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209

第209章

淮河南岸,夜影中,一队队人马移动着。

1259年7月21日,蒙哥死于西路军中。8月15日,忽必烈指挥东路军,一路打出了“伐罪、救民、不嗜杀”的旗号,渡过淮河,迅速攻占大胜关、虎头关,决战挂车岭。9月1日,忽必烈占领了长江北岸的黄陂。当时南宋沿江战区的副长官是奸相丁大全的死党袁玠,此人为官贪刻,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极为痛恨。南宋军民听说蒙古军队“伐罪、救民、不嗜杀”的口号,纷纷奔走相告,不少渔民主动将渔船献给蒙军,并争先恐后地要给蒙军作向导,说是要活捉袁玠,为淮南百姓报仇!忽必烈在百姓的帮助下开始强行渡江。

忽必烈、刘秉忠、郝经、卓旦噶瓦站在路边,看着蒙古大军前进。

忽必烈对刘秉忠等人说:“看来宋朝气数已尽,儒家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不虚!”

刘秉忠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的向背,关乎战争的胜负。殿下可因其民心而伐之,渡过长江,乘胜南下!”

卓旦噶瓦说:“所谓‘伐罪、救民’,真乃名副其实也!宋国君主昏庸,奸相为所欲为,其灭亡之日已经为期不远了!”

忽必烈命令部下砍伐树木做成木筏,决定与收集的渔船一起强行渡江。

忽必烈寝帐内。一天夜间,道教正一教首领张可大求见,忽必烈在刘秉忠、卓旦噶瓦的陪同下接见张天师。

张天师说:“吾夜观天象,忽必烈殿下乃圣祖成吉思汗传人,定能在20年后混一四海!”

忽必烈高兴地说:“若如张天师所言,本王定会像成吉思汗尊崇全真道长春真人那样,在全国弘扬正一道!”

卓旦噶瓦说:“‘以儒学治其国,以道教治其身,以佛教治其心’,本是耶律楚材公向圣祖提出的平治天下之策。三教合一,共治天下,实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因近年来全真派枉自尊大,欺儒毁佛,方才出现几次佛道之争。但愿张天师以天下苍生为重,与我佛门弟子一起协助殿下混一四海!”

张天师说:“四海分崩,黎民遭难;宗派相争,害人害己。贫道愿与儒士佛门携手并肩,共助殿下重建中华,统一天下!”

忽必烈江南大营外,两匹快马跑来。两匹马由远及近。马上是穿着孝服的董文忠兄弟。董氏兄弟摇动着一封带翎毛的信,闯过营门,在大帐前才下马。一边喊着一边闯进了大帐。

忽必烈的大帐内,忽必烈正在同刘秉忠、道尔达等人议事,他见到董氏兄弟,十分吃惊地站起来:“董八,文忠?!”

董文忠兄弟向忽必烈施礼:“四王爷!”

卓旦噶瓦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呗咪吽!”

忽必烈看见了他们的孝服,吃惊地问:“这么说是真的?!”

董文忠道:“四王爷,阿里不哥让我们弟兄断后,后来又派人监视我们,直到大汗的灵柩到了六盘山,木哥王爷作主,才放我们兄弟回来向四王爷报丧。大汗大行了!”他递上了讣告说,“木哥亲王请四王爷立即班师北还,以系天下之望啊!”

忽必烈怔怔地回到座位。董文忠说:“耶律铸先生也对我说,他希望殿下不要忘记‘思大有为于天下’!”

忽必烈抱住了头,出现了幻觉:

刘秉忠看了一眼卓旦噶瓦和郝经。三个人同时叫了一声:“王爷!”

忽必烈旁若无人,自言自语地说:“他走了,走得匆匆忙忙!他才刚过50岁!蒙古汗国是怎么了?从窝阔台开始,贵由汗,蒙哥大汗,怎么都是这么短命!”

他发现察必王妃一步跨了进来——她好像老多了,可是精神还好,接过忽必烈的话说:“因为他们只有快点儿把宝座让出来,蒙古汗国才能由成吉思汗的真正的继承人——你来掌管!”

忽必烈说:“察必王妃!爷爷?!”

察必王妃道:“我等得太久了,我真怕长生天把我召去,看不着你当大汗的那一天哪!”

八思巴道:“王爷,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事,您要当仁不让啊!”

忽必烈忽然又清醒了。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说:“把大汗病故的消息,向全军宣布!立即召集将领和幕僚到大帐会议!”

在八思巴的参谋下,忽必烈此时处于战争前线;既有“危机”而又有“机遇”,突变如何处治,对忽必烈来说,正是一场智慧与毅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