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14353300000013

第13章 攻心为上,管人要管心(2)

082不能把资历同能力画等号

管理者在用人时,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把资历同能力画等号。在企业内部,要克服只看资历、不问能力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因为资历只是年限和实践经验的一种反应,并不代表能力。因此,千万不要认为资历越高,经验就越丰富,能力就越强。

有一个机构曾对1500年到1960年,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及他们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发现他们大部分年龄在25岁到45岁。还有人统计了301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发现35到45岁的获奖者占40%。由此可见,年龄不是衡量人才能力的唯一指标,因此,决不能把资历与能力划等号。

1970年,麦当劳快餐进入法国,并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平均每半个月就新开设一家分店。在这种情况下,用人量大增,为了解决企业用人问题,麦当劳公司在招聘人才方面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公司就会给他们合适的位置。

在招聘的人员中,既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在其他地方工作过、具有一定经验的中年人。所有通过考核的求职者,均要在餐店里实习,以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看一看工作环境与自己的意愿是否一致;经过三天的实习,公司会与求职者进行第二次面试,再确定是否录用。

进入麦当劳之后,无论你以前从事何种工作,必须当4~6个月的实习助理,以熟悉各部门的业务。然后,才有机会升为二级助理,再升为一级助理,即成为经理的左膀右臂。进入麦当劳的新人经过平均2~3年就可以成为快餐店的经理。在麦当劳,有能力才有晋升的空间,文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样是初出茅庐,诸葛亮能一鸣惊人,赵括却在纸上谈兵。由此可见,资历与能力不能画等号,有些资历深的人,却有雄才大略,有些资历深的人,却是货真价实的庸才。因此,不要用资历去评判人才。

企业用人,应该重视人才的能力,而非资历。很多管理者喜欢根据人才的资历推断人才的能力,这是不科学的。如果你想知道人才的能力,不妨给他机会,让他在实际工作中有机会展现自己,这样一来,对方是否有能力就一目了然了。

083用好企业中的“二流人才”

在某地的人才招聘会上,一家美国公司北京分公司居然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不收”的告示,他们的理由是:公司只需要“二流人才”。尽管这种举动引起了颇多争议,但在招聘会中,二流人才受欢迎的现象并不少见。

所谓的一流、二流,主要是针对人才毕业的学府、学历而言的。按理说,毕业于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人才,应该成为企业的“抢手货”,可为什么很多用人单位宁可要“二流人才”,也不要“一流人才”呢?其实,原因有这样几个:

第一,企业的用人标准已经不讲究毕业的院校、学历、籍贯、年龄,而主要看人的能力。毕业于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一流人才要求的待遇相对较高,对同样的待遇,一流的人才觉得是理所应得的,而二流人才会感到备受重视,进而努力工作。

第三,二流人才充满潜力,稍加培养,有可能成为一流的人才。

第四,一流人才企业不敢要,因为“庙小留不住人”。

综合上述原因,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宁要二流人才,不要一流人才。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美国也有表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渴望得到哈佛大学毕业的人才。因为哈佛毕业的人才价码太高,鉴于用人成本的考虑,企业更希望用“经济适用”的二流人才。因为有些工作,大专生、本科生就能胜任,如果硬要使用一流人才,那不是大材小用、浪费成本吗?

企业重视二流人才,既是对二流人才的尊重,也是一种务实的发展态度,从唯文凭论、唯名校论走向唯能力论,这是企业用人的一种进步。

084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

在很多企业中,都有一些出身贫穷的员工,对于这些员工,管理者应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因为通常来说,贫穷的人面临的困难会相对较多,如果企业对他们予以关注,及时给他们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重视,可以深深赢得他们的心。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定能更加用心地为公司付出。

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陶华碧,在经营和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关爱员工,尤其是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公司里有一名来自农村的厨师,他的父母早丧,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是他特别爱喝酒,而且爱抽烟。每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几乎都被他花掉了。

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这个厨师很是担心。一天下班后,她把这个厨师请到酒桌上,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和蔼可亲地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想喝多少酒我都满足你。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烟戒酒。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读书,需要你照顾,千万别让他们像我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触动了这个厨师的内心,厨师当即表示一定会戒烟戒酒。但是陶华碧放心不下,她要求那位厨师每个月只留200元的零花钱,剩余的钱由她代为保管。等到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陶华碧再把钱给他……在陶华碧的关怀下,员工开始充满激情地对待工作。

为什么要强调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呢?因为相对而言,出身贫穷的员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他们更需要关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果管理者能够给予重视和帮助,那么无异于雪中送炭。而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予以帮助,可以极大地温暖人心,感动人心。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

当别人饥饿时,给他一个馒头,远比别人不饿时给他一个肉包子更能打动人心。关心和帮助贫穷的员工就是这么个道理,哪怕你对他们只有滴水之恩,也会让他们铭记,因为他们需要。因此,管理者一定要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

085相信员工能做好,让他们自由发挥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有一位中国化妆品公司的总经理在分公司视察,看见一位美国调色师正在调口红的颜色,他忍不住走过去问道:“这种口红好看吗?”

那位调色师答道:“亲爱的总经理(美国人通常喜欢直呼其名,当他们称呼别人的头衔时,表明心中已经不愉快了),我想告诉你:第一,这种口红的颜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之后,我会拿给你看,请你现在不要担心;第二,我是一个专业调色师,我有我的专业,如果你觉得你可以调出更好的颜色,你来调吧!我可以下岗了;第三,这个口红是给女人擦的,而你是个男人。只要所有的女人喜欢擦,你不喜欢也没关系,但如果只有你喜欢,而大多数女人不喜欢,那就完了。”

“Sorry,Sorry……”这位总经理马上道歉。

案例中的总经理随便插了一句话,却干扰了下属的发挥空间,引起了下属的不满。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切记不要过多干涉下属的工作,不要对任何事情都插手,而要给下属留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你不是全才,你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所说的不一定对,而下属按照自己的独到见解去行事,也许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通常来说,每个员工都是某方面的专才,既然你把工作交给了他,就应该相信他有能力胜任。你可以过问,但不要干涉;你可以提建议,但不要轻易质疑。当然,你更应该给他们信任和欣赏,给他们支持和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086用人不疑,是基本的准则

几乎每个管理者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谓用人不疑,首先是指对所用之人的能力、人品不存疑虑,敢于把工作交付于他,并坚信他能做好。在被授权者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无论外界如何质疑,授权者一直要对被授权者保持信任。其次,由于主观的、客观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被授权者工作出现失误,授权者对他依然要保持信任,还会继续授权给他,继续重用他。

秦武王想攻打韩国时,任命甘茂为主将,甘茂在出发前,对秦武王说:“韩国宜阳是一座大城,加上途中有很多艰难险阻,与秦国相差千里,攻打起来恐怕不容易。我真的很担心,我出征之后,会不会有人借此机会诽谤我。”

秦武王说:“不会的,你放心地去吧!”

甘茂说:“从前,有个与孔子弟子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听者以讹传讹,最后传到了曾参母亲的耳朵里。曾母绝不相信儿子杀了人,但是接二连三有人来报告同一件事,她就开始担心起来,于是劝儿子出逃。”

说完这个故事,甘茂接着说:“我的人品不如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对儿子的信任。而且,怀疑我的人不止三个,所以,我很担心,一旦我没有顺利攻下宜阳,就有人进谗言陷害我。”

秦武王听了甘茂的话之后,斩钉截铁地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听信谗言,我愿意发誓。”于是,甘茂率军进攻宜阳去了。开战之后,一晃就是五个月,甘茂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攻下宜阳,这时候有人开始进谗言陷害他。秦武王把甘茂之前对他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也把自己的誓言忘掉了,他把甘茂召了回来。甘茂非常生气,严厉地质问秦武王:“大王难道忘了你的承诺吗?”

这时秦武王才想起之前的承诺,马上改变态度,动员全军支援甘茂。最后,甘茂不负众望,攻下了宜阳。

在这个故事中,秦武王所犯的错误,也是很多管理者常犯的错误。在一开始授权时,信誓旦旦,表示信任下属,一旦下属执行遇到困难,就开始质疑下属的能力。值得庆幸的是,秦武王及时醒悟过来了,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管理者迷途知返呢?

信任是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一种最可贵的感情,管理者用人的前提是信任下属,因为只有信任下属,管理者才放心把工作交给下属。只有信任下属,才能激发下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下属才能把工作做好。

用人不疑,才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如果你想下属把工作做好,就去信任他,否则,一开始就不要把工作交给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授权之后没有监督。

087巧用感情杠杆,理智与感情并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如果管理者懂得运用感情杠杆,巧妙地迎合员工的内心需求,往往会收到丰厚的“回报”。虽然这叫“感情投资”,看起来有些功利,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发自内心、诚心诚意的感情付出,因为这种付出包含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等等,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绝非虚情假意,玩弄心计。当然,这种笼络人心的行为包含了真挚的感情,也包含了理智的思考。

战国时期,名将吴起不但骁勇善战,还非常善于笼络人心。他在作战期间,总是与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不乘车,还经常主动分担士兵的苦闷。

一次,军中一位士兵生了疮,痛苦不堪,吴起见状,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用嘴巴为士兵吸出疮内的脓汁,那位士兵和在场的将士都感动不已。后来,那位士兵忠心地追随吴将军四处征战,以此报答吴起的恩情,最终战死在沙场。

从吴起为士兵吸脓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发现:巧用感情杠杆,诚心打动士兵,对士兵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同样,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能够与下属同甘共苦,处处为下属着想,真心实意地对待下属,还怕下属不忠诚、不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吗?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千金易得,真情难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人追逐利益,人与人之间显得有些冷漠,如果管理者能巧用感情杠杆对待下属,厚养人情、厚施仁义,那么何愁下属不信服管理者、不忠于企业呢?

感情作为人际关系的纽带,存在于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这种感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属理解、尊重、信任、支持自己,首先应该去理解、去尊重、去信任、去关心、去爱护下属。要知道,先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先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这就叫:“不行春风,哪得春雨。”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关心和体贴。这种需求属于情感上、精神上、心理上的,远远高于生理需求。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能对下属以诚相待,以情动人,一定能赢得下属的拥戴。

088视下属为知己,你更能走近下属

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因工作需要而确定的,这种关系远不如朋友关系、知己关系稳固。如果管理者能把上下级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知己关系,使彼此带着感情去合作共事,相信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李先生是某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他有一个狂热的爱好——户外攀岩。有一次,俱乐部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户外攀岩活动,李先生居然无意间碰到了自己的下属张伟。经过一番交谈,他得知张伟也是一名攀岩爱好者。那天活动结束之后,他们在路边摊喝了几瓶啤酒,吃了一顿饭,边喝边聊。

从此以后,李先生和张伟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关系。在公司里,他们是上下级,彼此按规矩办事,绝不讲私情。走出公司之后,他们成了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知己,经常在周末一起结伴参加户外活动,两人非常珍惜这种友谊。由于有了这份感情,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更加默契了。

身为企业管理者,也许你不一定能和下属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不一定能和李先生那样和下属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心态上你不妨把下属视为知己,对下属表现出接纳的诚意,让下属看到你的认可和欣赏,这样你才能走近下属。走近了下属,才能更好地了解下属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对公司发展的看法和意见,也才能与下属实现更好地交流。

在工作中,由于你与下属有了一层感情做铺垫,你们配合起来会更加和谐;由于你们对彼此了解较多,你们合作起来会更加顺利。这样一来,有利于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身为管理者,你在公司中应该有管理者的风范,不要因为和某些下属私交较好,就有意偏袒他们,否则,你将给企业带来一种不公平的风气,会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

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成为互相信赖的兄弟姐妹或朋友,这样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流问题,探讨想法,同心协力地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身为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和朋友关系,尽可能做到公私分明,平等对待。

089对下属要讲原则更要讲人情味

在企业管理中,有些管理者按原则办事,却显得没有人情味。有些管理者表现得很有人情味,却放弃了很多原则,使企业内部失去了规矩。如何才能做到既讲原则,又不失人情味呢?这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去思考的课题。

西洛斯·梅考克是美国国际农机公司创始人,也是世界第一部收割机的发明者,被称为企业界的全才。在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虽几经起落,历经沧桑,但他总能凭借过人的能力,在遭遇挫折之后赢得成功。

在管理公司方面,他有着左右员工命运的权力,但他从来不滥用职权。相反,他懂得为员工着想,既坚持用制度管理公司,又不伤员工的感情。

有一次,公司一位老员工违反了工作制度——酗酒闹事,迟到早退。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他应该受到开除的处分。当管理人员做出这一决定之后,梅考克很快就批准了。

决定公布之后,那位老员工火冒三丈,大叫委屈,他对梅考克说:“公司当年债务累累时,是我和你共患难,三个月没发工资,我毫无怨言,今天我犯了一点错误,你就开除我,真的是一点情义都不讲啊!”

梅考克平静地听完老员工的诉说,答道:“这里是公司,公司就要讲规矩。这不是你我两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矩办事,谁都没有例外。”

随后,梅考克了解到那位老员工之所以酗酒闹事、迟到早退,是因为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不得不照顾两个孩子,而其中一个孩子跌断了一条腿,另一个因吃不到母乳整天哭个不停。老员工心烦意乱,极度痛苦,于是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梅考克懊恼不已,他立即安慰老员工:“你现在什么也不要想,赶紧在家照顾孩子。你不是把我当朋友吗?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塞给了老员工,并嘱咐道:“回去安心照顾孩子吧,不用担心你的工作。”

听了梅考克的话后,老员工喜出望外,问道:“你想撤销开除我的命令吗?”

没想到梅考克说:“不,我不希望破坏制度,我相信你也不希望我破坏制度,对吗?”后来,梅考克让这个老员工在他的一家农场当管家,并给他更高的薪酬。

梅考克在处理老员工违反制度的事件时,既坚持了按原则办事,又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人情味,这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也应该学会处理这种两难事件。在平时工作中,要注重人情味,给员工家庭般的温暖,以抚慰员工的心灵。

不过,当员工违反了制度时,必须坚持按原则办事,按制度行事,这样才能服众,才能维护制度的威严。当然,在按制度规定处理员工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员工一些安慰或帮助,以抚慰员工受伤的心,让他知道你处理他并非针对他,而是针对他所犯的错。

原则、规则、制度与人情味、友谊、感情等,就像天平的两端,只有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讲原则,又不失人情味,才能把企业管理好,才能让大家信服。

090当糊涂时糊涂,放下属一马

郑板桥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这句话对领导者管理企业也很有启发。在管理中,做领导的没必要事事精明,锱铢必较,对于下属所犯的无关紧要的过失,试着装一装糊涂,放下属一马,既能显示出你的大度,又能让你赢得下属的感激,何乐而不为呢?

在《宋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宋太宗和两位重臣在北陵园喝酒,他们一边喝一边聊。没过多久,两位重臣都喝醉了,竟在宋太宗面前相互炫耀功劳,他们都不认输,都说自己功劳大。到最后,居然斗起嘴来,完全忘了一旁的宋太宗,把君臣礼节抛之脑后。

一旁的侍卫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小声地奏请宋太宗,处罚这两位无礼重臣。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席,派人分别把他们送回家。

第二天上午,两位大臣从沉睡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情,惶恐万分,赶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狼狈样子,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两位大臣知道,宋太宗这是装糊涂,有意放他们一马,因此,马上感谢宋太宗的不责之恩。从此以后,两人更加忠心地辅佐宋太宗。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讲的就是凡事不要太精明,对于下属那些无伤大雅的小过错,管理者不妨糊涂一点,不去和下属计较。比如,上班时间,你发现下属看新闻、玩微博、聊QQ时,没必要当场点破,只要你从他身边走过,他肯定就会收敛起来。反之,如果你对下属吹毛求疵,要求他们上班8小时一刻也不能分神,那无异于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上班过程中,也需要片刻的放松。

当糊涂的时候装糊涂,可以给员工留一个台阶,留一个面子,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同时,还能让下属感受到管理者的宽容和大度,从而激发下属的自觉意识,让他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有助于赢得下属的拥戴,营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该精明的时候要精明,该装糊涂的时候要糊涂,这是深藏不露的管理智慧,也是宽容大度的待人技巧。当然,这并不等于一味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理者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精明,一定要心中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