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景德传灯录》。
“语义”比喻不见整体者必执偏见。
“故事”很久以前,在印度地区有一个小国。一天,它的邻国派使者送来一头大象,以示友好。那位使者领着大象,声势浩大地向王宫走去,沿途的人们因为以前都没有见过大象,心中十分好奇,他们在路边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议论。这时恰好有几个盲人结伴从旁经过,他们听到路人的议论,也感到非常好奇,很想知道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就一起来到王宫,请求国王满足他们的心愿。国王听完盲人的请求,便对他们说:“现在大象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们上前亲手摸一摸大象,自己去感受一下大象的真实面貌。然后把你们感受到的说给我听。如果有哪一个人说得最接近,我会重重地赏赐他。”
盲人们听了,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们涌上前去,迫不及待地摸起大象。但是,由于大象长得实在是太高大了,所以,每个盲人都不能摸到大象身体的全部。过了一会儿,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对国王说:“大象长得像一根柱子,又圆又粗。”他的话音刚落,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就焦急地纠正说:“不对,大象长得像一条绳子,又长又细,怎么会像一根又圆又粗的柱子呢。”接着摸到大象肚子的盲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长得像一堵墙,又高又大。”而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却十分肯定地说:“大象长得像一个簸箕,圆圆的有点凹。”那个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也急切地说:“大象长得像一根水管,卷卷的有点中空。”盲人们各说各的,而且都认为自己说的最正确,所以互不相让,争吵不休。国王听完盲人们的答案,哈哈大笑起来,并对他们说:“你们说得虽然都有点道理,但那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啊,你们都没能形容出大象的全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