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宁元年(323),晋明帝封王导为大司徒,主管朝廷政务要事。而王敦自兵变之后,一直退守武昌,遥控掌握着朝中的一举一动。如今,王导重获朝廷重用,王敦又兴起了篡位夺权的念头。于是,他带领大军从武昌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自领扬州牧一次起兵谋反。
王导对王敦自私自利的行为深恶痛绝。为了维护东晋政权,也为了表明自己决不与王敦同流合污,王导决定大义灭亲,他主动请求晋明帝批准自己率军前去平定王敦叛乱。
明帝同意了王导的请求,并加封王导为大都督,领扬州刺史,带领东晋军队征讨王敦。王导派遣庾亮、郗鉴、温峤分路据守石头城,以防止王敦进攻建康,并征调临川太守、兖州刺史刘遐入京师护卫。
王敦任命兄长王含为元帅,分别和钱凤、周抚、邓岳等将各率5万大军进攻建康。明帝和王导亲自率兵迎战,两军多次交战,各有胜负。过了几天,王敦因为长途跋涉,积劳成疾,且多次攻打建康而不得,郁闷不已,病势加重,只得卧床休息。王导听说后,就派人到四处散播谣言说王敦已经病死了,并亲率王氏宗族子弟穿上孝服假装为王敦发丧。
王敦的部下信以为真,顿时群龙无首,军中乱成一团。王导乘机发动进攻,全歼王敦的叛军,并将王含、钱凤等将领处死。病重的王敦闻听此讯,怒火攻心,当场毙命。
在平定了王敦叛乱之后,东晋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晋明帝认为王导平叛立下大功,故此仍复太保、司徒官位,并进加始兴郡公,甚至允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示对王导忠心的认可和信任。
晋明帝和王导都认为,东晋已经充分做好了北伐中原的一切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发动北伐,以完成中兴大业。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地做着北伐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时,公元325年,在位仅仅3年的晋明帝司马绍突染重病而亡,死后葬于武平陵,北伐之事不得不再次搁浅。