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英才是怎样成长的
14466500000007

第7章 被父母纠正出的天才作家

被父母纠正出的天才作家——留学耶鲁大学的男孩胡啸的成长历程和其父母的家教经验

胡啸,从河北来到上海时,他只是腼腆的学子;从复旦迈进耶鲁时,他成了天才的作家。是父母帮他纠正了成长的失误,培养他成才。他要告诉所有的人:不会纠正教育的父母是最不称职的家长。

家教智慧论语

要从小让孩子们懂得:只有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自己个性的优点和劣势,才会使自己在困难时能够坚持住,因为自我奋斗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努力,才会成功。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室”,那么孩子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室”外的风吹雨打。

自制的对立面是任性,培养自制力的最初努力就一定要与克服任性相联系,否则很难培养出完整的自制力。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真正的师爱,和谐的家庭式的学校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情谊,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田,使他们在这片沃土上幸福地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和心理的一代新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心上烙上一生难以磨灭的情感信息,甚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溺爱不可取,容易造成孩子特别细致敏感、胆战心惊的心理,而这种溺爱恰恰给了孩子低情商的教育。所以父母对人对事的反应很重要。父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必须引导孩子,纠正孩子性格上的弱点,培养孩子健全的精神力量。

这个世界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父母很大的影响。在教育当中,父母应注重不断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培养他们的心理平衡能力,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到有错必纠,使孩子有错就改。

对孩子进行纠错教育时,要注意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可强制,对孩子定的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使之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

父母在纠正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重感情的交流,情感的培养。在情感较浓的教育中,这些孩子也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懂得安抚自己,也较少产生负面情绪。从生理上来看,这些孩子容易进入放松状态,这种生理模式如果能持续一生,对其健康很有利。一个善于引导孩子情感修养、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绪、注重纠正孩子错误的父母,对孩子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能够得到这种帮助的孩子较容易取得成功。家长培养孩子,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是一方面,但也不要忽视纠正对孩子未来成功与命运起负面影响的一面。

胡啸在小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智力并不突出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属中等水平,但为什么后来在学业和文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功?可以说,胡安英夫妇的纠正教导方法很值得借鉴。胡啸小时候做作业粗枝大叶,有诸多的不良生活习惯。胡安英夫妇处处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启迪孩子,调整孩子的情绪,纠正孩子的错误,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胡啸在各方面得到了健康的成长,为后来的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耶鲁大学的天才作家

——胡啸的成长历程1.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1978年的早春二月,当万物还在初春的寒意中生长之时,一个叫胡啸的男孩悄悄地来到了这个春寒料峭的人间。

胡啸的出生并没有让他的父母亲胡安英和江海珍高兴。此时,胡安英正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而江海珍是一名电脑室的打字员。按两人的工作来说,当时是不宜要孩子的。果然,小胡啸刚生下来时,除了胖外没有一点婴儿的可爱之处,而且,他是在睁着懵懵的大眼睛看过周围好几眼后才哭出声的。

胡啸五个月就被停止吮吸妈妈的奶汁了。五个月后江海珍把儿子放在了农村婆婆家,这样可以使夫妇俩安心工作。

小时候的胡啸沉默寡言,但是很喜欢听奶奶讲故事。五岁时他的性格稍微活泼了一点,常常和村里比他大的孩子去玩,上树、爬墙头、在河里捉鱼、逮青蛙等等。他奶奶很宠他,一任他在野外疯跑。

六岁时,胡啸和同龄儿童一样,背起书包上了学堂,但因胡啸是在一种无人管教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有时很任性,经常欺侮比他小的同学,气得老师都没有办法。

胡啸虽然很调皮,但他很擅长讲故事。他的班主任周老师很赏识他的想像能力。没事时,师生俩就聊天,周老师也讲一些故事给他听。教子经验一年后,胡啸被父母带到了省城,过惯了农村那种自由散漫生活的胡啸,初次过城市的有规律的生活,便不时地暴露出他的陋习。

由于儿子很小就不在身边,所以胡安英夫妇就像欠了儿女什么似的,为了补偿对胡啸的爱,就尽量迁就他。渐渐地,他们夫妇发现,儿子身上的毛病太多了。于是,胡安英夫妇开始有意识地纠正他的坏毛病。

上小学时,胡啸的成绩属中等,但作文很好,而他却不愿写作文。为了纠正儿子懒惰的坏毛病,并父母就为他订了好多的作文书,“强迫”他写日记;并与他学校的老师联系,让他每周写一个小故事。

开始,胡啸当然不接受。在老师和父母的催促下,胡啸慢慢地对写日记有了兴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直到现在,他仍一天不落地写日记。

2.自由翱翔的初中时代

胡啸上中学后,学校离家有一段距离,那是一所有学生宿舍的学校,因此,胡啸面临走读还是住校的选择。

“你是不是考虑到住校了?”妈妈说。

“妈,我怕不适应呀。”胡啸搔搔后脑勺,憨憨地回答。

“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爸爸开始纠正儿子的观点,“将来你上了大学,难道每天还要从千里之外的学校赶回来吗?”胡啸听了,笑起来:“爸爸,看你说的,好吧,我住校,这样对自己上大学住校也是一个锻炼呀。”

就这样,胡啸在第二天就把需要的东西运到了学校,妈妈帮他收拾了床铺,一家三口共进了午餐,胡啸就带着一丝不舍看着父母离开了。

父母很放心地离开儿子的原因是因为胡啸从小爱看书。这样,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读书了;他们学校还有图书馆。

果然,没几天,胡啸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始他先抱怨了宿舍的地方小,床又硬又窄,晚上睡不安稳,宿舍卫生特别差;因为没有妈妈准备早点了,还得饿着肚子上学。另外,洗澡时人特多,要等上好长时间,水小,还有点凉……等等。

应该说,信中的描叙可能有点夸张,胡啸的爸爸认为,这是儿子为了引起他们的同情,好允许他退宿才等不及周末回家当面说的。从信中看出,儿子确实经受了很大的考验。只要他能坚持下来,就说明他克服了自己身上的不能独立的缺点。于是,他父母经过商量,就给儿子写了一封回信。教子经验父母的信很简单,除去一些激励他的话后,让他多参加课外活动,多读一些书,尤其是名人小时候的书,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考虑眼前的困难了;又鼓励他多与同学交流,与性格合得来的同学交朋友。

胡啸两天后回家了,他当时还没收到父母的信,贪婪地享受完家里丰盛的美食后,开始不停地大诉其苦,父母就鼓励他坚持下去。

两天后,胡啸要返校了,虽然他有些不乐意,还是在父母的叮咛声中上了返校的公共汽车。

这样,一直到周五,父母收到了胡啸的第二封来信,这次信的内容与上次开始成为鲜明的对比。他在信中高兴地先说他看了父母的信后,就仿效去做,先是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以及写那些名人小时候苦难的文学传记,因为住校的业余时间多,他还和最要好的几位朋友相约,每天早上6:00起床去晨练,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吃早点,还可以背外语单词。他说他的朋友晓东爱弹吉它,没事时,晓东弹,他唱,日子一下子就过去了……

从胡啸的第二封信来看,他的心情和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整整三页的信纸,没一句抱怨。

胡啸上初二时,可能是因为他读的书较多的缘故,加上父母曾对他想像力的纠正培养,他被学校的“嫩芽”文学社吸收为“小编辑”。

不久,市里举办作文大奖赛,胡啸居然获得第一名,题目是:我第一次住集体宿舍。

后来,胡啸又在省举办的“中学生演讲”中获第二名,他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嫩芽”文学社还向他每期约一次稿子呢。

可就在胡啸初二第一学期考试时,虽然总成绩在全班是第四名,但他的数学成绩竟然没及格。老师担心他出现偏科现象,找他谈过几次话,胡啸却不以为然。因为当时因他的作文屡屡获奖,已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作家”了,“作家要什么数学成绩”。胡啸回家后这么对父母说:“搞文学的,有几个数学好的。”父母看到儿子这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觉得他如果一味地偏科,对他升高中、考大学都没好处。

于是,父亲针对偏科的“三好学生”的儿子,开始向他灌输“纠正”的学习法。

“儿子,今天爸爸要和你谈谈‘作家学好数学错了吗’。”这天是周六,晚饭后,爸爸破例没急于看《新闻联播》。

胡啸听到这话,先是一愣,接着说:“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啸啸,快上初三了,即将面临中考,中考要考数学的。”他妈妈迫不及待地说。胡啸低下了头。

他爸爸向妻子使了一个眼色,继续说:“你不是喜欢王蒙和毕淑敏的作品吗?这有他们的两本专集你看看吧,记住,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先看看他的人物传记。”

王蒙和毕淑敏是当时文坛上很火的作家,但他们在上学时都是数学尖子。父亲让胡啸看这书的目的就是纠正他“作家要什么数学好”的那种观点。他爸爸认为胡啸已上了初二,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老是说教了,要让他自己去感悟、体会。

胡啸拿着书进了自己的书房。第二天,他在把书还给父亲时,还交了一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中,他列了十条学习数学的计划;并规定了学习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学好数学,做一个像王蒙那样的“全面”作家。

从此,胡啸不再拒绝看数学复习书了。他回到学校,虚心请教那些数学好的同学。父母又专门到书店,为他挑选提高数学成绩的复习书。胡啸还找到数学老师,让他课余为他开点“小灶”,多出一些练习题做。

就像胡啸的父母说的,胡啸脑子并不笨,他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虽然他身上有一些毛病,但只要给他指出,他会尽力纠正的。所以,胡啸的数学成绩在一次小测中,居然考了98分。当胡啸把这个喜讯用电话告诉父母时,他还打趣地说:“爸,妈,这回我也成了数学好的‘作家’了吧!”

胡啸上初二下学期,可能是因为平时太爱读书了,也可能是他上初二后,随着科目的增多,学习的时间较长,不注意体育锻炼,有一阵子,老爱生病,药几乎没断过。对此,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他病愈后,父母就建议他以后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

“现在课程这么紧张,还参加体育运动?”胡啸很吃惊。

“只要你掌握好了学习时间,有益的体育运动是能调节头脑的。”父亲说:“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呢。”

“啸啸,我看你平时也晨跑什么的,就是没掌握好度呀,其实,当你在体育项目上取得一定的好成绩时,也是会有成就感的。”妈妈也这么说他。

胡啸沉思片刻后才说:“我其实挺爱体育的,只不过上初二后,我把晨跑当作机械的运动了,以后,我也在体育上下下功夫。”

胡啸干什么都风风火火的,说干就干,他为此又重新制订了学习计划,这就有一点时间在运动场上活动了。

在初二的冬季越野赛中,胡啸报了名,他还报了短跑和掷铅球两个项目。虽然他没在越野赛中拿到名次,但这却鼓舞了他。而他在掷铅球比赛中,得了个全校第三名。后来他对父母说,当他拿到掷铅球的奖——一个日记本时,他的心中不知有多么高兴。

胡啸在初二升初三时,真的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了。

初中毕业前,市重点高中曾想特招他直接入高中。胡啸拒绝了,他想让自己再经受一次考验。

青春而充满热情的初中时代就这么缓缓的流走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却成为胡啸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光阴。

中考临近了,胡啸暂时告别了他爱看的小说,潜心地钻进书中。面对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的升学挑战,胡啸显得很平静,那种坦然让人觉得他有一种大将风度。在这说紧张也不是很紧张的气氛中,胡啸顺利地通过了中考,拿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3.你的柔情我明天会懂

顺顺利利地,胡啸上了高中,各科成绩依然出类拔萃,依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班长、好朋友。

一转眼,胡啸上高三了。许多上过高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黑色的季节。其实,胡啸本身的情绪并没有变得更紧张,而是周围的气氛让人有点不堪重负。不管父母还是学生本人,都希望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所以,高三是最关键的一年,这就使正青春年少的孩子们远离了属于他们年龄的欢乐时光。

由于学校的功课以及补习任务加重了,胡啸有时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次。胡安英夫妇一如既往地同胡啸保持着通信的习惯。在信里,夫妇俩不断地鼓励他,不时地对他身上的一些弱点给予纠正,并表示他们对他是信任的。从胡啸的信里以及每次在家里的短暂停留,夫妇俩都看不出他有什么不快乐。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前途也充满了希望。

这天是一个周末,胡啸回家了。他的情绪异常的低落,低落中又有点愤怒,使得父母都很纳闷。

“啸啸,今天怎么了?”

“我现在不想说,爸爸,老师让你星期一去学校一次。”他丢下这句冷冷的话,就进了自己的小屋。他关上门,直到吃饭喊他,才出来。整顿饭的时间,他都沉默不语,问他,他只说“你们去了学校就知道了。”

周末的两天,家里的空气因胡啸而变得沉闷。胡啸一直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妈妈偶尔耐不住性子,以送水果等借口进他的屋去,看见他很平静地在看书。每次,她都想跟儿子谈谈,但看儿子专心学习的样子,她放下水果,说两句“注意身体”等寒暄的话,又出来了。

星期一,胡安英请了假,到了胡啸就读的学校,找到了他班主任的办公室。

“你好,王老师吗?我是胡啸的爸爸。”

“哦,你好,你来了。我是他的班主任,请坐。”

“有什么事吗?是胡啸的成绩下降了?”

“不是,这孩子的成绩一向都很好。不过,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我担心这会影响他日后的学习成绩。”

“哦?……”

“难道你们做家长的,就一直没发现吗?”

“王老师,对不起,我实在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有什么话,您就直接说吧。”

“好,你看看。这是我上个星期在胡啸的书桌里发现的。”王老师说着递过一封信,又补充说道,“哦,是我不小心看到的。”

胡安英接过来一看,这封信是从另一所高中寄给胡啸的。夫妇俩已经养成了习惯,儿子私人性的东西,包括日记、信件,没有他的允许,他们是从来不看的。而且他们常常也觉得根本没必要看这些东西。所以,胡安英拿着这封信有些茫然。

“还是您自己看看吧。”听王老师的口吻,颇有责怪他们做家长的意思。

看老师的语气这样坚决,胡安英也就不再说什么,道了谢,走向儿子的教室。当时似乎下课有一会了。胡安英向教室里张望,看见胡啸仍在里面。胡安英叫了他一声,胡啸抬起头,问:“爸爸,你可来了。”

“啸啸,你出来,今天,跟爸爸到外面去吃饭。”

他们来到学校旁边的一家小餐馆。菜上的差不多的时候,胡啸先开口了:“王老师给你看了?”

“是。老师把那封信给我了。不过,爸爸还没看。”

胡啸睁大了眼睛看着爸爸。

“你知道爸爸的习惯。爸爸要先问问你。”

啸啸低下头,轻声说:“那你现在看吧。”

胡安英取出信纸,展开,看到了满页清秀的字迹。信是这样写的:胡啸:

你好吗?

你的信,我收到了。我很高兴,你能那么快就回信。我知道,现在彼此的学业都很紧张。不过,我觉得每次跟你的通信,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愉悦和鼓舞。

你在信里说,你希望能找到一些泰戈尔的小诗,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前一段时间,我跟我哥哥联系了一下,他告诉了我一些书。我现在可以寄给你几首《飞鸟集》里的诗。

1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sign。

3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325

“我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做我的最后的话。Let this be my last word,that I trus you love。

抄这些诗可是花了不少的时间。不过,对我来说,是一种愉快,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希望你能非常喜欢它们。还有一些,我这里先不抄了,下周如果有时间见面,我可以带给你看。

可能你对英国文学很热爱。我也常常翻阅一些这方面的作品,而且对一些诗人格外留心。记得上次聊天时,你无意中,跟我说起叶芝的《当你老了》这首诗,我觉得很美。你还说这首诗背后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可是那天你没说。如果有时间,在信里跟我说说吧。

不知为什么,在没事的时候,特别想念我们初中时的日子,想起男孩的你,发表在全国报刊杂志上的散文来……对你,就有一种甜蜜而亲切的思念;但我不敢承认是那两个字,因为正如你说的,我们现在是该集中精力复习功课的时候了。好了,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大学梦吧。不过,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哦。

祝好。

兰兰

胡安英看完信,默默地望着儿子胡啸。

“爸爸,你看到了,我们没说什么。兰兰是我初中同学。你也认识的,以前常来咱们家玩,你和妈妈都喜欢的。我们只是平时兴趣很相投。我们都想考到上海,因为那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文化和科学都很发达,在那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写信互通有无,互相鼓励一下。”教子经验从兰兰最后的几句话中,有文化的胡安英不可能相信他们是单纯的同学来信,那分明是一种暗示。但他却说:“啸啸,不用紧张,爸爸不会批评你的。即使你们真的互相爱慕了,爸爸也能理解。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情感波澜的。我看到了,你们还是在谈学习。爸爸看到你在学习上有这样的好朋友,也感到很高兴。不过,啸啸,爸爸也要提醒你,对英语感兴趣,多读些课外书,是好的,但你应该认清现在的形势,能分清主次。如果你能明白爸爸所说的这些话,就行了。”胡安英作为胡啸的父亲,知道儿子身上的一些缺点。胡啸是这样一个孩子,你越给他直接指出来,他越不承认,然而用纠正的委婉的话劝他,他会很乐意接受的。

“爸爸,我懂的。你问过老师了吧,我的成绩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保证,以后也不会有问题。不过,爸爸,你跟老师说,你把我骂了一顿,说把我的信给撕了,说我跟您保证我不再写了。我不想让老师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胡啸果然很痛快地向父亲做了保证。

胡安英点点头。问题说开了。父子俩的这顿晚饭吃得很愉快也很和谐,因为父子俩之间更加亲密了。吃完饭,胡安英把胡啸送回学校。看着消失在校园里的儿子,那么自信,胡安英觉得儿子长大了。

不久,胡啸把邮给兰兰的信复印了一份给父母。在胡安英夫妇拿到那封信时,俩人心一沉。夫妇俩怀着紧张的心情看着看着,就欣慰地笑了,信的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兰兰,我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但原谅我无法给一个你想像中的答复,我承认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快乐,但那的确是一份至纯至美的同学友情呀!

现在面临高考,你不是也向往上海吗?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最后的冲刺上,愿我们再次相见是在繁华的都市上海。

只要有了充沛的精力,再保持心境的平和,加上平日里的努力,我想离‘大学梦’的实现该不远了吧。

你的柔情只能等到未来的明天我才会懂的,现在的我们应把握住今天,这样才无悔于这斑斓的青春!我们虽然在所谓的“黎明前的黑暗”里苦苦奋斗,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未来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汗水了。下面这首歌我们都喜欢,今天,我唱给你,以此互相勉励,兰兰,让我们一起说: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4.从南国的天空飞向大洋彼岸

在胡啸去上海复旦之前,父亲又和他谈了一次关于在大学如何奋斗的事情。

爸爸对他说:“你应该在进大一时就确立奋斗目标,你身上虽有很多优点,但有一点,爸爸要给你纠正一下,你干什么都要先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要不,你会说‘忘了’。”

胡啸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是的,爸爸。”

“另外,你要想在大学有所作为,必须确定自己的目标,历史上那些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及时确立自己的目标的。”胡安英继续说:“著明科学家爱因斯坦中学毕业时没领到毕业证,参加补考还有两门不及格,差一点终生与大学无缘。后来,他经过补习,才于1896年10月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他一上大学,就着手策划自己的人生。他认为:‘对一个认真严肃的青年人来说,尽量准确无误地为自己确立追求的目标是十分自然的事。’他的目标是:用四年的时间学习数学和物理,希望自己成为自然科学中某些学科的教授。后来,他又根据情况变化对自己的人生方案进行修正,在数学和物理之间,决定专攻物理,终于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胡啸听后说:“只有确定了目标,综合自己个性的优点和劣势,才会使自己在困难时能够坚持住,因为自我奋斗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努力,才会成功的。”他的话引来了胡安英的频频点头。

胡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修改多次,又为自己大一时看什么书做了计划。

上了大学的胡啸并不轻松,每天奔波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和宿舍之间,单调地重复着“四点一线”的生活。好在胡啸心中有远大的目标,所以对这种生活并不以为苦,反而很快习以为常。他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

在没有专业课时他就去其他系听课,他把日子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只有周末晚上才会和同学疯狂地玩上一次牌或去看一场电影。周日,则多去上海的大书店逛一逛,选些自己喜欢的书。

应该说,大学一年级的生活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它让胡啸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如何走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因为胡啸的父母小时候曾对他的想像力给予过很好的纠正,上大学后,读的书多了,感悟也多了。这时胡啸的想像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开始在上海的大小报刊上发表。

也就是在大二的这段紧张的日子里,他有了另一个目标:去美国的耶鲁大学深造。他当时一边为出国留学做着准备,一边着手干自己手头的工作,对谁也没声张,连父母也不知道。

其实,凭当时胡啸在上海的名气,他毕业后会很快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对口工作的。但他习惯了冒险,为了留学,他又苦攻起英语来。

那段日子胡啸简直比上高三时还要紧张、沉重。他天天带着英文报纸和录音机,稍有空闲,就打开录音机练习英语。为了打好用英文写文章的基础,胡啸读英文版的名著,订阅英文杂志。后来他宿舍的人说,有一次胡啸说梦话,说的也是一口流利的外语,他们开始还以为宿舍住了老外呢。

胡啸还记得大一时一位教授在讲课时提到:“为什么目前中国作家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就是因为英语不好,那些汉译英者往往翻译得连意思都是错的。”

不久,胡啸就用英文写文章,并投到美国及香港的一些杂志上,屡投屡中,反应良好。他后来,多次收到编辑部的约稿信。

1998年10月,胡啸创作的一篇英文散文引起了美国一位教授的留意。当教授得知这样深奥的文章出自一名大学生之手时,爱才之心油然而生,竟亲自来上海的复旦找胡啸。在与胡啸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面谈后,教授当场就向胡啸签下了免试入美国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次,胡啸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因为,美国的耶鲁大学是他梦寐以求的,也是他暗暗着手准备申请的。

胡啸在电话中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父母。好半天,电话那头没有他亲爱的父母的声音。胡啸急了,再一次说:“爸,妈,你们不想让儿子出国留学吗?”

“孩子,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们当然希望你在学业上飞的更高更好,但是,啸啸……”爸爸停顿了一下,“你必须明确,你上耶鲁大学的第一步干什么?”

“制订学习计划,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爸爸,是这样吗?”胡啸说。

“儿子,你长大了,就勇敢地飞吧!飞得越远越好,但是,别忘了回家的路线!”这是胡安英送给儿子的话。

5.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学者

耶鲁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学府。那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他们大都穿着名牌衣服,衣服上标着自己国家的名称,一个个神气十足。

十九岁的胡啸虽然个子很高,但因为长着中国人的黑头发、黄皮肤,加上他朴素而又整洁的中国装,浑身上下与异国的这些高傲学子们极不相称。

一天课间休息时,一位日本的留学生用不屑的口气取笑胡啸:“真是好笑,像你这样的中国人也配来这里上学?”他的话未说完,许多外国留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

胡啸等他们笑完后,很礼貌地问他:“你是真正的日本人吗?”

“我当然是日本人了。”那个止住笑的日本留学生得意地回答:“喏,我的衣服上不是写有日本吗?怎么,你不认识英文?”

胡啸平静地用英文回答:“因为我在书上看到日本人一直把自己的国家比喻成文明国度、礼仪之邦,但今天看您的表现,我觉得日本人也不过如此。”

胡啸的话还未说完,那位日本留学生的脸红了起来。胡啸深深地看他一眼,很友好地说:“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也像你们日本一样重视礼仪,中国人不计前嫌,如果你有机会,我欢迎你来中国做客。”

胡啸说完,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

这时的胡啸开始深深地感到,他来这里留学,不止是代表他胡啸一个人,他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整个华夏的炎黄子孙。第一次,胡啸感到了身上的担子重起来。恰在这时,他收到了院长的第一封信。亲爱的胡先生:

学院的院长让我给你写信向你说明情况,由于你半途入学,而使你现在的文学系学士学位课程处于很不乐观的情况。

你应该知道,我们这所大学很重视英语,而你的英语成绩相当差,所以,英语学院的院长都是勉强(不情愿)地同意你在这个学年开始你的学习的,虽然保送你来的M教授一再说你是特殊的,因为你在本学期落了太多的课,而且也担心你将没有能力通过本年的学业。然而,鉴于你的情况和你表现出的信心(动机),我们决定例外地允许你开始你的学习。你必须知道,一旦你在1999年1月的考试中的表现不能使我们认为满意的话,你将会被要求留级。

如果你对上面的内容有疑问的地方,请不要犹豫地和我联系。

你真诚的Gill Trerise注册员

学生管理处胡啸说,他收到这封信时并没有感到惊讶。这所大学是很重视计算机和数学的,这在他入校时,教授就给他说了。

接下来两周的学习和生活,胡啸做了有条不紊的安排,因为这不是在自己的国度,这里一张张外国人的脸,随时都可以嘲笑你。

因为胡啸的英语虽在国内好,但在口语方面,确实很差,他必须从“零”开始学。加上胡啸入学时是插班来的,课程落下了好多。他要在这两周内补完十周的作业、实验报告,还要准备复习考试。当然还要坚持正常的课程学习,另外,每天的随笔、日记也要写。

他于是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赶到学校泡图书馆和实验室以及语音室。午饭为了省事,就凑合着吃点巧克力,喝几口水,有时干脆忘了吃,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回到宿舍。

十二点也不能倒头大睡。虽然大脑和身体已经疲惫了,可他这时要先复习一下一天学的东西,然后再写日记,记一天的感受。时间真是太宝贵了。

在那些日子,胡啸说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只连续转动的表,每天可能也就只有三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

大多数时间,他坐在录音机前学练口语时,听到清脆的“叮铃铃”声,就不由地打个激灵。然后伸伸腰,打个哈欠,清醒一下头脑后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叫他早上起床的闹钟的声音。

就这样,又是一个夜晚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天亮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日子就是在这么紧张中度过的。每到疲惫至极时,胡啸都这么对自己说:“你现在已无路可走,只有奋斗。”也是在这个时候,胡啸说他特别思念父母及老师、同学,想念故土。

1999年的第一次考试来临了。那是一次对于胡啸来说多么严峻而又重大的考验呀,因为这次考试如果不理想,他将会进入预科学习,那些异国的留学生到时对他将会是一张什么样的嘴脸呢。

从小到大,胡啸进过无数次考场:期中的、期末的、大测验、小测验、选优的、中考……以及作文竞赛,可谓是久经考场的考场老手了。

中国的古话说得好:“没有白费的功夫”、“真金不怕火炼。”考试结果一出来,令老师和同学啧啧连声。胡啸在第一次考试中,居然得了全年级第一名,那可是世界各地二百多位留学生中的第一名呀。

于是,胡啸再次成了焦点人物,他走到哪里,都被人指着用英文说:“那是胡啸,中国的。”

这时,院长来了第二封信。亲爱的胡先生:

我很荣幸地把你在一月份考试的成绩装入了你的档案,并且我很高兴(希望能)借此机会来祝贺你非常好的表现。你应该还能记得我们由于你晚来上课而对你的担心。但是很明显的,你在学习上付出了特别的努力并且成功地赶上了你落下的所有的课程。我对于你在今后能取得学业上的更大的成就一点儿怀疑都没有了。

你真诚的BGTLowden院长1999年末,胡啸的小说、散文开始刊登在美国的刊物上,成为美国文化界很有争议的作者。胡啸的小说《没有人的人类》荣获美国国刊特等奖。消息传到耶鲁大学,就像油锅里的水,引起了轩然大波。耶鲁大学从建校伊始,还没有一个在校的学生能获得国刊奖,何况是一个特等奖。

美国的记者、电台及新闻各大媒体,开始大肆渲染;许多杂志找到胡啸,让他为刊物题词。一时之间,“耶鲁大学的天才作家”,“中国的诺贝尔奖未来得主”、“神童”等等桂冠戴在了他的头上。

面对这迅雷不及掩耳般快捷的喜讯,胡啸表现得尤其镇静,20岁的他在领奖台上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中国青年,在中国,比我优秀的还大有人在。”

2000年1月,耶鲁大学保送他上了研究生。

现在,这位被美国人称为“天才作家”的中国留学生仍然在耶鲁大学就读,朴素的衣着,朴实的笑脸,正如他说的:“我曾经是奶奶膝前听故事的农村娃,如今,我还是一个坐在异国大学里的求知的中国青年。我很普通。”

可以说,胡啸的童年及少年时代是很平凡的。虽然,他走过的路充满了坎坷,在他走过的路上,也犯过与平常人一样的错误,但是,他已然绽放出文学之光。

“不要刻意去塑造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只要路是正确的,就行。”就让胡啸的这句话作为对家长们的忠告吧!

纠正:实现孩子天才梦想的必需

——对胡啸和其父母及老师的采访

对胡啸的采访时间:2000年5月1日

地点:美国耶鲁大学学生公寓

采访人:北京晨曦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吴丹

胡啸:好心情是学习的动力

吴丹:胡啸你好,作为“天才作家”你有没有心情不好过?在你情绪低落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脱自己的?胡啸: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太快了,难免会产生恶劣的心态,有一份好心情,确实不容易。我很愿意就此对各位谈谈。我主要是用理智来调节不良情绪。阿诺欣说过:“人类已进入了情绪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只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地克服所谓‘情绪应激’。”

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心境的恬静和愉悦是不可能的。世上也不存在从未有过忧伤、从未有过愤怒冲动的人。但是,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来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则是应该而且也是可以做到的。

青少年时期最常体验的消极情绪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忧郁和焦虑,二是愤怒和冲动。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回到城市后,因为初次在父母身边,环境的改变,让我变得忧郁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为此对我进行了耐心的纠正,这对我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

对胡啸父亲胡安英的采访时间:2000年5月10日

地点:石家庄胡啸家中

采访人:吴丹

胡安英:对孩子不能心太软

吴丹:听说你的孩子胡啸小时候很任性,爱发脾气,针对这种情况,你是如何纠正他的不良性格的?胡安英:在纠正孩子的不良性格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步法:

第一,应加强孩子在态度方面的修养,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这样,即使一时克制不住愤怒甚至冲动,也决不至于做出伤害他人、有损他人的事。这是因为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即使再愤怒也很少做损害或伤害他人的事。他们是宁可自伤也决不会伤人的。

第二,应该教育孩子运用自制力先从量上减少愤怒和冲动的次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就会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消极的激情。

第三,应让孩子认识到,若愤怒和冲动已经发生,就应强迫自己立即脱离刺激环境以使情绪迅速冷静下来。脱离刺激环境很重要。有时,愤怒失去了理智,总是一错再错,错开了头便越发不可收拾。若暂时脱离此环境,让情绪平定下来,这时再回头去看问题,情形就会不同。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熟人争吵打架时总要上前劝阻、“拉架”,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当事人脱离刺激环境从而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说起来好笑,儿子的这固执倔犟的性格特像我,有时我们较了真,我就在心中对自己说:“你是在与另一个你较劲,不值得。”于是我就对“另一个我”让步了。但对儿子生活上一些必须要改的缺点,我是很心硬的。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室”,那么孩子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室”外的风吹雨打。

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面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一种自制力。而且在一些家庭,孩子越离不开家长,家长就越有满足感,好像这样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家长感情用事,孩子怎能理智成长?家长心不硬,孩子如何会变得坚强?吴丹:您是说,家庭是孩子个性产生的土壤吗?胡安英:是的,在我看来,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但有两点要注意:“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一离开家就会感觉寒风凛冽,造成心理压力。“家庭温室”的温度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比如,孩子离开家门到学校,他首先会觉得学校不如家里舒服,因为老师不迁就他,同学不谦让他,甚至他会讨厌上学。等孩子长大了,道理全明白了,可适应能力却跟不上去。现在不是有许多中学生有着这样那样的厌学情绪吗?

由于我们夫妻都是经过自己的一番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工作和成就,所以在我们看来艰苦奋斗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胡啸出生后就被送往农村,对他确实不公平,但一味的有愧于他,就会害了他。

胡啸的爷爷是一个劳苦了一辈子的农村知识分子,旧时读过几天私塾。在他老人家的意识里,男人应该是“打落了牙齿和着血往肚里咽”的。所以他虽然非常地疼爱自己的孙子,但是从来没有因此而娇宠他。

在胡啸刚会走路时,爷爷就有意识地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并及时地加以鼓励,这对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吴丹:听说胡啸刚到城里时,有点不适应,性格比较忧郁,你是如何帮助他克服忧郁情绪的?胡安英: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总会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更何况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呢?我理解孩子当时的焦灼和困惑,从不因为孩子有时无端地发脾气而气恼。我知道,这样做只会火上加油,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激化矛盾。因此,我试着耐心倾听孩子的发泄,然后耐心地帮他分析愿望受阻的原因,具体来说,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教育孩子要反省自己的需要,看看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我觉得,一个人的需要若不符合社会利益和自身条件,这种需要就是不合理的,这时就应当正视现实、克服这种不合理的需要。正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人能做他想做的,却不能要他想要的。”这一点一定要和孩子讲明白,以纠正他不合理、不现实的过分要求。

另外要教育孩子懂得有很多要求作为需要是合理的,但在现实中是不合理的,这也是一些爱思考的孩子最常碰见的问题。

还有要纠正孩子自身的不足,让孩子学会自我排解;要自己说服自己想得开,遇事多想有利因素少想不利因素;说服自己,使自己认识到自己所遇到的不顺利是在所难免的。

最后,应引导孩子多活动。陷入忧郁的孩子通常都是内向性格者。内向的人本来就不爱动,一旦陷入忧郁的情绪中就更是怕动。心情悲哀抑郁的人其心理过程总是十分缓慢,看问题也很少能超越眼前的得失。

这种时候最好是让自己强迫自己去活动,以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在活动过程中(比如踢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看小说、与人聊天、做别的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毫不费力地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偏离了忧郁的主题,最终会使忧心忡忡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

要求孩子主动与性格开朗的孩子交朋友,这是克服忧郁的捷径。父母就是要针对孩子性格不合群的毛病让他多与开朗的孩子交朋友,与他们交流思想,观察他们待人接物、处理不愉快事情的方法,这样会使忧郁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很快变得开朗而豁达起来。

对胡啸母亲江海珍的采访时间:2000年5月10日

地点:石家庄胡啸家中

采访人:吴丹

江海珍:要让孩子具有一定的自制力

吴丹:现在胡啸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也相当有名气,作为母亲,你肯定为他自豪,请谈谈你的教育理念,好吗?江海珍:在生下孩子时,我和他爸爸因为忙于工作,在他五个多月时就送他回到了乡下奶奶家。他到我们身边时,为了补偿对他的爱,我们都很娇惯他,所以让他养成了一些坏毛病。为了纠正他身上的毛病,增长他身上的优点,我们在培养他自制力上下了不少功夫,可以说取得了成功。

正是我们对胡啸的毛病侧重在教育上,并引导他在日常行为中纠正,才使他后来具备了较强的自制力。他上中学后,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正确处理好学习、娱乐、休息的关系,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心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孩子经不住各种诱惑,在进取中纷纷落伍了:有的是不能抑制低级欲望的冲动而渐趋堕落;有的是不能抑制不良诱惑而误入歧途;有的是在狂怒中失去理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确实,生活中不少错事、蠢事,都是在感情冲动、失去自制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胡啸却克服了这些缺点,取得了成功。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自制力是优良的意志品质之一。自制力有两种表现,一是善于迫使自己行动,以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二是善于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我们的体会是,孩子的自制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离不开培养教育的,父母随时进行引导和纠正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吴丹:您是如何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来纠正孩子的缺点的?江海珍:

对孩子进行自制力的培养,首先是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制的重要性。情绪本身有一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如果不及时自制,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次,自制力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锻炼的。自制的对立面是任性,培养自制力的最初努力就一定要与克服任性相联系,否则很难培养出完整的自制力。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人生目标。我认为,只要让孩子懂得了一生朝哪个方向走,决心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明确了,就能够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服从和服务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排斥同目标相对立的各种诱惑;反之,如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那么,在诱惑面前,就不会有坚强的自制力。自制力的动力源泉之一,就在于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考虑问题。有些诱惑之所以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它能充分展示表面的、暂时的利益。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应当不为这种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所诱惑,而应该经常牢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这样,就会获得一种控制自己的动力——自制力。

再有就是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决不让步迁就。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要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一旦意识到是不对的东西,不管它是多么强烈地驱使着孩子,对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我们都要坚决克制,决不作半点让步和迁就。我们曾给胡啸讲过这个故事:陈毅元帅烟瘾原来很大,几乎是一支接一支地抽。后来,当医生发现吸烟已严重危害他的健康并劝他戒烟时,陈毅同意了。周围的人表示怀疑,陈毅严肃地说:“我小时叫世俊,长大叫仲泓。参加革命后,我发现不管做什么都得有毅力,就更名陈毅。这次戒烟,我得拿点毅力给你们看看。”他真的就此戒掉了几十年养成的吸烟习惯。陈毅的故事对胡啸的影响很大。胡啸明白了,培养自制力,就需要陈毅的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不行就不行,半点妥协也不能有。掌握“不行”这两个字,是培养自制力的第一道防线;如果第一道防线守不住,培养自制力的计划就会“全线崩溃”。

要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克制力。高尔基说:“哪怕是对于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坚强。”不要以为培养自制力一定要有特殊的条件和不平常的机遇。相反,人的自制力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千百万小事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影响到一个人自制能力的形成。例如,早晨是按时起床,还是在被窝里躺一会儿,对自己的自制力就是一个小小的考验。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如果孩子能在诸如此类的小事上也不放过对自制力的锻炼,则一旦遇到大事,他们就能表现出坚强的自制力来。

培养自制力,还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完成已经采取的决定。当然,为保证决定的正确性,在作决定时要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但一旦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就要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不能轻易改变和放弃。因为每一个半途而废的决定,都会严重地削弱自己的自制力。

自制力的养成不是朝夕便能做到的。有时孩子的自制力放松了,我们就引导胡啸进行自责。所谓自责,就是自我责备,甚至自我惩罚。在困难面前想退却时,不妨马上责备自己的懦夫思想,责备自己的无用和没出息。这样,往往能够唤起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从而战胜怯懦,成功地控制自己。例如,当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后,对自己采取某种惩罚措施(如在一定时间内不让自己看电视);当感到自我怜惜时,就对自己说:“活该,你做错了事,该罚。”实践证明,这种自责对于培养自制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这种有点“狠”的纠正法,终于使胡啸定型的坏性格改变了许多。吴丹:

胡啸的文学天赋是不是从小就有?初次发现他有超乎寻常的想像能力及文学天赋时,作为他的母亲,你是怎么做的?江海珍:我儿子其实并不具备什么文学天赋,可能是因为他奶奶给他讲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神话故事。后来,我们就对他的想像力好的一面培养,荒谬的一面进行纠正。他在上小学时,他把他写的一篇富有“创造性”的作文让我看,我看过后,很惊讶,因为,那时他才十岁。

当我发现儿子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后,就不想再限制他读课外书。专家指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家长应该在其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孩子的思维,因为不受时空限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它比成年人的思维来得更大胆,更丰富,也更个性化。让这种思维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一种能力,一种创造力,而使孩子摆脱千篇一律和平庸,成为一个富有旺盛生命力的独特的人。后来,我进一步知道任何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创造的特性,儿童同样具有和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的萌芽。在游戏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受习惯约束的想像力和活动,就是这种创造力的萌芽。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教授说过:“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的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唱歌等,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器人,都不是只按老师讲的,家长讲的去做、去说。他们所做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即使在你认为不聪明的孩子的言行中,也都有丰富的创造性。所以应该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那么,为什么有些成人以后有创造力,有些人却没有创造力了呢?我看,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你培养它,它就成长;不培养它,它就萎缩。”创造的潜能是需要家长来发现和培养的,我想,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发明家,如果他的能力能够得到重视的话。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明白,善待孩子的创造力,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就是善待孩子的一生。

我儿子的创造力迸发于文学创作,是呀,艺术灵感的激发都无不借助于想像力的推动。歌德的外祖母对小外孙歌德疼爱有加,为逗歌德开心,甚至请人在家中演木偶戏,还送歌德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的木偶戏玩具。歌德和其他孩子便兴致勃勃地排演这个剧目,并且拉来了一批小观众,可没多久,演员连同小观众都厌烦了,来来去去老是演一种剧目确实没意思。后来他们决定自己动手做行头、装饰,自己编剧本排演。

歌德后来在回忆录上写道:“这种儿童的玩艺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像力以及一种技巧,而且是在那样短的时间,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更没有别的途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了。”

记得有一次,我对儿子说:“胡啸,你知道吗,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做过很多好笑好玩的事呢!有一天,小爱迪生非常惊奇地问:‘妈妈,那只鸡坐在几个鸡蛋上做什么?’他妈妈听了,笑着对孩子说:‘那是鸡妈妈在孵小鸡。孵小鸡就是把这些鸡蛋暖热了,好让鸡娃娃从蛋壳中钻出来。你看那些毛绒绒的小鸡,都是这样孵出来的。’妈妈的这一番话使小爱迪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爱迪生便模仿鸡妈妈孵小鸡的样子做起实验来。他在一个仓库里,做了一个窝,里边放上了几个鸡蛋,然后就蹲在鸡蛋上孵起小鸡来,连吃饭也忘了。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妈妈不见孩子回来,连声喊叫,没人应声,不免有些着急,便让家人四处寻找,最后在仓库里找到了他,才知道他正在专心致志做孵小鸡实验。小爱迪生的这一举动,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是他妈妈并没有批评小爱迪生,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因为小爱迪生多可爱呀,他会去孵小鸡,多有趣呀!我也要自己做实验找答案,妈妈,你也不会批评我,对吧?”儿子回答。

“当然了!”我给了胡啸一个鼓励的微笑。

某天,当胡啸告诉我,将来他要有一支笔,能写出谁也写不出的话,还能画出谁也画不出的山水,然后,他再骑着这支笔去天空,一定会找到孙悟空,找到仙女。我听了,没有笑他胡思乱想,因为他在这么叙说时,一脸的憧憬,仿佛真的得到了那支笔。吴丹:请问你儿子有没有通常孩子所惯有的缺点,比如爱逃学啦,在课堂上发呆啦等等?你又是如何纠正他的这些毛病的?江海珍:当然有,我们不认为儿子是什么“天才、神童”,说他聪明还是比较合理的,但现在的孩子不是一个个都很聪明吗?我儿子也有他的许多缺点,比如贪玩啦,任性啦,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做事太粗心大意了,等等,我们都及时予以纠正。

在1996年高考中,胡啸的总成绩为832分(标准分),如果把标准分转化成原始分是:数学144分,物理146分,语文128分(仅60分的选择题就得了58分),外语132分,化学127分,原始分总分为677分。这对一位刚学完数学、物理、化学课本内容,语文还有两本未学完,外语还有两本未学,而且外语课本与高考教材不一致的高二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其中数学、物理会做的题全对了,一分未丢,所丢的几分是不会做而未动笔的。平时看起来他和其他尖子学生相比学得也差不多,甚至有的学科还不如别人学得扎实,但一到考试,胡啸的成绩往往就突出地好,其原因是他的细心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平时不错,但在考试的时候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解题不规范、出现计算错误而丢掉许多分,影响了考试成绩。对此,孩子十分难过,家长也觉得非常遗憾。

粗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它与不理解、不会做而造成的差错是不一样的。粗心是一种不良的习惯。青少年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热情高但生活阅历相对欠缺,遇到问题心情较为紧张,因而容易粗心大意,久而久之,会形成粗心的不良习惯。

胡啸上小学时也有这个毛病,粗心大意得很。后来,我和他爸爸针对儿子的粗心大意,分析出造成他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知识因素,也有情绪、气质、方法甚至习惯方面的因素。于是,我和他爸爸就从这几个方面对胡啸进行专门训练并督促他不断改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做起。

考试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是生活不拘小节和没有严谨的生活习惯的孩子。针对这点,我们就从生活小事抓起,注意培养他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件物品的放置、学习物品的整理、饭前洗手等这样的小事都严格要求。只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有时他写错了一个标点符号我们都要对他及时纠正。

第二,要增强责任心。

孩子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说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但还是出了差错。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这时反倒不出差错了。我们认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就不易出现差错;正因为这样,应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这样,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三,考试时保持适度放松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孩子常有这样的体会:尽管每当入考场时常暗示自己细心点,可由于心情过度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十分明显的错误、疏漏,在考场上就像隐身人一样接踵而至,例如看错了题目要求、答非所问等,更有甚者,忘记做某些题目。这些学生事后懊悔不迭,直怨当时粗心。胡啸上学后,因为学校实行奖罚制度,老师对他们要求很高,每次考试时,老师都要对他们灌输“分高”的重要性,使他有一种考高分的紧张感,导致粗心大意。相反,要是放松一下神经,效果就不一样了。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于情绪紧张造成的。因此,在学习活动和考试时保持适度的放松,是防止粗心大意毛病产生的有效方法。

第四,掌握良好的方法,是纠正粗心大意的重要手段。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善于用辩证的、全面的、比较的方法来分析、观察、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会减少差错。在这一方面,我们对胡啸可没少下功夫。

第五,学习或考试时注意力集中是不容忽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心有时也是可以“二用”的,这叫做注意的分配。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课情况;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都是“一心二用”的例证。但是,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悉的;因此,为了使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引导孩子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对胡啸的缺点进行了反复的纠正,取得了显著效果。最后,祝愿所有的学生都能像胡啸那样,多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对胡啸小学老师周楣的采访时间:2000年5月11日

地点:石家庄周楣老师家中

采访人:吴丹

周老师:善于激励学生的天分

吴丹:胡啸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你对他的文学创作起的启蒙作用,作为指导他步入文学之路的启蒙老师,请谈谈你的教学方法。周老师:看胡啸的外表,壮壮实实的,好像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孩子。其实不然,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胡啸突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要是现在我们的房子长了翅膀飞到了天上,你还能坐在梧桐树下喝粥吗?”我听了,当时就对这个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年他才六岁。当时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想像能力,在以后,我渐渐发现,他对自然界万物都有一定的理解,就着力培养他这方面的才能。

专家指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他们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性格,于是连老师也发现自己的学生越来越陌生,所谓的“隔膜”也就在无形中形成了。

事实上,任何时候老师始终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喜欢向老师倾吐心事。但是如果做老师的从一开始就采取一种敷衍,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对孩子的诉说感到好笑,那么,这样的倾诉就会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从那以后,我尽量与胡啸进行交谈,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内心也常有小小的烦恼。我细心的倾听,让他高兴,他愈发兴高采烈的描述他所看见、所听见的有趣的点点滴滴,很多时候说的只是他们同学玩耍之间零星的琐事,但我仍然带着欣赏的微笑,理解的目光,抱着很大兴趣听着,还会不时表达一下我的感情或做些评论,这往往会让谈话进行的更加有趣,而且成为互动式的。

我们的交流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之上的。我把小胡啸当成了一种朋友,而不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因为我知道那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我想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完全松弛的交流氛围,一种愉快、自由的交流方式。比如,“胡啸,今天又有什么新故事?”“胡啸,把你今天想的怪故事讲给老师听,老师想知道。”“胡啸,为什么不高兴了,和老师说说。”

我常常感到,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仿佛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许多孩提时的“恶作剧”还记忆犹新,那一刻觉得与孩子的心一下子就拉得很近。我经常建议同事有时候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孩子所处的位置评判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那么也就不会认为孩子的某些说法是“胡说八道”,某些做法是可笑的了,而且在理解孩子的同时,老师也获得了一颗永不磨灭的童心,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他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显得很沉默,我还会诱导他开口,说出心里的事,并且予以一定的启发与帮助。当然很多问题我是鼓励他自己去解决的,我多数时候是充当听众的角色。于是这样的倾听与对话在我们师生之间一直进行着,我一直努力让他明白:老师其实是他很好的朋友!

平等与尊重的原则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成为朋友的基础,所有的倾听与交谈也应是在此之上建立的。吴丹:当你发现胡啸那份难得的想像力时,是如何在组织语言、构思创作方面培养他的?周老师:胡啸是在上三年级时离开这所学校的,我教他的两年时间里,并不是刻意去要求他写好作文。因为当时学校就设在村里,我的家属都在那儿,所以一有空闲,胡啸就来我那里玩,在聊天中,就不由得说到了关于讲故事的问题。

胡啸很知道学习,也热爱学习,小学期间其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是不需要老师专门辅导。我真正用在辅导胡啸课本知识上的时间非常之少,大约只占整个辅导时间的百分之十几,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课外知识的辅导上。说是辅导,其实就是和他一起玩儿。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如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把这句话用到对他的教育上,提高了他的学习能力。

胡啸平时特别爱读书,而且还多读书、读好书,他把其中的优美词句记下来,生动的段落背下来,这对于提高他的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并不是他惟一的学习途径。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多让孩子用眼观察自然,用口描述所见,用心感受生活,是提高孩子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一切都是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进行的。

所以,我们在一起时,总爱谈天说地,东拉西扯,总喜欢观察和述说周围的景物,与过去不同的是,我逐渐述说得少了。假日或礼拜天,胡啸还是喜欢来找我,我就着某件事让他述说,引导他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述说,春天述说春风、细雨、绿茵、新枝;夏天述说落霞、晚风、雷雨、鸣蝉;秋天述说风霜、落叶、金菊、秋虫;冬天述说寒风、松柏、瑞雪、节庆。这时他根据实物,又发挥他的想像力,说得娓娓动听;让他的想像力得到了飞速发展。

树大不能自然直

——纠正教育专家谈1.子不教不成器

纠正教育的方法最早创立于美国依阿华大学,相继为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广泛采用,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育子方法。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缺点,或多或少。这些缺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藏于隐处,难以被常人发现。只有与他们共同生活的父母才会发现其缺点,所以,对于孩子身上的这些缺点,父母要予以纠正,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父母必须有明确的意识、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每纠正一种不良习惯,孩子就前进了一步。

中国也有句古话:“玉不琢,不成器。”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孩子就像一棵树,是需要勤修剪的。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才有助于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纠正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认为: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儿童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孩子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不良生活习惯对孩子成才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精力分散,学习受干扰

儿童应当通过学习、游戏、锻炼身体、劳动等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而有好吃懒做、滥使化妆品、看电影和玩电子游戏入迷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却没有心思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反而对那些低级趣味的活动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他们没有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混乱;他们没有心思学习,多数是学业上的落伍者。

(2)身体受损害,

精神不振奋儿童身体发育是有规律

的,人体自有“生物节律”。可是有爱睡懒觉、挑食等不良习惯的孩子却根本不顾身体发育的需要,随心所欲,以致身体素质差、精神萎靡不振、烦恼和失望时时相伴,贪婪症、焦虑症等随之而来。

(3)生活能力脆弱,

经不起风雨专家认为,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如下教育方法。

①帮助孩子深刻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一般地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都没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他们觉得生活就是享乐,怎么样舒服、快活就怎么样做,有的甚至自以为了不起,对于成年人的批评毫不在意。这种错误认识不改变,就不可能改正不良习惯。为此,家长要注意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

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反复地出现。为此,家长应当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他们克服。如花钱无度的孩子要钱时,必须问清楚用途和数目,再决定给不给和给多少,过后还要追问孩子是怎样花钱的,收回孩子剩余的钱。让有严重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到较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更换其居住、生活的条件,也能促使他改掉坏习惯。巴西球王贝利童年时曾染上吸烟的恶习。有一次他正在抽烟,爸爸过来看见了,吓得他把烟头捂灭。然而,父亲却像老朋友似地对他说:“你踢球有点天分,要是吸烟损坏了身子,球就踢不好了,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要是你还要抽,最好抽自己的,老讨别人的烟很丢人!”说着把仅有的几张钞票递给了他。小贝利感动极了,从此他在绿茵场上驰骋几十年,再也没有吸过一根烟。

③通过制定家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儿童时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可能再犯。为了巩固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所取得的成绩,促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生活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还可以通过制定家庭规范给予限制,并坚决让其更改,做好了就及时表扬。家规的制定要发扬民主,由全家人讨论制定,对孩子既要有约束作用,又要符合实际情况,使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家规制定出来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定期总结;还要在执行家规的同时,改善家庭的软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纠正孩子爱看电视的“毛病”

对当今的中小学生而言,电视、书报这两种媒体都不失为他们课外获取知识和培养乐趣的好渠道。但在课余时间里,几乎很少有孩子能经常读课外书报,更谈不上有计划、有目的地每日挤出时间读书报杂志,而多是沉溺于电视节目之中。有些孩子一到家,丢下书包就打开电视,把学习、读书报抛在脑后。有的家长对此根本不加限制,或是限制不了,只好顺其自然。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现象。

其实,不可否认,电视节目以其图像、声音的直观可感性,节目内容的形象生动性以及较强的娱乐性等优势为中小学生所喜爱。但是对于一些健康有益的、能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增长知识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许多电视台专门为儿童安排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适合儿童口味,在不影响孩子做功课和休息的前提下,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观看,对他们来说,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课余生活。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道观看,边看边讲解,效果会更好。

但是,有的父母把电视机作为看管孩子的“电子保姆”,他们打开电视机,任其乱看一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效果也是不好的。电视节目有很多是安排给成年人看的,小孩看不太适宜,例如男女情爱的镜头、过分渲染凶杀场面的镜头,就不利于孩子看。

也有些家长不准孩子看电视,怕影响功课,而他们自己却每晚必看。一般家庭的居住面积有限,电视发出的声音,怎能不传入孩子的耳朵?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孩子,这是很重的折磨!试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能专心做功课吗?因此,要让孩子有选择、有节制的看电视,家长首先应以身作则。

纠正孩子上课“走神”的毛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课时“走神”的原因很多,但究其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条:①对所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②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③所讲内容比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④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为了让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专家认为,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的、意义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学者,在治学过程中由于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而专心致志到入迷程度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王羲之专心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大数学家高斯边思考边回家,走到自家门前敲门,佣人说“主人不在家”,他竟转身而去,并边走边自语:“好,下次我再来。”所以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某门功课或完成某科作业时,必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每弄懂一个问题、做好一道题,都是向成功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由此来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坚持这样做,即使注意力一时分散了,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一些学生学习效率比较高,这和他上课能认真听讲,很少“走神”是密不可分的。

(2)培养间接兴趣

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事物漠然置之,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同学只对远大理想(如当科学家、管理者、医生)有兴趣(这是一种“间接兴趣”),而对具体解决一个学习问题或背一个外语单词或做出一道题这样的具体学习活动则感到索然无味。其实,做好一道题,解决某一问题,通过背单词学好外语,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备程序。在学习中,需要用崇高理想(如当科学家)这种间接兴趣来调节和调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懂得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了,即使一时“走神”,也会自觉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3)克服内外干扰

注意力分散与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心的视觉刺激物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克服内部干扰,除了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力避免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学习时把桌面上的报刊杂志收掉、自习课不听收录机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乱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能够始终高度集中。

(4)注意方法技巧

要想使自己能集中注意力,还得注意方法技巧。例如,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费解的问题时,可进行“自我提醒”,“现在我的注意力一定不能分散,否则我将越来越弄不懂了”;在课间十分钟时,一定要休息,因为激动紧张的心情有惯性,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可以抵消这种惯性,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从而有利于下一堂课迅速实现注意力的完全转移。

(5)养成注意习惯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要从一年级就学会的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确实,如果听课时趴在桌上,怎么能使注意力集中呢?所以,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了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从培养自己良好的坐姿开始。虽然一开始他们会觉得不舒服,甚至还有些痛苦,但若坚持下去,就会逐渐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平时不错,但在考试的时候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解题不规范、出现计算错误而丢掉许多分,影响了考试成绩。对此,孩子十分难过,家长也觉得非常遗憾。

专家指出:造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知识因素,也有情绪、气质、方法甚至习惯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造成粗心的原因有:

一是分心。如寓言《学弈》中所述一边听老师授课,心中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自然会出现差错。

二是掉以轻心。人在从事普通的、自己熟悉的事情时,往往思想上不太重视,因而容易出错。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呢?

(1)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做起考试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是生活不拘小节和没有严谨的生活习惯的孩子。家长应从生活小事抓起,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件物品的放置、学习物品的整理、饭前洗手等这样的小事都要严格要求。只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做作业,一个数据的运算,每个步骤的书写,都要认真、规范;整理笔记时每一个符号都要标准,平时书写任何没有把握的字都要查字典,乃至笔画都要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据悉每到考试、考研时,科大许多本科生都借抄或复印少年班学生的笔记,因为少年班学生的笔记不仅条理性强、规范认真,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运用得十分准确。这和任课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老师们在板书时,写错了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及时纠正。他们就是用这种作风培养少年大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其良苦用心令人敬佩。

(2)要增强责任心

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说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但粗心的人还是出了差错。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粗心的人这时反倒不出差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就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正因为这样,应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这样,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3)考试时保持适度放松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学家唐森的研究表明,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丝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低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时,智力操作效率最高。

(4)掌握良好的方法,是纠正粗心大意的重要手段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善于用辩证的、全面的、比较的方法来分析、观察、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会减少差错。

(5)学习或考试时注意力集中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一个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想着足球赛,那不出差错才怪呢!因此,为了克服粗心的毛病,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是十分重要的。

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情绪

作为家长,怎样才能教育孩子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努力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呢?关键在于让孩子掌握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1)知识武装法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他又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确实,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绪发生、发展规律知识,就容易不自觉地为情绪冲动所支配,成为情绪的奴隶;反之,就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它们,运用自己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青少年的情绪尤其不稳定,所以更应该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家柯尔说:“没有其他知识比这种知识的受益更大,更切实,更有速效的了。”

(2)转移疏导法

按照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当发生情绪反应时,头脑里往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有的优势兴奋。因此,当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例如,当余怒未息或是忧愁未解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等有意义的活动,使上述不良情绪得以转移。关于这一点,阿诺欣指出:“身体练习能把有机体的活动转移到另外的系统上去,可排遣有害的情绪紧张,使人恢复正常的状态。”

(3)心理位移法

古希腊哲学家伊辟克狄塔斯认为,爱与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相互制约的。许多人认为,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弊多利少的有害情绪,而喜欢、欢快则是有益的情绪,所以尽力发展自己的爱的情绪或同情心,就能起到消融不利的情绪、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比如,当被同学触怒的时候,只要能体谅其处境,觉得情有可原,则这种设身处地替人想想,亦即进行心理位移的方法而引起的同情心,就可以消除或降低愤怒情绪的强度。

(4)培养兴趣法

心理学家发现,兴趣多样,有合理的活动爱好,既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又可减少神经系统的紧张,并适当消耗体内多余的血糖,这样就可以使消极情绪失去得以滋生的内部条件。

(5)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也可以起到控制不良情绪的作用。例如,步入考场感到紧张时,可反复暗示自己:“沉住气,别紧张,会考好的。”这样,紧张的情绪就会松弛下来。又如,与同学争吵、想动手打人时,也可反复暗示自己:“千万别动手,要冷静。”这样,也能遏制感情的冲动,避免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