将士们也不都愿意替皇帝老儿卖命,可是你们为什么在郢州遭到他们那么顽强的抵抗呢?因为他们怕死。怕我们攻破了城,就杀了他们。现在,我们立下了这个新规矩,宋兵知道投降后就可以不死了,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力气抵抗我们了!我们再攻城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我们自己也少死人嘛。这回明白了没有?”

声音像打雷:“明白!”

忽必烈说:“好,那你们就拿出蒙古勇士的真本事来,跟我继续南下,攻打鄂州城。你只要豁出命,我就豁得出奖赏和官职!不怕死的,不怕奖赏,不怕当官儿的,就跟我忽必烈走!”

将士们高呼:“忽必烈千岁!忽必烈千岁!忽必烈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