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273

第273章

至元八年(1271年)11月,忽必烈、察必、孔雀皇后在琼华岛广寒殿接见群臣,研究南征前线军情战況,以及改国号等问题。

木哥、伯颜出班奏道:“史老将军送来捷报,阿术、刘整、郑鼎将军夹江而阵,张弘范将军拒守鹿门,史枢将军守万山城堡,蒙哥都率炮兵、水军严阵以待,四川总帅汪良臣等也率师来会。襄樊已成甕中之鳖,宋军的江汉防线即可被攻破!”

忽必烈说:“蒙宋开战已经近40年了,郝经先生也被宋人扣押10来年了,混一四海总不能遙遙无期吧?”

八思巴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陛下此次南下征宋不是才刚刚3年吗?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刘秉忠说:“连日来,群臣纷纷上书,认为在攻宋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我朝应该有一些巨大的政治举动。‘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不少臣子认为:在大业即将成功的情況下,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国号!”

忽必烈问:“大家是否认为‘大蒙古国’的国号不适用了?”

耶律铸出列奏道:“以族名为国名,是草原的传统。然而将来我们要以四海为家,这个国名自然已经不能适应天下大一统的形势了!”

八思巴说:“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国名问题的确不是一件小事。我们的国家目前不仅包括草原各部和中原汉地,西北的畏兀儿、哈剌鲁,西南的大理、吐蕃均已纳入我国版图。我们才是历代中国的延续,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我们继承了尧舜禹商汤周武秦汉隋唐的事业,是‘绍百王而纪统’;从太祖成吉思汗到陛下以来,其武功文治是任何一个古代王朝无法比拟的,我们的事业乃历古所无;汉唐以来历朝的国号一般以初封之地命名,此例也不足以为法。”

忽必烈问:“国师似乎已经胸有成竹,请问我们应该改为什么国名?”

八思巴答道:“多日来,我与刘秉忠太傅、姚枢大人、王盘大人已经反复议论,陛下可以听听他们的高见!”

刘秉忠出列奏道:“臣等以为,我朝应建国号为‘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元’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建国号为大元,志在大一统,这就是为臣等人的主要考虑!”

忽必烈高兴地说:“‘大元’,‘大元’,好一个大元!开天辟地第一个最大的王朝不就是我们吗!就请我们的状元公王盘先生代朝廷起草一份《建国号诏》吧!”

在董文忠的带领下,几个宮廷侍卫将一份金字诏书贴在大都城中心广场的擎天柱上。广场上的人们立即围上去观看,一位文士打扮的人替大家朗读《建国号诏》:“我太祖圣武皇帝,握干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意。”这位朗读《建国号诏》的文人,就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

旁边一位老者问道:“这诏书上是不是说,以后我国就不叫‘蒙古国’了,而改名为‘大元’了?”

关汉卿道:“老人家,正是此意。”

老者问:“‘大元’、‘大元’?《易经》‘乾元’,这是什么意思?”

关汉卿说:“《易经》上第一卦就是‘乾’卦。‘乾’者,天也、首也;‘元’者,大也,始也。说明我们的国家极其广大,含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元’又有开始之意,‘万物资始’、‘大明终始’,比如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说明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以后将代代相传、万寿无疆!”

董文忠在一旁鼓掌道:“解得好!解得好!”

关汉卿回头谦逊地说:“大人奖了!”

董文忠想了想,兴奋地问:“我们几年前见过一面,你不就是闻名大都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吗?在下一时没有认出来!”

关汉卿道:“不敢!不敢!敢问大人尊姓大名?”

董文忠答道:“在下董文忠!”

关汉卿脱口说道:“内廷大总管!闻大人之名,如雷贯耳!”

董文忠稽首道:“愿先生多编名剧,功成名就!”

关汉卿道:“愿我朝早日一统,国泰民安!”

董文忠说:“后会有期!”

关汉卿说:“后会有期!”

元朝在统一战争的战火中诞生了!它的确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也是由少数民族皇帝第一次建立的一个统一王朝。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称之为“大元”还是名符其实的!而对于这个统一王朝的建立,忽必烈和八思巴都是功不可没的!而大元王朝,实在是雪域和草原结合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