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279

第279章

至元十年(1273年)正月,史天泽派蒙哥都与炮兵总管唆都率炮兵部队使用新造的回回炮,集中火力猛攻樊城;同时派水军布满汉水中流,截断襄樊之间的水上联系。张弘范、史枢、郑鼎等乘机率陆军攻城,樊城终于被攻破。南宋朝廷不派救兵,襄阳成为一座孤城。二月初元军炮击襄阳,宋朝襄阳守将呂文焕开城投降。蒙哥都、张弘范、史枢等众将率军进入襄阳。

二月,在南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情況下,八思巴、刘秉忠、安童、伯颜等众臣建议忽必烈立真金为太子。忽必烈在琼华岛广寒殿与察必皇后及众大臣商议立太子一事。

八思巴说:“我南征军已经攻克襄樊,为彻底灭宋打通了道路。陛下改国号定都,建寺敬佛,这都是国之大事,但另有一件大事也需早日商议!”

忽必烈问:“帝师是否指立太子一事?”

刘秉忠说:“太子乃一国之本。中原王朝自商周以来就确立了太子制度,开始或者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不是十分明确,因此还引起过九世之乱。以后才规定嫡长子继承制,这才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争夺。”

忽必烈说:“汉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谁能保证嫡长子就是能力卓著、众望所归的贤者呢?”

安童说:“这正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病所在。我们蒙古国立国漠北,沿用的是金、辽或蒙古氏族的传统。辽朝有一种世选制,无论皇族或贵族,都实行世选:即在亲中选贤。这种制度如果执行得公平合理,确实有利于国家的前途、事业的发展。成吉思汗确定窝阔台为大汗,就包含这种亲中选贤的意思。但我们蒙古草原又有‘少子守灶’的传统,这与亲中选贤又不太一致。另外,我们还有库里台大会选汗制度。这些制度都有可取的一面,但也会引起冲突与争夺,会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因此,权衡利弊,还是采纳中原的传统,预先确定太子比较有利。”

八思巴说:“我吐蕃地区各教派的灵童制度也有亲中选贤的意思。为使国家长治久安、皇祚永传,我们能否兼采汉制和蒙古国制:既实行预先确立太子的制度,又不要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究竟由谁作太子,则根据‘亲中选贤’的办法,由圣上与执政大臣共议,最后再做出決定?”

察必皇后说:“八思巴帝师这个办法倒是两全其美!现在究竟由谁做太子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析几位嫡子的情況,比较了每个人的优缺点:

王盘说:“几位皇子都跟我读过书,我感到燕王真金学习最认真,也能学以致用。他对孔老夫子的教诲理解得最深,常常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三皇子和小皇子武功比燕王好,但治理一个大国不能只靠个人的武功,还要以文治为主。臣以为,立燕王为太子比较合适。”

安童说:“王先生是燕王及几个王子的老师,他还是看得深,看得准,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但我们蒙古族有‘少子守灶’的传统,对小皇子那木罕要有个比较合适的安排。”

忽必烈问:“您是否看到什么不正常的苗头了?”

安童说:“那倒不是。但我感到小皇子心高气盛,能否久居人下,不是十分令人放心。”

伯颜说:“太子是一国之本,确实应主要考虑政治才能。近年来,燕王任中书令并知枢密院事,虽然没有过多地实际问政,但已经有所历练,中书省、枢密院各位大臣也对他十分满意。我也同意王先生和安童丞相的意见!”

八思巴、刘秉忠等本来就倾向于燕王真金,忽必烈、察必皇后也没有异议,于是大家最后同意立皇长子燕王真金为太子。

夜间,忽必烈在寝殿不能入睡,他感到立太子这件事关系国家前途,还想再听听老臣的意见,于是派人拿着虎头金牌,急召正在北方处理边事的耶律铸回到大都。

耶律铸回到大都后,忽必烈立即在寝帐召见,问:“耶律爱卿,你对立太子一事有何看法?”

耶律铸说:“太子乃天下之本,愿早定以系人心。闾阎小人有升斗之储,尚知付托。天下至大,社稷至重,不早建储贰,非至计也。向使蒙哥大汗知此,陛下能有今日乎?”

当时忽必烈因关节炎已经躺在床上,听耶律铸说到这里,霍然而起,连说:“说得好!说得好!朕意决矣!”

三月,以皇后、皇太子受玉冊、金宝,遣太常卿也松哥亲王告于太庙。

至元十年(1273年)3月15日,忽必烈在琼华岛广寒殿正式冊立皇子真金为皇太子,派摄太尉、同知枢密院事伯颜授皇太子真金玉冊金宝。

伯颜宣读玉冊:“盖闻帝王之治天下也,莫不立后以正家,建储以定国。朕自纂承大统之后,即命皇后弘吉剌氏正位中宮。仰惟太祖圣武皇帝之遗训,俯协诸王昆弟之佥言,乃立塚嫡燕王真金为皇太子,积有日矣。比者朝臣恳奏冊宝之礼,宜即举行。已于今年三月十三日授皇后以玉冊宝章,授皇太子以玉冊宝章从典礼也。咨尔怀生体予至意。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至元十年三月”

同时由董文忠颁布诏书:“封三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镇关中;封小皇子那木罕为北安王,镇阿力麻里;封皇庶子奧鲁赤为西平王,镇吐蕃。其余皇子因年幼留在京师,暂不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