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英才是怎样成长的
14466500000005

第5章 快乐的阳光女孩的哈佛之路

快乐的阳光女孩的哈佛之路——留学哈佛的女孩王志纯的成长历程和其父母的家教经验

天真烂漫的王志纯,她从长江走来,她向哈佛奔去。她带来了一路欢笑,她洒下了一路阳光。因为她有寓教于乐的父母,她在快乐游戏中得到启蒙,在快乐教育中成长。

家教智慧论语

生活在快乐的家庭里,孩子确实是幸福的,这样孩子才会真正享受到一个孩子应该和可以享受的快乐,孩子们能把一些兴趣爱好最终变成了成就,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快乐是孩子们的生理需要,快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会引发强烈的兴趣,而这往往能发挥出孩子巨大的潜能与热情,去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与创造。

快乐引起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父母应当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在快乐中主动求知,学会独立思考。

孩子对玩的欲望是身心发展的需要,是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环节。玩是孩子在一起相互给予、补充的重要的渠道。

游戏能够通过玩这种特殊的活动形式,给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千万不要误认为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的都是乐趣,实际上,孩子们在其中也体会痛苦的经验和悲剧的情感。

从金色的童年到花季的少年,快乐始终是孩子们的生理需要。有快乐就有歌声与欢笑,有快乐就让孩子们远离忧郁与烦恼。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会引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孩子巨大的内在潜能和热情,去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与创造。

快乐教育应该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行为,需要二者在心理需求、目标和情感上的共鸣与和谐。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关键要处理好孩子学与玩的关系,不应把两者孤立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学与玩应该是一致的。做父母的应当改变传统观念,应把玩看成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包括游戏在内的各种活动开发儿童的智力,给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对儿童进行快乐教育,不宜过早而片面地进入某个学科领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父母应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作为快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求知学习才是孩子真正的、长久的动力。

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始终处于一个愉快的精神状态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去学习。所以,做父母的应当创造一个快乐的环境和氛围,并在其中注意激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主动求知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而游戏正是实施快乐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游戏有助于发掘孩子先天的才能和欲望,而且能够尽快地恢复孩子的体力和脑力。从儿童心理研究中可以看出,玩往往是孩子产生创造力的源泉。从玩中得到的快乐,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课堂教学、家长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快乐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简单的游戏里会有不容忽视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本章的主人公王志纯出生于一个充满温馨、快乐的家庭,爸妈的性格都很随和,非常注意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王志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其成长的历程是幸福的。她享受了一个孩子最应该享受的快乐,她得到了一个孩子最应该得到的知识,最终把兴趣爱好变成了骄人的成就。

让成长之路洒满阳光

——王志纯的成长历程1.在快乐的童话中成长

王志纯1978年12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王启坤是湖北化工研究所的副所长,妈妈张柳青是武汉一知名作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小志纯在无忧无虑、快乐活泼的气氛中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夫妇俩十分留心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在孩子出生之后,他们在精心抚养的同时,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孩子的智力。他们认为,为孩子奏好摇篮曲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王启坤就从商店里买来各种彩色气球、小摇铃、一捏能发出声响的梅花鹿和大公鸡等,并把气球挂在蚊帐上,把小摇铃、梅花鹿、大公鸡等放在孩子的枕头边。几天后他们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彩色气球,训练他的视力;不时地摇动小摇铃,捏梅花鹿、大公鸡,训练他的听力。由于孩子出生时身体十分结实,小眼睛特别灵活,不到20天她就能把脸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还能直盯着蚊帐顶上的彩色气球看个不停;当把她轻轻抱起来时,她竟能有意识地用小手去指气球了。

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夫妇经常把满月后的孩子抱出室外。这时,王志纯已能注意风吹树叶发出的“哗哗”声、小鸟的“喳喳”叫声,甚至能被红花绿草吸引住。阳光一照,她就眨巴小眼睛,好像是在欣赏大自然的美,分享人间的欢乐。

王志纯刚满4个月时,他们夫妇就开始给她讲故事情节简单的童话,如“小山羊乖乖”、“小老鼠偷油喝”、“可爱的大公鸡”等。这时,孩子瞪着机灵的大睛睛、似懂非懂的样子十分令人喜爱。孩子稍大一些,夫妇俩就看着《婴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看图说话》,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碰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就加重语气说给她听,不知不觉孩子竟然“呀呀”地随声附和。王志纯8个月时会叫爸爸、妈妈,9个月时会叫爷爷、奶奶,10个月时会说许多简单日常用语。但张柳青认为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是“神童”,而是他们夫妇不厌其烦地给她讲童话所产生的奇妙作用。教子经验从王志纯1岁多开始,她父母就用边看边讲的方式和她一起看图讲故事。孩子看到许多在生活中常见的小鸭子、大公鸡、小白兔、苹果和桔子等出现在画面上,她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住。在给孩子讲解时,他们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辅以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做到有声有色,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

王志纯逐渐学会了从故事中辨别“好人”和“坏人”,认识“美”与“丑”。通过看图讲故事,王志纯知道了许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熊猫爱吃竹子,小猫爱吃鱼,啄木鸟爱吃虫子等。一次张柳青带孩子到小河边散步,看见一位老爷爷钓起一条小鱼,她便高兴地说:“妈妈,小鱼可以给小猫吃。”由此可见,看图讲故事对她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扩大了孩子的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孩子从“三个说大话的朋友”的故事中知道了乌龟、刺猬、蜗牛的形状和习性,懂得了不能骄傲的道理。优美的童话、神话故事对幼儿具有神奇的吸引力。看图讲故事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有利于他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有时张柳青给王志纯讲完故事以后,就鼓励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一番。例如讲完“小熊请客”的故事,张柳青就教她扮演小熊,给家里人分糖果。从此以后,她拿到美味的东西,便非常乐意地分给周围的人,哪怕她手上只有一块饼干,也要送到大人嘴边。这时,大家总是很高兴地接受这份情意,掰下一小块并说声“谢谢”。王志纯听了后就“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真甜!每当看到这一情景,张柳青就感到,孩子之所以惹人喜爱,就在于他们夫妇二人的教育对孩子具有能激起成人养育热情的魅力。她那乌黑明亮的小眼睛,富有曲线的小嘴唇,甜甜的童音,使得张柳青无论多么累,都会不在乎,而是满怀爱心地去爱抚她。父母抚育孩子诚然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是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安慰和报偿,享受着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

王志纯快两岁时,每当张柳青拖着疲倦的身体下班回来,她就缠着她妈妈给她讲故事。这时,张柳青总是强打起精神,先丢下家务活给她讲上一段。可是她却不善罢干休,老是用“后来怎么样了”这句话来表示对她妈妈讲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张柳青趁机诱导她:“要能认识字该有多好呀,这样就能自己看书,节省爸爸、妈妈的时间了。”就这样,她在妈妈的诱导下,不到两岁她就迷上了识字。3岁时就能认识近800字,能看一些不带图画的纯文字的幼儿读物。

当时王启坤夫妇俩工资收入很低,生活比较清苦,但给孩子买书却毫不吝啬,宁肯吃咸菜过上十几天,也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给她买成套的《世界著名童话故事》、《世界著名神话故事》、《世界著名寓言故事》等书籍,还订了许多画刊。《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中的那善良、聪明、拟人化的动物以及诚实、勇敢、乐于助人的孩子,成为她成长过程中学习的榜样;《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对于启迪她的智慧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就迷上了《郑渊洁童话》,一直到上初中她还读得津津有味。她5岁时开始写童话,7岁时发表的《小水滴和大铁钎》,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5岁时王志纯在爸妈的指导下就开始啃“大部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中国通史故事》、《世界通史故事》、《堂吉诃德》、《凡尔纳选集》、《三剑客》、《十万个为什么》等,她反复读了多遍。正是由于她早期的阅读古典文学的努力才使她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取得了令同龄孩子羡慕的成绩。

2.快乐的童年时代

王志纯虽然进入了哈佛大学,但她并非是人们想像的那样埋头苦读的“书呆子”,实际上她是非常爱玩的,至今仍然如此。集邮、下棋、画画、欣赏音乐等等,她的爱好非常广泛,有时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对她的这些爱好,张柳青从来不限制,只是在必要时给予适当调控。

王志纯小时候最爱和小朋友“过家家”、捉迷藏。“过家家”时为了能“领导”比她大几岁的孩子,还非要当“妈妈”不可。有一次捉迷藏时她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出不来了,大人在外面遥控指挥,好不容易才把门打开。还有一次在姥姥家捉迷藏,她竟躲进面缸里,成了一个“小面人”。她玩水、玩沙、和泥巴,有时弄得浑身是泥土;还经常跟大哥哥、大姐姐去小河里捞鱼,把捞来的鱼放在罐头瓶里养着。这些张柳青都不过分责怪她,只是帮助她冲洗满身的泥土。有一次,她邻居家在水泥地上打煤球,留下许多圈圈,她竟不顾刚换了新衣服,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弄得满身是煤灰,还乐得直向妈妈表功。妈妈问她为什么在地上打滚?她笑着说想在身上印上“花”。爸爸告诉她,这种想法很好,但把衣服弄脏了就不对了,你可用白纸在地上去拍一下,照样能看见你愿意看的“花”。那时她还不到两岁,有这样的想法,说明她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教子经验垒积木更是她最常玩的游戏。为此,张柳青给她买了各种积木,有建筑的,有拼动物图案的,有拼字的,以便在摆积木的过程中培养她的创造力以及耐心、细心和严谨的习惯。通过摆积木,她结合图示认识了许多字,后来竟迷上了识字,把识字当成最快乐的游戏。她妈妈给她讲字的形状特点,让她猜字谜,讲字的形体故事,有时将图片和汉字设计成游戏让她做,偶尔也让她用粉笔在地上写。3岁时她就能识近800字,大多数字都是在游戏和看《娃娃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等杂志时学会的,几乎没有几个字是硬教的。三四岁的时候张柳青又给她购置了各种儿童钳工工具和各种材料,指导她插各种汽车模型,锻炼她的灵活性和设计能力。她妈妈还购置了一套“小护士”用品和器械,让她学如何做“护士”,有时张柳青也参与到游戏中做“大夫”或“病人”,让她“听诊”、“号脉”、“打针”,看她认真的样子,张柳青十分高兴。王志纯十分细心,学习态度十分严谨,考试时会做的题几乎不丢分,这和她从小受到的训练不无关系。

通过各种游戏,王志纯不仅能获取各种知识,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由于身体的活动,王志纯的动作变得更灵活,反应也更敏捷,肌肉也逐渐发达,骨骼也变得结实起来。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不会玩耍的孩子也就不会学习。

王志纯爱画画,入幼儿园前就爱用彩色粉笔在地上涂鸦,入幼儿园后画画的兴趣更强烈了。张柳青专门给她购买了彩色画笔,用废纸订了一些小本本,有的时候一晚上她就能画上一小本。对于她学画画,张柳青只教了握笔姿势和认识红、黄、绿、蓝等颜色,至于画什么从来不限定框框,只是她问某部分如何画时父母给她指点一下。她的画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十分夸张:飞机千奇百怪;汽车、枪炮是新“设计”的;人和动物的某些特征相互“移植”,有时头比肚子大,美其名曰“未来人”,后脑勺多长了一只眼,说是“外星人”;小鸡娃跟在妈妈身边不是在走路,而是张开翅膀跃跃欲试飞起来。她还画过一张有关月亮的画,月亮上盖起高楼大厦,与地球架起了索道。问她架索道干什么?她说准备以后到月球上去住,她的画道出了儿童天真的本性。

儿童的绘画是儿童本身的一种情感宣泄,体现了他们天真的童心、童趣,其中也折射着智力的萌芽、性格的动向。他们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所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行我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任何负担。如果把他们这种本性加以限制,让他们按照既定的意图画这画那,他们会感到不知所措,感到画画很难,有压力,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

但有些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绘画,用“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绘画的优劣,这是很不明智的。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力。

1983年5月,武汉市妇联、教委等部门组织了第一届健美儿童大赛,5岁的王志纯在爸爸的带领下参加了比赛。王启坤有个想法,他想让孩子多参加比赛,不管什么样的比赛,都是一种对孩子有益的锻炼。结果,王志纯在一千多个小朋友中间脱颖而出,成为了健美儿童。

当时,王志纯除了漂亮可爱的面容,良好的身体条件外,她表演的诗歌和英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背诵得很流利,讲起英语来有板有眼,给评委很深的印象。电台、电视台、报纸都对这件事做了报道,王志纯的名字排在健美儿童的第一个,她的照片醒目漂亮地印在报纸上,好多人都看到了。次年,1984年5月,武汉市又举办了第二届健美儿童大赛,与上届别无二致,王志纯继续充当健美儿童的排头兵,自然又是宣传报道,小小的王志纯开始崭露头角,引人注目了。

一般来说,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责任程度,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而且因为这种早期教育的方法,容易看到效果,往往立竿见影,所以不少家长一味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单纯地搞所谓智力开发。王启坤认为,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活动、玩具、教具等,使儿童能够健康、正常而且自由地发展。

3.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活

王志纯入学进的是武汉市汉正街小学。同班的同学大多已经上过汉正街小学的学前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一般都学过了,学生学起来没有意思,老师讲起来也没有味道,老师就把进度加快。这样一来,像王志纯这种没进过学前班,从没有正式读过书、写过字,连笔都握不稳的孩子就吃亏了,她感觉跟不上,觉得有压力,一有压力,人就紧张,越紧张就越是听不懂课,方方面面都显得很笨、很差。比方,有一次的作业是抄写26个拼音字母,王志纯只得了60分,同学都是100分,因为她抄写的时候,虽然没写错,但她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写,她没有听懂老师的意思。王志纯的父母觉得60分不是问题,但对孩子的信心是个打击,她只是一时还不适应罢了。教子经验王启坤不论外面工作多忙,天天晚上一定准时赶回来陪王志纯做作业,倒不在乎能教给她多少,关键是想让她觉得爸爸在关心她,在同她一起努力。有爸爸陪,虽然作业有些困难,但王志纯觉得很愉快。常常是作业做好了,她睡下了,做爸爸的再为丢下了的工作往外跑。结果王志纯的成绩迅速提高,学习的信心由此大增。孩子恢复了信心,这是最有意义的。实验班从一开始起就要求学生作文,会的汉字就写汉字,不会的汉字就用拼音,会说就能拼,作文就跟平日说话一样,虽然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卷面上又是拼音又是汉字,显得不大好看,但效果不错。小孩子不觉得自己在“作文”,真的就跟平常说话一样,很随意,往往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句子。王老师还特意安排王志纯当小老师,倒不是她学得最好,而是王志纯比别人迟来了两个月,本来是最差的,最差的都能学好,其他同学没有理由学不好。这种经历锻炼了王志纯,使她得益不少。到期末,王志纯能跟上班了。

到一年级第二学期,王志纯已经算不错的学生了。

王志纯在王老师班上成绩越来越好,当上了学习委员,每天负责收同学的作业。她做事认真,每收一本同学的作业,都要打开来看看,看是不是少做了,或者做错了。发现有明显的错误,就叫同学赶快改,改好了再交。她这么认真,是觉得老师交待的任务很重要,是老师相信她,她不愿辜负王老师。她在王老师班上养成了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好习惯。而且在这里她学得很轻松,这个班从不布置抄写作业,通常做得多的作业是观察,然后写,或者是口头表达,她觉得她的小学生活非常愉快。王志纯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过奖,评过学校和区里的三好学生。

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十有八九大人通常会加以反对,比如电子游戏、卡通漫画之类。这些东西之所以让孩子发生兴趣,纯粹是好玩,尤其玩起来还上瘾。这在很多家长看来当然不能够容忍,因为玩,不用说肯定是要影响学习的。这里说的学习,显然指的就是对课本的学习,好像只要离开课本就谈不上学习似的。

假如换个角度,把课本只是当成工具,那么游戏机、漫画书同样也可以成为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工具,而且这些东西毫无疑问要比课本有趣得多。

王启坤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做她感兴趣的事,只有感兴趣,才可能把一桩事做得最好。王志纯在三年级时,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迷上了电子游戏。在对待电子游戏的问题上,王启坤跟多数家长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认为玩电子游戏会增长知识、锻炼她的动手能力。一开始,王志纯就对这东西特感兴趣,她好奇心强,第一次看到游戏机就喜欢,就着迷,就上了瘾地玩。那时候游戏机加卡带,接在电视机上,玩坦克大战,玩俄罗斯方块,玩红心牌……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游戏卡,王启坤就买一种,买回来父女俩就抢着玩,比赛着玩,看谁先过一道关,王启坤在电子游戏上很舍得花钱。

王志纯从9岁开始玩电游,一直玩到现在,她玩过《冒险岛》、《魂斗罗》、《沙罗曼佗》、《七宝奇谋》、《明星志愿》、《侠客英语传》、《仙剑奇缘》、《古墓丽影》、《雷神之锤》、《极品飞车》、《生死危机》、《最终幻想》、《心跳回忆》、《帝国时代》……常常是,为了游戏当中的某处难关,她会苦思冥想,反复寻找最佳途径过关,不厌其烦。但王志纯把玩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后再玩,不用大人多讲。王志纯的电游水平非常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里出名的电游高手,她养成了想把任何一桩事都做到最好的习惯。就这样,王志纯在学习、游戏两不误的情况下,顺利读完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4.多姿多彩的中学生活

王志纯考到重点中学以后,虽然学习任务加重了,课外时间减少了,但对电游的兴趣没有因负担的加重而减弱。在初一,王志纯迷上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三国演义”,一玩就觉得特别上瘾,对游戏里面的人物故事也发生了格外的兴趣。王启坤就建议她看小说《三国演义》。这一看,王志纯就成了地道的“三国迷”。《红楼梦》王志纯也爱读,而且认真读过多次,里面的全部诗词她都能背,平常和人聊天,聊着聊着一时兴起出口就能背出适合其时其境的一段红楼诗词来,常令人惊叹。不过她实在喜欢《三国演义》,为此写过不少东西。

中国迷上电游的学生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但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会把它真正玩好,玩出名堂,那就不一定了。王志纯显然是把电游玩出水平的人。她对游戏有兴趣,有做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更是存了心把自己摆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对电游采取了一种热爱的同时又俯瞰的态度,所以,不像有的孩子那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她不被电游所累,只从中得益,她对游戏的设计、编排、内容都有独到的看法,并不是盲目跟随潮流;她用“双树”的笔名,对多数游戏都做过充满个性的评论,做到这一点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在初一下学期,王志纯在爸爸的影响下迷上了足球,只要有好的甚至像中国队这种不那么好的球赛,不论时间场合,父女俩必定要激动兴奋一番,常常熬到深更半夜,简直跟场上队员一样累,因为他们是球迷,他们热爱足球这项运动。但是像动画片这样的系列片,由于学习任务较重,王志纯就不得不忍痛割舍了。教子经验从初二开始,王启坤就一个劲地鼓励王志纯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宣扬这种书如何好看,他想培养王志纯看武侠小说的兴趣。王志纯看的第一本是《射雕英雄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果然成了一个彻底的金庸迷。从中学到大学,王志纯一直是一个坚定的金庸迷,走到哪里都跟人谈金庸,对手自然主要都是男生,谈武侠难免争论,就时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时候了。王志纯就金庸的武侠小说同很多金庸迷做过不少交流,包括在网络上;也专门就这个问题接受过记者的采访,说了些颇有意思的话,不难看出她性格的率真,也让人感觉到她的智慧与聪明的区别。王志纯在初三上学期参加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这个比赛的程序相当复杂,选手先是在自己学校参加比赛进行筛选,成绩出色的再到区里面参加数学竞赛。王志纯得到这个区的第一名。这样,她就有资格参加全国比赛的预选赛。预选赛在电视上进行,统一的时间、题目,结果王志纯在预赛中得了高分,并获准进入全国决赛。

这个比赛引起了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教委有规定,凡是在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或武汉地区二等奖以上的学生,都可以直接特招进武汉市一中。武汉一中是有名的重点中学,家长们当然都要关心,很多人都在进行突击训练,希望通过比赛直接进入一中。要知道,考入重点高中的竞争激烈程度,其至超过高考。

结果,王志纯在决赛中得了全国三等奖、武汉地区二等奖,刚好够特招的条件。就是说,比赛结束后,虽然王志纯初中还没毕业,但已经稳进一中了。就这样,在王志纯人生的旅途中,又顺利地跨过一道槛。

在王志纯进入了市一中以后,必须作出一种选择,因为王志纯在全省的挂牌考试中成绩优秀,自然进入了高中的理科实验班,这个班每年设两个,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参加理科课程的严格训练,准备到国际奥赛上夺奖牌。这就意味着,王志纯必须在化学、生物、数学、物理等九科当中作出一个选择,以决以后三年的主攻方向。王志纯经过反复考虑,结果她把物理作为主攻方向。王志纯作出这个决定时,实际上,她考虑得比较远了。

王志纯开始了在理科实验班的学习,踏上了通往物理奥赛金牌的崎岖之路。理科实验班使她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但她的生活内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单调,爱干什么,还是干什么。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王志纯大约排在物理组的第四位。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她和高年级同学一起参加第12届全国高中物理竞争,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获武汉赛区三等奖。也就是说,在实验班里,王志纯已经站在领先的位置了。从高中二年级开始,王志纯确定了自己在年级物理组的1号种子选手地位。她用1年的时间,远远跑在了其他30个人的前面。王志纯确实不容易,她付出了很多,同时也得到了极大的收获,不止是物理知识上的,重要的是,她通过这种紧张而又快乐的方式,扎扎实实培养了自己自学的能力。高二年级结束,王志纯正式代表学校向奥赛金牌发起冲击。这是一个漫长的充满艰苦奋斗的过程。1996年8月,她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武汉赛区一等奖第一名。

四个月后,王志纯到合肥的中国科大参加国家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集训队。三个月后,王志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得金牌,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5.快乐在大洋彼岸

王志纯在北大选定的是物理专业。按有关保送生的规定,她可以在北大其他数不胜数的专业中选择。毫无疑问,有许多专业比物理更为现实,更为热门,更为多数优秀学生所关注,但王志纯还是选择了物理,这不但因为她在物理上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而且在长期的物理学习中她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培养了对物理学的真正的兴趣。物理对于她已经不只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式与定律,不只是刻板的计算和苦苦的思考,物理更像是充满了无穷变幻的奇妙梦想。当年她和同学一道追星,热爱小虎队,好几年之后,当那些同学中间仍然有人在追星,不过是由小虎队变成了别的什么更时髦的星的时候,王志纯的目光,则早已试探着投向遥远的太空,她为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飞往火星的探索者一号飞行器担惊受怕,她想尽办法跟踪了解这个人类使者的所有状况,对于火星上是不是确有生命存在怀着一种近于狂热的好奇。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越到后来,差别也就越大。如果说,成为一名科学家,在这之前只是王志纯和她的家人的一个理想,那么,北京大学物理系的王志纯,则已经敲开了通往科学家之路的大门。

以王志纯的经历,以她在物理学特别是对物理学以外学科的比较全面的学习,她已经为自己在北大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一个学生,如果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诗歌般的性质,那绝对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她因此才有时间、有能力学习专业以外的许多东西。她到物理系以外的很多系听课,参加内容广泛的各种学术讲座,听北大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的课;还当上了形体教练,在练功房或操场上蹦蹦跳跳;参加北大《红楼梦》研究会、排球协会、漫画协会,成了北大BBS管理员,负责动漫编辑,参加了五花八门的很多活动和竞赛。在学校,王志纯获得过许多荣誉,“新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三好学生”以及全校仅十人有机会获得的“北京大学佳能特等奖学金”等。北大百年校庆,王志纯不仅是贵宾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副校长的全程翻译,她还被选定在庆典上向北大老一辈功名卓著的学者献花。

在北大的王志纯,不但要求自己成为物理学家,她更看重对自己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个目的,大概也只有在北大,才更容易实现。尤其是,王志纯虽然在北大学习了许多东西,但这种学习中间不只有努力和刻苦,她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她在二十岁的时候,确实地拥有了二十岁应该拥有的快乐,这是她在北大的重要收获。

王志纯在北大参加过许多竞赛,物理的、数学的、外语的、体育的、表演的、文学的等等竞赛。北大的竞赛与王志纯先前中小学时期参加过的,完全呈现一种大不相同的状况,北大非常自由。北京大学充满了一种浓厚的自由的学术气氛,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国内或国外某著名学者举行报告会的通知,学生可以去,也可以不去,随便;学生读金庸,教授谈武侠,正是北大包罗万象的胸怀。有的教授上课,教室里可能只有寥寥几个人,因为只有那几个人感兴趣,而另一间教室里,则可能连走廊上都挤满了学生。包括本专业或者外专业的学生,总之都是感兴趣的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样学,想什么时候学,学生感觉很宽松。这一点,最符合王志纯的口味。

王志纯自小在家里受过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后不但养成爱好,更成为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微妙意境,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远大豪情,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哲学的快乐,毫无疑问,点点滴滴,都渗透到她的思想、情趣、对人对事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观念中,并不断丰富着她的人生。

大学二年级一过,王志纯就开始为出国留学作准备,她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熟悉程序,听有关的专场报告,一桩一桩做出国留学所必须做的事情。

王志纯为出国留学制定了缜密的工作计划,她把出国留学的全部工作分成了两大步。工作计划是必要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为实现这个工作计划所必须做的工作。在许许多多的事情当中,除开成绩单和推荐信外,其余都可以由自己独立完成。成绩单属于学校服务的范围,通常不成问题;只要成绩确实优秀,推荐信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

王志纯在大二时过了北大的英语六级,然后报名参加了北京新东方语言学校专为出国留学开设的英语班。在大三前的暑假中间按计划参加托福考试,王志纯考得了635分的高分。在1999年12月王志纯参加了GRE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都很优秀,为王志纯留学美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就为出国留学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了解各个大学的专业情况和招生办法,向选中学校发函索取申请表……

王志纯赴美留学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一种锐意进取中的等待。

2001年2月,王志纯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马萨诸塞的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自此,她打开了通往异国他乡的求知之门。

快乐:孩子智力启蒙的金色摇篮

——对王志纯和其父母及老师的采访

对王志纯的采访时间:2001年1月17日

地点:武汉市王志纯家中

采访人:北京晨曦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纪东

王志纯:游戏能够给我带来快乐

纪东: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是怎样处理学习和玩之间的关系的?王志纯: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甚至从上幼儿园时起,爸爸、妈妈就为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爸爸妈妈的性格都比较随和,比较尊重我的兴趣。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确实是快乐的,我享受了一个孩子应该和可以享受的快乐,我把一些兴趣、爱好最终变成了成就,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不把学习和玩分开,在玩和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养成了一个不管做什么事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的习惯,确实对我的成长有好处。当然,游戏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应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不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一点必须说清楚,免得引起误导(笑…)。而另一些兴趣、爱好,特别是同龄女孩子都会有的兴趣、爱好,我一点也没拉下,比如,跟社会上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一样,我也有自己崇拜的歌星,我曾经对“小虎队”一往情深。我一直很快乐,我的爱好和兴趣特别多,比如说电游、武侠小说、集邮等等,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快乐。如果说我比较成功,说我取得那些成绩有点了不起,那么,快乐应该是我最大的成功,是我的最了不起之处。纪东:王志纯,在上中学时,你对作息关系是怎样把握的?王志纯:我的作息时间表可有点特别,除非是在参加大赛的前夕,平常情况下,从我的时间表明显可以看出,目的主要不是计划怎样去学习,而是计划要怎样去玩。一般情况下,我总是想把学习时间减到最少,这也是爸爸的要求。爸爸认为,我们一天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很长,业余时间一定不能都用来搞功课,要尽量多做功课以外的事情。

不过,我也很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而这种安排的出发点,不是看如何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做作业,而是恰恰相反,只看如何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做其他的更有趣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的作息时间表总是分配得非常细,比如作文,一般只允许半小时;数学,通常10道题只给20分钟等等。作业一完,后面就是各种各样的安排,显得很丰富。玩电游,看漫画,打球,跟同学外出,逛街,看电影,哪一样都不能少。我还长期担任学校里这样那样的班务工作,多次当过学习委员,好几门功课的课代表,卫生委员,团支部书记等。我担任团支部书记,像做其他事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为了做好团的工作,我花了不少心思,每次开支部会,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我的时间当然同任何人一样多,只不过我在使用时间上动了脑筋,看重的是效率,速度帮我赢得了时间。

这么一来,我也就用不着像有的同学那样时常需要加晚班。我爸也很强调这一点,早上尽可能让我睡,只要上课不迟到就行;晚上睡觉,小学期间在10点,进中学以后延到10点半,除有特别好玩的事,比如看足球之类。不过我养成了按时睡觉的习惯,休息得好,身体也非常好,到了高中以后,我参加校运会报了好几个项目,成为班上得分最多的学生;到北大住校,同样改不了按时休息的习惯。

对王志纯父亲王启坤的采访时间:2001年1月17日

地点:武汉市王志纯家中

采访人:纪东

王启坤:寓教于乐,学在玩中

纪东:王老师你好,作为父亲,你对王志纯的学习方式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王启坤:自从有了王志纯以后,我就非常关注学前教育问题。我买了大量的有关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在社会上流行以一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培养幼儿智力的时候,我就冷静地发现了其中的弊端;那些生活当中确实存在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事例,使我深受启发,我觉得作为父母,应该从这些事例当中吸取教训。古今中外关于神童的记载很多,通常是年少早慧,而鲜有成大器者。像古代的方仲永,这个恐怕大家都知道……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事例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有案可稽的这些神童大多因为过早而片面地进入某个学科领域,而没有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没有养成良好的体魄和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往往不过是一架学习的机器,从而无法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最终可能连常人都不如。我不希望王志纯因为一点点过人的表现而被人误认为是神童,我只希望王志纯像个普通孩子那样正常地成长起来。为此,我很慎重地把王志纯的教育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在家庭会议上,我说明了自己的两个观点:一是,王志纯是个普通的孩子,她不是一个神童;二是,我反对一切片面开发智力的做法。我认为,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施行灌输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可能得不偿失。我特别强调王志纯的兴趣,兴趣才是王志纯真正的、长久的动力;而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引导的,可以培养。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王志纯广泛的兴趣,而不能拘泥于通常意义上的看书学习。我希望王志纯多玩,因为游戏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纪东:那么,您在指导王志纯学习的过程中,是怎样把握王志纯的学习和玩之间的关系的?王启坤: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与玩应该是一致的,我们的经验就是寓教于乐,学在玩中。

教育应该是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行为,需要二者在心理需求、目标和情感上的共鸣与和谐。根据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我们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说歌谣、猜谜语、做智力游戏等趣味性手段把各种知识、道理教给孩子,寓教于乐,让她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增长见识。

这种形式不仅适合孩子的早期教育,也适用于孩子的小学、中学阶段,不同的只是内容、程度的变化。猜灯谜、智力问答等游戏日后还成了我们家庭的娱乐项目之一,不过,不再是爸爸妈妈出题考孩子。纪东:孩子在玩或游戏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培养孩子能力的?王启坤:“玩”可以玩出孩子的智力,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操作能力都可以通过游戏“玩”出来。智力游戏就是这种玩的重要方式。这类游戏对早期开发孩子潜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小时候,可塑性强,可变性大,父母千万要认真抓住这一时期,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智慧的种子,然后经过不断培育,最终必定会开花、结果。我把游戏分为知识游戏、语言训练游戏、发展智能游戏和训练数数和计算能力的游戏四类。

其中,智力游戏着眼点是认识事物,传授和巩固知识。孩子通过这些游戏,自然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了解,并且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像“哪儿错了?”“什么动物吃什么?”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语言训练游戏是让孩子通过这些游戏能正确发音,准确地说出一些常见的同义词、反义词,从而丰富她的词汇。像“动物怎么叫”“指出相同颜色的物品”“说出正反词”等,就是属于这类语言训练的游戏。发展智能的游戏主要是训练和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进行游戏时,要让孩子看清楚桌子上或盘里放的东西,然后让孩子闭眼睛或用遮盖物盖住东西,悄悄地取走或调换物品,再让孩子仔细观察,说出取走或调换的物品。像“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变了”就属于这种情况。还可以做“找出细微差别”“看图归类”“实物归类”等游戏,也可以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而训练数数和计算能力的游戏可以用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例如“听音讲数”游戏,让孩子闭上眼睛,仔细听父母击掌,敲桌子等,然后叫孩子说出敲、击的数目。“找朋友”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掌握和巩固对事物的组成关系的知识。

总之,家长通过和孩子做游戏的方式,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对于她以后的成长起非常积极的影响。智力游戏对于发掘孩子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每位爱孩子的父母都应对此予以重视。纪东:王志纯喜欢武侠小说,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王启坤:这个问题不能用一句话回答。我认为,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有很多收获。

我总觉得,不必一定要看教科书才是学习。我常讲的一句话是,“书读不坏人。”我觉得,王志纯读金庸可以有许多收获:一是从中能够接触和了解到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二是这类的武侠小说读起来本身过程很轻松有趣,中学生负担重,应该有个放松的好办法;三是武侠小说的思想内涵通常都不复杂,对人物、事件的判断,是非标准一般都很明确,美与丑,善与恶,君子与小人,都明明白白,王志纯可以学到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和她母亲都非常支持她多读点这方面的书籍。

对王志纯母亲张柳青的采访时间:2001年1月17日

地点:武汉市王志纯家中

采访人:纪东

张柳青: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纪东:在王志纯的童年时代,您主要在哪些方面着重培养王志纯?张柳青:也没什么别的,主要是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我和她父亲都始终认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帮助儿童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性情,促进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常常见到有些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逼着他们识字、背诗、学琴,并经常抱怨孩子:“这孩子太贪玩,什么也学不进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把学习理解为向孩子灌输大人们认为重要的知识,那就未免太狭隘了。其实,对小孩子来说,要学习的内容极其广泛,他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学会生活;在游戏中学习比单纯的学习效果更好。再者,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过程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过程。纪东:在王志纯的孩提时代,你是怎样给王志纯讲故事的?张柳青:给幼儿讲故事,要尽量做到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尽可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中的对话要力求用不同的语调,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内容应适合幼儿的特点。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所决定,男孩子爱听打仗的故事,女孩子爱听童话故事,大孩子爱听成语和历史故事,所有的孩子都爱听神话故事和科幻故事。讲解时要形象生动,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讲故事时,用的词必须为孩子所理解,尽量使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对那些难懂的词或较长的名字,要相应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词,并把长名分解成短名,使孩子一听就懂。

最后,给孩子讲故事要有意识地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多提些为什么,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孩子去想像,去补充,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思维。

对王志纯老师孙英的采访时间:2001年1月18日

地点:武汉孙英老师家中

采访人:纪东

孙老师:竞赛培养了她良好的心理素质

纪东:孙老师您好,您作为王志纯多年的数学老师,王志纯是在你的直接关怀与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另外,王志纯也参加了数量众多的数学竞赛,你认为竞赛有哪些好处呢?孙老师:益处很多,但我认为主要还是培养王志纯的心理素质,这样就培养了她很强的适应考试的能力。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王志纯参加过的这些比赛,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王志纯参加的比赛大多是比较普通的比赛;二是从比赛的结果来看,王志纯并不是每次成绩都很理想;三是王志纯参加比赛的科目很多、很杂。

王志纯既然参加过这么多的比赛,那么她从中获得益处肯定很多。我想,这是因为对她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少孩子只要听说考试心就烦,一到考场上就紧张,往往比平时的实际水平要差,实在很冤。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够训练出来的。王志纯开始的时候也紧张,她其实是个老实胆小的孩子,这样的事跟她多讲道理并没有用,只有让她自己多训练,多体验,习惯比赛和考场上的一切,把考试当成家常便饭。慢慢地,比赛和考试对王志纯就不构成压力了,她反而觉得星期天的时候参加一次比赛或考试,比完了、考完了再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个地方玩,不但正常,而且还很有乐趣。因为比完了、考完了,爸爸妈妈并不多问,重要的只是过程,重要的是比完了、考完了接下来就是一心一意地玩。

正是在赛场上,王志纯训练出了这么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很强的适应考试的能力。可以说,王志纯是个习惯了比赛和考试的学生。不仅如此,她更是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每次比赛和考试,并且一到临赛,她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越是竞赛,越是大赛,她越是容易发挥出水平。王志纯有个老毛病,特别粗心大意,这个毛病在她平日的作业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老师不得不时常在作业本上接二连三地画叉,为了提醒她,就浓笔重彩地写下很大的一个个惊叹号或是问号。她的粗心大意在同学中间是出了名的,到考试的时候情况稍微好一点,到正规的大赛,她的状态发挥得最好,极少犯那类低级的错误。

王志纯自很小参加比赛起,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一路地比下来,成绩越来越好,收获自然也越来越大。在北大,她不但继续参加物理、数学、外语等方面的竞争,甚至还在北大“阿基米德杯”游泳比赛中获得女子蛙泳第二名。只要考试仍然是检测学生水平的主要手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任何考试。一个学生,不把考试当成负担,总是用一种轻松的、愉快的心态应考,这样的学生不能把成绩搞上去,那才是怪事。纪东:孙老师,你是怎样训练王志纯的解题能力的?孙老师:对一个学生来说,心理素质虽然重要,但比赛、考试起来不单是较量这一点,题目是需要一道道去做的,少一道,哪怕少一步,都不行。这是一件很过硬的本领。当然,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内容、意思,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是最基本的,一般的学生,只要不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太差,大多也还能做到。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关键的问题其实是速度,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考试能力的高低,一场考试之所以把学生的距离拉开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就在速度。

速度是训练出来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为王志纯做过测试,在王志纯不注意的情况下,看她半小时可以做多少题,明确提出速度的要求以后,王志纯半小时里面可以多做三到五倍数量的题。这个测试,作为老师,我建议家长不妨为自己的孩子做一做,并且把结果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本来有很多可以用来玩的时间,结果是如何被他毫无意义地浪费掉了。

由于要对王志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开始就对她有明确的要求,做的时候就认真做,玩的时候就放肆玩。王志纯自小就养成了做题快的能力,一做就全神贯注,包括写字,只要一提笔就想加快,这可能也是造成她容易粗心的原因之一,但比较起来,毕竟利大于弊。尤其是参加比赛多,本身也就在训练速度。比赛跟平时做作业还不一样,时间要求更严格,不少学生并不是差在理解上,如果有充分的时间,不急不忙地磨,他们也能取得好成绩,当然这也需要磨炼。到高中以后,王志纯参加考试,数、理、化、外语几科,通常只用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同学、老师都觉得她学得轻松,其实是速度帮她占了先机。王志纯在正常的学习之外,还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是与她从小培养出来的速度有重要关系。她从速度里面得到的,远远超出了速度这个概念本身。

孩子需要快乐,就像幼苗需要阳光

——快乐教育专家谈1.快乐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智力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帮助儿童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性情,促进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玩。

做家长的不要把“玩”简单地理解为玩,也不能把和孩子一起“玩”只当成玩,而应当把它看成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例如捉迷藏,起初,孩子可能会因为找不到父母或小朋友而大哭大喊;也可能藏得破绽百出,顾头不顾尾,只要背过去看不见别人,就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了;有时你问他藏好了吗?他竟回答藏好了,把目标提前暴露出来,让人忍俊不禁。不过,慢慢地孩子就会捉迷藏了,在他的脑海里便能够描绘出一幅图画,他知道父母或小朋友会藏在什么地方,自己隐藏时也更为诡秘。这项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且能够使他们学会怎样和小朋友相处,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怎样与人友好相处。捉迷藏的游戏就是孩子学习“社交”知识的第一课。专家认为:通过各种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取各种知识,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由于身体的活动,孩子的动作会变得更灵活,反应也更敏捷,肌肉会逐渐发达,骨骼也会变得结实起来。应该鼓励孩子玩耍,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不会玩耍的孩子也就不会学习。

2.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快乐教育的前提

当代科学认为:人们的需要、兴趣、魄力对创造、发现、处理未知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在强烈的兴趣的驱使下,往往能发挥出巨大的内在潜力和奔放的热情,去完成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与创造。

有的孩子因为读书忘了吃饭,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忘了时间,有的孩子却因为玩而忘记了做功课,而大多数的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像进入了角色,百看不厌,全然不顾身边的事情。读书学习也好,玩也罢,总之孩子是被吸引了。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倾心入神了,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主动去学习的动力。孩子愿意不愿意学习是对学习有没有兴趣的问题,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在教育中应时时注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几乎是每一个成人都懂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位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所有的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能应用得得心应手的,原因是真正领会、弄懂并能运用这一真理的家长和老师并不多。绝大多数的成人很少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们一般是不管孩子有无兴趣或愿意不愿意,而是只要自己认为需要就要孩子去学、去做。家长有时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自己的设想,而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老师有时为了追求功利性的目的而强迫学生去完成老师的要求。由此,使孩子没有兴趣按着这种要求去做,而大人也不可能天天守着孩子,因此,摁着孩子的头强迫他们学习的现象层出不穷,随处可见。现在,社会上的好多孩子被卷入了种种学习高潮的漩涡。家长为孩子能够真的学成花钱、赔时间,老师为孩子的学成尽心竭力,费尽心血,但回报给家长和老师的却是事与愿违的结果。

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学习就成了一种痛苦;在强迫下的学习几乎就是在受煎熬。很多家长认为,面对我国现在的教育趋势,不能等孩子有了兴趣再学;对于学习,孩子有兴趣要学,没有兴趣也要学,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成为被强迫的对象。

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心,无论学到什么程度都要操心。却从不想想为什么孩子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一般不要大人的督促,而且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既集中又毫无倦意;而在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时,开始就让人感到他们做得很费劲,没有了玩时的劲头。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长者,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注意时刻为孩子展现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未知的世界,以供孩子们去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讲的话很有意思,孩子能情不自禁地听自己的话,自己吸引了他。长者在懂得孩子的心理、体察孩子的注意力后,就给予了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天真的孩子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这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所共有的,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驱使孩子激发出对好奇内容的兴趣,是家长应该操心的重点。

另外,要主动地帮助孩子解决一个个的为什么和怎么办。在他需要援助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要主动地助他一臂之力,为孩子提供成功的可能,使孩子在学习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使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不是对“学习”一词感兴趣。兴趣使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对学习就会更主动了。有了兴趣,孩子对一般能接受的学习容量和难度就不会厌倦。学习的知识越多兴趣越广泛,广泛的兴趣带来的是更广泛的求知欲。这也是家长和老师要操心的内容。

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解决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在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最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的所在,利用孩子的爱好和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使孩子从没有兴趣到产生兴趣,从有一点兴趣到兴趣浓厚,由只对个别问题有兴趣到兴趣广泛,并逐渐地转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上。这是家长和老师应该操心的核心。

兴趣是求知的火焰还是小火苗,你的教育是使火越烧越旺,还是使火苗越来越小甚至熄灭,取决于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做的一切应该使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广泛,孩子由此而产生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防止使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少,只限于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甚至于要强迫着才能完成学习的内容。家长的作用应该是培植而不应该是泯灭孩子的兴趣。

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求知心理,恰到好处地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上。你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你帮孩子去探索他要的一切,他就会感到,你是可信赖的。这时你和孩子双方就能保持一致的目标,你就可以在拓展孩子的兴趣上再加点劲,使孩子在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去主动寻求知识。这时,你还用为孩子爱学习和不爱学习操心吗?还会为孩子一时的学习成绩着急吗?家长在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孩子在兴趣的转移上,应该像一个伟大的具有战略思想的指挥家,自己要站得高、看得远,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全局的观念。衡量一个家长是否称职,不在于他为孩子操了多少心,不在于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辛苦,不在于他的文化素养高低,更不在于他是否富有,是否有支付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接受多样教育费用的能力,而只在于他是否善于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智力、个性、习惯特点的简洁有效的方法,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利用有利的时机将孩子的兴趣嫁接到学习上。有了兴趣,孩子就从心理上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问题自然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或老师培养孩子的某一种兴趣比破坏孩子的某一种兴趣要难。有时,因为家长或其他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破坏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

比如,家长都期盼着孩子能主动地看书。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看一些没头没尾、语句不完整的翻译后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小人书”,到了初中还没有看完一本长篇的作品,家长就是尽力地引导,孩子也转变得很慢。可有的孩子多看了几本长篇的作品,家长又认为孩子的阅读耽误了正经的学习,便开始加以限制,限制的结果就是把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读书兴趣破坏掉了。家长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对孩子的限制少一些,再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会发展得更好。要确信,孩子只要对内容健康的书发生兴趣,也是正当的,他们就会“乐此不疲”。家长不仅要有使孩子产生兴趣并使兴趣逐渐扩展的能力,还要具有将孩子的兴趣逐步地趋于集中和稳定的能力。

3.快乐教育的途径——游戏

游戏能够通过玩这种特殊的活动形式,给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人自出生后,就要面对解决或解决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在面对问题时体验成就感、挫折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情感的积累或宣泄,游戏的目的显然是让孩子在玩中探索生存中所必须感受的这一切。玩给了孩子带来了欢乐,玩给了孩子带来了兴趣,玩给了孩子观察人与事的机会,玩给了孩子创造的源泉;玩使孩子心灵手巧,运动协调;玩使孩子有胆有识,勇气大增;玩使孩子毅力增强,身心健康发展。总之,玩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课堂教学、家长的说教所无法代替的。游戏有助于发掘孩子先天的才能和欲望,而且能尽快地恢复孩子的体力和脑力。还有的专家认为,游戏是孩子在真正需要掌握成年行为模式前的实践并完善其较弱本能的最佳方式。孩子之间的游戏、打闹,为孩子将来赢得竞争的胜利做了心理上的准备。

孩子们小的时候都曾经玩过滚铁环。小小的铁环,用铁条弯个钩推着跑,这需要一定的技术,不经过反复练习,是不可能随意推着铁环跑的。这就需要:第一,要保持铁环的平衡。第二,铁钩要在需要加力时给铁环加力。第三,跑时要边看前方的道路边推铁环。在推铁环的游戏中,需要孩子手、眼、腿的协调配合。孩子们几个人一套铁环,在胡同里尽情地玩,看谁跑得快,玩得熟练。这种玩法,能锻炼孩子手脑配合和四肢的协调性以及竞争性。

但是,现在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在和同伴们的游戏中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彻底地在同伴们面前表现自己一番,那种在课堂上找不到的心理感受在游戏中可以享受到。现在,学习造成的紧张气氛使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哪个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少玩,甚至不玩。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玩就耽误学习,影响学习成绩;甚至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贪玩造成的。所以,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家长就严格地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和内容。有时孩子玩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被安排在日程上。现在又有多少家长满意孩子的学习呢?又有多少家长能给孩子一定的玩的时间呢?孩子如果在课堂上找不到自信,家长又不给孩子找到自信的机会,孩子一生中成功的心理感受又从何而来呢?

殊不知,孩子对玩的欲望是身心发展的需要,是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环节。玩是孩子在一起相互给予、补充的重要的渠道。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非常地专注,专注的过程就是注意力形成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配合,关系协调,相处得非常融洽,既是竞赛又充满友谊。在游戏时,他们相互之间时常出现矛盾,但在没有大人的干预时,这些矛盾会很快地得以化解,孩子们谁也不会计较谁,谁也不在乎曾经发生过的矛盾,在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与人相处和解决矛盾。这种生活经验是大人没法教会的。孩子在玩中可以充分地表现其行为世界和精神世界。这种特殊的活动,帮助孩子获取各种经验和感觉,孩子通过游戏实现群体中的自我。曾有个学生,由于是独生子的缘故,家长恐怕他在与人交往中学坏,从小不许他和其他人接触。他永远是一个人玩,一个人学。他没有上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因为家中有富裕的人力来照看他,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两代人为他一个人服务。他不懂自己会有错,一切事情都任他为所欲为。上小学后,他还要同学和老师围着他转,一切都要随他所愿,如若不然就采取暴力。这样,他与同学发生了许多矛盾。在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不能批评他,必须批评与他有矛盾的同学。他的观念和行为几乎使自己无法与同学们相处,老师只好把他一个人单独地进行安排,以免矛盾的发生。他在小学的几年里没有一个朋友,他感到很孤独,但又不会和同学交往。这个孩子生活的未来可想而知。这种缺憾是不好弥补的,当然,这也不是仅参与游戏就能解决的问题,但缺乏与同伴一起游戏这样的活动,肯定是造成这个孩子性格缺陷的原因之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之间在学习上的交流比与成人交流更为容易,孩子对从中获得的信息自然易于接受。孩子之间在玩的时候相互学习的速度高于课堂内学习的速度。所以,有的家长在教训孩子时总是说:“功课你记不住,玩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反过来想一想,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玩出许多与学习知识有关的好习惯,好个性,好经验。特别是在孩子某些个性品质的形成上,没有比多参加同龄伙伴的游戏更有效的方法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游戏法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孩子们学习时的注意力,就是利用孩子在游戏中较高的接受能力。

另外,群体性的游戏对孩子更大的好处,是使孩子们能和伙伴们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比如,孩子们一起游泳时,从岸上往水里跳,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这个本不敢做的动作,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也不得不做,而且一做就成功了。如果是和父母在一起,恐怕孩子是不敢完成这个家长也认为危险的动作的。即使家长希望孩子做,但由于在父母面前的依赖和自娇,本来就缺乏勇气的孩子此时就显得更加怯懦了。

现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带领孩子们进行这种锻炼的机会,在家长眼皮下又学不会,家长还不撒开手让自己的“宝贝”和其他的孩子玩,这样下去,诸如上述各方面的能力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学不会了。只有在游戏或学校集体活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从众的心理,克服个体的胆怯,实现自我的突破,这在目前独生子女较普遍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重要的。

对孩子来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狭隘、禁锢、死气沉沉的童年,这种生活窒息了孩子的发展。因为这种生活没有给孩子留下童年的欢乐,更可怕的是它无法为孩子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丰富的背景经验。当前,孩子玩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比如,电脑游戏迅速地来到了每一个家庭。在这种游戏中,孩子触摸到了带有计谋、推理、解密等社会、军事、科学的内涵更丰富的玩法,领悟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状态。家长千万不要误认为游戏中都是乐趣。实际上,孩子在游戏中也体验着痛苦的经验和悲剧的情感。孩子在游戏中不可能总是成功者。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当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失败者时,他们都会从中品尝感情的挫折。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遇到疼痛、失败、嘲笑等刺激,会产生恐惧和忧虑,但是从经验的角度讲,孩子的这些痛苦的感受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经验。简单的游戏里含有不容忽视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孩子们在游戏中娱乐,学习,自我表现,获得各种体验……千万不要轻视这既简单又充满情趣,并且能快速提高孩子各种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